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国外垃圾分类学者研究观点有哪些(国外儿童爱护环境国外如何培养垃圾分类习惯|比利时垃圾分类教育从幼儿园开始)

(文/潘革平) 来比利时的外国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办理居留手续时便开始接受“垃圾处理教育”,并能领到一本由市镇或街区印制的《日常垃圾处理手册》,上面详细记载着不同垃圾的丢放时间及处理方式。这个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如今在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

比利时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十分严格:书报纸张必须放在黄色垃圾袋;塑料瓶、金属包装罐和饮料盒必须放在蓝色垃圾袋;厨余垃圾等有机物放在红色垃圾袋;不能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放在白色垃圾袋;废弃的玻璃制品则必须扔放到每个小区专设的玻璃回收筒。

不仅如此,垃圾还必须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才能扔。白色垃圾袋每周回收两次,黄色垃圾袋和蓝色垃圾袋每周只有一次。废旧家具等大件物品只能在规定时间(每年仅有两三次机会)扔放到规定的回收点,或者花钱请相关专业机构派车拉走。

比利时的废旧物品回收不但没有报酬,垃圾分装所需的各类垃圾袋还需民众自掏腰包购买,大件物品处理更需额外付费,但比利时人对此毫无怨言。相关数据显示,比利时90%以上的家庭能严格分装垃圾。

从幼儿园就开始教育

比利时人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固然与完备的环保法令、严格的产业标准立法以及严厉的处罚机制有关,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宣传。正是良好的教育和引导才使“保护环境从家庭垃圾分装开始”的理念深入人心。

实际上,比利时的公民环保意识教育远远不限于此。以首都布鲁塞尔为例,环保教育主要针对普通民众、学校以及专业人士三个不同层面展开,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而设计有针对性的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布鲁塞尔环保教育主要由大区环境卫生局负责。在布鲁塞尔19个市镇,只要人数超过12人,就可以通过预约邀请环境卫生局的团队上门宣讲。专业团队会通过讲座、发放宣传册、播放影片以及互动游戏等形式,就垃圾分类和回收等进行宣讲,重点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如何分类、分类垃圾去向如何、如何改善公共空间的环境卫生等。

民众还可免费到环境卫生局下设的垃圾回收、分拣、填埋场实地参观,以增强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

对有关规则、秩序和条理的讲授和熏陶,是比利时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就开展垃圾分类教育,主要是播放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动画片。小学的课程里,每个学期都会安排专门的时间教孩子们学习安全规则,垃圾如何分类、如何合理处置等。

在学校开展环保教育过程中,布鲁塞尔大区环境卫生局也不会缺席。它介入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传授垃圾分类的知识,包括组织14岁以上学生对垃圾回收、分拣、填埋场进行实地参观等。二是协助维持学校本身的环境卫生,比如组织小学三年级以上的班级在每学期结束时对学校进行大扫除等。

针对专业人士的教育和培训更是布鲁塞尔大区环境卫生局的工作重点。自1993年起,布鲁塞尔大区环境卫生局成立了“大区公共卫生学院”,负责对专业人士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

自发倡导“零排放”生活

几十年的公益宣传使得环保意识已扎根在比利时民众心中,公众不断理解并支持环保政策,甚至自觉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环保事务。例如,如今欧洲越来越多环保人士提出“零排放”的生活模式,包括合理计算购买食品的数量、定期检查所购食品的保质期、外出用餐倡导“光盘”行动、提倡饮用自来水、通过各种渠道定期清理家中闲置物品、在个人信箱张贴“不接收广告”等方式拒绝各类小广告、自己动手缝补衣物、修理小家电等。

环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比利时在垃圾分类处理的经验表明,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积极参与的热情,使政府与公众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完全是可行的。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