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盲盒介绍(爱护儿童用品开学了 谨防文具盲盒刺伤孩子)
新学期开始了,又到了大量购买新文具的时候。文具盲盒因为色彩鲜艳、种类多,通常被摆放在文具店最醒目的位置,受到不少孩子的喜爱。由于拆开盒子之前无法知晓文具的款式,为了买到喜欢的“隐藏款”,一些孩子就会不停购买。而一些普通文具被放入盲盒,“身价”便会翻番,成了名副其实的“刺客”。
>>名词解释
盲盒,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前不能得知具体产品款式的商品盒子。文具盲盒则是将文具通过盲盒的形式销售的商品盒子。据了解,近年来在“开学经济”和“盲盒经济”的双重加持之下,文具盲盒以其独特的魅力在青少年群体中拥有了广泛的受众。
文具盲盒备受青睐
开学前夕,记者在成都市金履一路上的一家文具店里看见,市民王先生正在给小学五年级的女儿购买“开学装备”。“刚刚已经给她买了铅笔、书包,现在准备买几个盲盒给她。”王先生告诉记者,女儿对这些印着动漫角色的盲盒非常喜欢,虽然知道盲盒里面的东西跟前面买的文具有重复,但实在是“磨不过”只有给女儿买了。王先生的女儿现场打开了盲盒,发现里面装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款式后,顿感失望,恼火地说:“这不是我想要的!”
“以前他说同学们都在买,同时那个盲盒上印的也是他喜欢的动漫系列,我就给他买过几次,后面发现他为了集齐一套动漫人物,居然用自己的零花钱一次买了30多盒,我觉得这个跟赌博没区别。”另一边带着儿子购买教科书封皮的陈女士则表示,往年给儿子买过很多文具盲盒了,但是“爆率”非常低开不出什么好东西,同时发现儿子有点沉迷其中,往后不会再购买类似盲盒了。
在成都市智星一路,由于毗邻多所中小学校,附近文具店里的文具盲盒也卖得十分火爆。记者发现,很多学生在购买了必备文具后,都会选择性地买一个盲盒试试“手气”。“开学了,给孩子买一个玩玩,反正里面是文具。”刘女士告诉记者,开学季本来就要买文具,孩子又比较喜欢这个,想着不是很贵就买着玩。
在成都市第36中学校对面的一家文具店里,记者以为表弟购买文具盲盒为由,得到了该文具店老板的热情推荐:“我们店‘口岸’要好一点,天天这些娃儿放学就来看,目前最火的就是这个‘蛋仔派对’。”该老板告诉记者,由于店铺在学校对面,很多学生在上学和放学的时候都会来店里逛一逛,已经成了这里的“打卡点”。在翻看了几个盲盒后,记者向该老板提出了疑问——“你这些盲盒没的概率的嘛,到底好不好抽哦?”该老板坦言,“这是盲盒,跟彩票一样的,就是拼个手气,多买几次总会中的。”在沟通了一段时间后,记者表示没有选到心仪的盲盒准备离开时,老板表示记者可以选购一些精美文具,店里可以帮忙包装成盲盒样式。
随后记者来到附近的另一家文具店,这里的情况相差无几。但是记者发现该文具店销售的文具盲盒和文创盲袋价格统一的都标明了25元,而包装盒上面显示盲盒里不仅包括各种文具,还有标有手表等字样。“这个盲盒卖得比较好,昨天有个学生一次买了5盒走,目前就只有最后2个了。”该店铺店员告诉记者,这些盲盒销售得比较火爆,大都是一次购买多个,目前存货不多,正在准备进货。
>>记者观察
文具贴上盲盒“标签”后价格翻倍
在生意“兴隆”的背后,文具盲盒还存在不少问题。
9月13日,记者在上海两家文具店共购买了四款单价为8-12元不等的中性笔文具盲盒,四个盲盒外包装均只写明生产厂商、合格证、生产日期、有效期限、联系电话,其他商品信息介绍均无。
四款盲盒中,有一款为售价8元的中性笔文具盲盒,该盲盒笔包装盒上标注着抽奖规则:8款图案随机选,有惊喜(内含抽奖书签),凡是打开“再来一支”字样,凭此书签可换取同款盒子(综合中奖率12.5%)。记者打开后发现,内容物为一支普通的带有三丽鸥大耳狗图案的黑色按动中性笔,以及一张“再来一支”书签。随后,记者拨打了包装盒上生产厂家的电话号码,结果一直无人接听,存在虚假营销。
今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其中第二十三条特别提到: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可在记者购买的这些文具盲盒中,发现适用年龄却写着6岁-14岁或3岁以上儿童,并没有特别标明“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售卖”的标志。同样,在记者所走访的若干家文具店内,也无任何购买年龄提示,且在购买时,商家并不会提醒或询问年龄。
在成都多家文具店里,虽然有的盲盒笔和文具盲袋上标注了“设置特别款的目的是增强产品的趣味性,产品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请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购买需要取得监护人同意”等字样的消费提醒,但也有的文具盲盒产品包装并未有此类注明,仅仅只有一个包装盒。
除此以外,记者发现根据系列、款式不同,文具盲盒每个价格在4元到10元不等,而一些含有“隐藏款”的文具盲盒相对会更贵一些,价格从20元到200元不等。但是这些盲盒少有标明生产日期、抽奖概率以及抽奖款式等关键信息。
同时,记者上网搜索之后发现,一支普通中性笔的价格一般在2到5元左右,但是当中性笔“穿”上一身“盲盒外套”,不仅摇身一变成了备受学生追捧的文具盲盒,价格也翻了一番,但实际出厂成本变化却不大。
一位文具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大部分文具盲盒里面的商品都是三无产品,而且有些商品都是压仓货,也就是当年存在仓库没卖出去的货,通俗地说就是陈货,早已超出了使用期限。很多商家会利用学生尚未成熟的心智,高价售卖文具盲盒。
>>专家提醒
防止孩子沉溺“盲盒” 学校与家庭应加强教育引导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23年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自2019年守护行动开始,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累计检查儿童和学生用品生产企业、重点商超和批发市场41.7万家(次),监督抽查儿童和学生用品9.4万批次。
而对于文具盲盒所存在的消费隐患,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对盲盒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明确规范。其中提到要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对盲盒销售对象的年龄作严格限制,要求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要求盲盒经营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鼓励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保护性措施,推动净化学校周边消费环境。
同时,盲盒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实施不按规定明码标价、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盲盒经营者应当将商品名称、商品种类、商品样式、抽取规则、商品分布、限量商品投放数量、抽取概率、商品价值范围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保证消费者在购买前知晓。
“近年来,盲盒这种商品营销现象进入大众视野,特别引人关注的是文具盲盒在中小学生中悄然流行。”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四川省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卢雄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家利用青少年儿童好奇心强、攀比心重、理性消费观念尚未形成的特点推销商品,极易让青少年儿童购买文具商品时脱离购买学习用品属性,出现消费超过需要的浪费行为,甚至对盲盒商品购买上瘾,导致冲动消费,有的还滋生了赌博心理。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的关注和担忧。
卢雄表示,家长可尝试引导孩子从对盲盒的预期心理转化为利用文具对知识学习的探索行为。亲子共同确定学习任务,制作或修复一些旧文具,让孩子在这一过程获得成就感,替代开盲盒产生的新奇感、意外收获感。同时,学校应加强学生的教育引导,特别是加强学习用品的管理,引导学生不购买容易引起分心的学习用品。
“全社会特别是生产面向学生消费商品的企业商家,应主动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不能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受到不利影响。”卢雄说。
>>马上就评
遭遇文具盲盒“刺客”
怎么办?
近年来,文具盲盒因迎合未成年人的猎奇心理,渐渐成为中小学生消费的新潮流。一些普通文具被放入盲盒后身价大涨,成为名副其实的“刺客”。未成年人冲动消费购买文具盲盒后,家长要求退费的案件频频发生。未成年人购买文具盲盒的消费行为有效吗?如果孩子遭遇文具盲盒“刺客”,该怎么办?
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实践中,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虽然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受年龄和智力等因素的限制,对外界及其行为后果的判断能力还相对较弱,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仍需要法律进行特别保护。因此,对于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如果其购买的商品超出了未成年人的正常消费水平将视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消费行为,事后没有得到家长追认的,通常会被认定为无效法律行为。
而关于未成年人的消费是否超过其正常消费水平,目前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实践中也没有形成具体的裁判标准。法院一般会参考家庭收入情况、未成年人的年龄与实际认知能力、平时零用钱消费支出情况,同时也会参考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进行综合判断。根据《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八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八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并应当以显著方式提示其需取得相关监护人同意。
在未成年人购买盲盒的行为被认定无效的情况下,如果商家没有损失,双方应各自履行退货退款的义务。而如果商品已经毁损或影响二次销售,商家面临着商品灭失或折旧损失,则要根据双方的过错考虑责任的承担问题。若商家在明知的情况下仍然与未成年人进行与其年龄、智力和认知等不相符的交易,相关损失由商家自行承担。如果商家不存在过错,相应的损失就应由家长承担。
文具盲盒
亟待规范
近年来,文具盲盒渐成潮流。一方面,文具盲盒的盲盒属性,迎合了孩子们的猎奇心理。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对盲盒中不确定的产品产生期待,追求博彩的刺激感。同时,文具盲盒捆绑IP文化属性,成为孩子们沟通交流的社交“硬通货”。不少孩子购买文具盲盒,就是为了融入班上的社交群体,和同学们有共同话题。拥有隐藏款盲盒,更会成为一些孩子引以为傲的资本,享受来自同学们羡慕的目光。
文具盲盒往往价格不菲。此前上海市消保委调查线下实体店发现,一支普通的中性笔售价在2元左右,但是套上文具盲盒的包装后,售价可高达12元,价格较原来整整翻了6倍。而一些隐藏人物款盲盒,溢价更是高达十几倍。即便如此,不少孩子依然趋之若鹜,反复购买。这既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容易让孩子染上“文具盲盒瘾”,助长赌博心态,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和其他盲盒商品一样,文具盲盒的生产销售行为亟待规范,避免其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保障产品质量。目前,市面上的文具盲盒不乏“三无”产品,一些盲盒中的文具没有生产厂家和日期,有的甚至已经超过了有效使用年限。个别厂家就是打着文具盲盒的幌子,夹带假冒伪劣产品的“私货”。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加大抽查检查频次,确保盲盒内的文具符合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对于质量不合格的文具盲盒予以收缴,对厂家和商家依法处罚,不给不法分子浑水摸鱼之机。
其次,要公示相关信息。在一些文具店主看来,所谓文具盲盒就是“包装上什么也不写”,这其实是一种认知误区。文具盲盒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并非一“盲”到底,必要的信息公示不可或缺。根据《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文具标签中应包含有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厂址、产品标准编号、产品使用说明、适用年龄范围、安全警示等标识。同时,今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明确要求盲盒经营者应当将商品名称、商品种类、商品样式、抽取规则、商品分布、限量商品投放数量、抽取概率、商品价值范围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保证消费者在购买前知晓。
此外,要限制销售对象。根据《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由此可见,文具盲盒不是想卖就卖,文具店主必须严格遵守规定,在没有家长陪同和认可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向未成年人兜售。 据极目新闻、新闻晨报、法治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