幻灯二

英国人的环保意识(国外儿童爱护环境英国基础教育中的的环保意识教育)

英国近十年来一直被世界环保组织评为“全世界最宜居的十佳国度”之一,生态环境非常好,空气清新,视野明亮,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英国政府非常重视绿化成果的保护,树木一旦种植就很少移植,公园绿地一旦建成也少调整改造,同时,他们非常重视保护湿地和高原植被,尽量保持原生态,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城郊森林和社区森林。英国的很多城市,例如伦敦,牛津,剑桥,约克,爱丁堡等城市,绿化覆盖率都在40%以上,城市与森林毗邻,开车半小时左右一定会有置身仙踪的感觉,这些高水平的绿化率除了与英国海洋性气候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外,国家本身对绿化环保的重视程度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也都十分重要。

环保的责任并不限于成年人,英国对未成年人的环境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属一属二,也是世界环境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受到欧洲国家新教育运动的影响,早在19世纪末,英国一些教育家和学者就有意识地将环境与教育相联系,后来爆发的英国工业革命,严重的环境污染也促使政府和学者对环境教育展开高度重视。1965年,“环境教育”一词第一次正式在英国使用,它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开始涉足环境教育领域。

环境教育模式

真正把“环境”融入到教育模式中要归功于1972年,时任英国大学国王学院院长的卢卡斯教授提出了著名的环境教育模式——卢卡斯环境教育模式。他把环境教育归结为“关于环境的教育”(Education about the Environment)、“通过环境的教育”(Education in or through the Environment)、“为了环境的教育”(Educ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三个方面。并指出,其中任何两者或三者的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教育。1974年,英国学校委员会采纳了卢卡斯模式作为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理论框架,自此,环境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拥有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把环境保护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英国人对环境教育的态度。学校在教给学生关于环境方面的基础知识后,更多的是带他们走出教室,到社会上参与更多的实践;“捡垃圾并分类”,“栽种植物”,“去农场里照料小动物”,“把家里的二手衣带来学校分类捐赠”,“参观各类环境科学博物馆”等等,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养成习惯,生活和环保密不可分,激发学生的环境情感。

在广义环境教育的基础上,学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也有着独立的实施环境教育的特色。

幼儿教育阶段,主要鼓励儿童探索他们身边的环境,发展他们对于所见到、摸到、听到、尝到和闻到的一切事物的观念,这是环境教育的第一步,是意识、技能、理解力和关注的增长的基础。

小学教育阶段,环境教育也很少被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教学,大多是通过一些知识领域的教学来发展相应的环境技能与概念。这一阶段环境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培养学生对于环境教育的感性认识,其次才是发展相关的技能,并逐渐持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如交往技能、个人学习技能、科学探索技能、社会发展技能。不少学校带学生走出教室亲自感受和体会,例如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考古遗址、栽种植物、记录天气等。

中等教育阶段,一般通过与环境问题有密切关系的学科教学来进行环境教育,科学、地理、历史和艺术等学科都在不同程度上包含环境教育的专题。

环保是一种趋势,并不是命名一个节日或举办几场活动就能定义的,环保是一个理念,需要无数个生活细节去渗透,举手之劳的微不足道,无数个蝴蝶效应会在不经意间震撼地球。

英伦云小学

英伦云小学是一个专门针对全球5-12岁母语为非英语小朋友制定,整合英国优质的小学教育资源,基于英国政府制定的小学大纲而设计的完整的英国小学课堂和校园体验。科目包括英语语文、数学、自然科学、艺术史、历史、地理等,为学生提供全方面知识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和英国同龄小朋友同等的英语能力、国际视野、创新思考力和知识储备。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