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爱咬指甲的孩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儿童爱护指甲图片爱咬指甲的孩子,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文| 家长大学

很多妈妈后台留言说孩子总是爱咬指甲。妈妈A:已经有个把月没有剪过小孩子的指甲了。妈妈B:愁愁愁!娃啃指甲这个坏习惯,该怎么给他扳过来?发过来的图片,全都是10支手指甲被啃得干干净净的。确实很多人都有这个癖好,甚至有的都很大了还会不由自主的把指甲塞进嘴里啃一啃。很多人一开始的时候不是很在意,见到了只会说孩子几句:“指甲那么脏,不要放嘴里。说了也不听,最后也是不了了之。有研究表明:约50%的儿童会在某个时候咬指甲。好像根本不用别人教,不用跟谁学,属于天生就会的本能。上百度搜索栏键入“咬指甲”,跳出了374万条搜索结果。百度百科关于“咬指甲”的定义,醒目地排在了最前头。

“咬指甲也称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复咬指甲的行为。

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

多见于3~6岁儿童,男女均可发病。

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行为可自行消失,少数顽固者可持续到成人。”

在幼儿、儿童期,“咬指甲”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习惯。通常在这个时期,由于行为还没有固化,实际上是改掉“咬指甲”习惯的黄金时间。那么,少数咬指甲持续到成年的顽固者,到底有多少呢?而长期“咬指甲”,十年、数十年的危害又究竟有多大?知乎平台上,咬指甲的问题,一下铺满了屏幕。“咬指甲怎么解除?冬雪高:【经验】戒掉咬指甲....我指甲咬了十几年,从小学到高中,基本每个指头只会比最上面的图更丑,而且高三一边做最后一个大题一边咬指甲...为什么我改不掉自己咬指甲的习惯?苏晴鸢:我戒不掉咬指甲,即便指甲凹凸不平丑陋不堪,即使经常要出血疼得要死。以上为个人血泪史,下面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说爱咬指甲是怎么一回事儿...”孩子、成年人,男孩女孩,不分年龄、性别,都有深受“咬指甲”习惯困扰的。点进问题,从伴随“咬指甲”习惯的回答者中,十年二十年的“咬龄”绝不占少数。再花2、3年去改掉毛病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这还算好,起码总算是改正了“咬指甲”的坏习惯。也许,这已经不能仅仅叫做坏习惯,或小毛病了。有的人可能觉得咬指甲,咬就咬呗,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但你见过真正咬指甲上瘾的人吗?

<<  大胆的可以往右滑动查看图片  >>

咬指甲咬得奇短,嵌入肉里。甚至个别指甲被咬到肉眼不可见。有的咬指甲咬到手指,咬伤了,咬到细胞坏死,感染。这都无法阻止咬指甲症患者停止。最后咬到需要截肢手指!这些都不是虚构和想象,而是血淋淋地发生在“咬指甲”人群中的真实事件。令人不忍去看,也不敢相信。因为这样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毛病,而有人却彻底被改变了命运的轨道。让人惋惜。这位妹子就患有十分严重的咬甲癖,有着多年咬指甲经历的她被检查出了一种罕见的癌症,最终被迫截肢。最开始出现这种现象,“咬指甲”,是幼儿时期正常的生理需求。但大部分人,在过了这个时期,咬指甲的现象逐渐消失。而有的人却伴随至成年。“咬指甲”现象持续不断的原因,大多是与精神紧张有关。小的时候紧张的时候咬,上学时候做题的时候咬,工作时候压力大的时候咬。甚至有不少学生称“咬指甲”为做题神技。不咬指甲,做不出题。一咬指甲,什么问题困难都迎刃而解。但真的是这样吗?图片来源于网络在缓解当下焦虑的同时,有更多改不掉“咬指甲”习惯的朋友道出心里话——“奇短的指甲盖,变形的拇指让我自卑,甚至吃饭的时候都要下意识遮挡,生怕别人看见,会惊叫‘你的指甲怎么这样?’但,真的很难改掉。”养成一个好习惯不容易,戒掉一个坏习惯更难!多年的习惯,“咬指甲”已经成为了这些人的下意识动作。有时回过神来,才发现手指已在嘴边。越想改掉越焦虑,越焦虑越想咬指甲。图片来源于网络为了改掉“咬指甲”的习惯,他们试过无数办法。或科学或偏方。涂苦甲水、贴指甲贴片、做美甲、控制咬的次数,慢慢减少频率。因人而异,没有绝对有效的方式。但有一个是肯定的,在这些人的儿时,当她/他最初开始咬指甲的时候。她/他绝对没有想到,这样的小毛病会持续那么那么长时间。也没有想到会影响到她/他心理甚至生理的健康。有人可能会好奇。在这些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没有告知她/他不能“咬指甲”吗?没有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吗?没有制止他们这些行为吗?答案是:有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这些人回忆起孩童时期,父母对他们“咬指甲”行为都是严厉制止,软硬兼施,看到就说教乃至打骂。在心理学的强化类型中,这属于正惩罚。但这对于改掉“咬指甲”也是最没有效果的。反而孩子的行为可能会变本加厉,甚至产生心理的焦虑和恐惧。而咬指甲最直接的原因,正是因为孩子情绪上的焦虑。“咬指甲”行为反增不减。图片来源于网络孩子咬指甲,是因为焦虑、紧张的情绪需要得到释放。所以家长在帮助改正的时候,也一定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3~6岁的孩子“咬指甲”属于正常现象,不用太过紧张。可以通过口头提醒,并耐心询问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图片来源于网络有的3~6岁的孩子,自我表达能力还不够好,家长需要根据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引导孩子表达。比如:幼儿园里最近有没有发生什么不开心的事?和你的好朋友××最近还经不经常一起玩?鼓励孩子表达,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每天都花一点时间去了解孩子的日常。避免让孩子陷入焦虑情绪,自己却浑然不知。如果是单纯紧张情况下“咬指甲”,比如:遇见生人,上台表演。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替代物,比如减压玩具、动力沙、乐高积木、软布玩偶等。这些东西可以让孩子在紧张时,不至于手足无措,同时也避免了孩子咬指甲的行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是6岁以上的孩子,小学甚至更大的孩子。需要帮助孩子一起意识到“咬指甲”的问题,认真地和孩子沟通,谈一谈“咬指甲”的坏处。可以的话,和孩子一起共同制定改正计划。比如:用“苦甲水”(在孩子同意的情况下)提醒孩子咬指甲的问题,若累计一周没有咬指甲,可以给孩子一个正向的反馈。做一件孩子喜欢的事儿,一次游乐园的出行或是一顿大餐的奖赏。图片来源于网络尽量以正面鼓励的方式。因为这样的由于焦虑情绪引起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最好避免解决方式的不恰当,再次引起孩子的不良情绪。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更有耐心地帮助孩子改正。因为这时候可能只需要几个月,甚至是几个星期。而一旦这种坏习惯持续到成年,却需要数年时间弥补和戒掉。图片来源于网络那么如何让孩子意识到“咬指甲”的问题?实际上,在孩子0~6岁还没开始咬指甲,或是刚刚开始咬指甲时。给孩子读一些习惯养成类的绘本,是非常有效的。孩子往往意识不到当下行为的不恰当。因此,大人比较难去说服孩子改掉和克服。当孩子内心认同这个行为是个问题时,去改正才成为可能。初见这本绘本,感触并不深。因为我还没有深入了解“咬指甲”的人群,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我不懂他们的苦楚和无奈。不懂他们因此而受到的负面情绪和自卑。但是当我了解到他们的困扰甚至疼痛难忍时,我再次翻阅了这本绘本。我突然感到一阵暖意。我想,如果他们在6岁之前,看到这本绘本。是不是在焦虑的时候能够寻找其他的方式来代替?这本书给出了我们答案。 也许,当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口吻,讲述一个和她/他有同样困境的小故事。孩子往往更能接受,并学习。另外也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读完绘本,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戒掉小毛病的办法。也许,就能受益一生。也许,她/他在成年以后看见“咬指甲”的危害时,能说出一句:“好险好险。当时,改掉了这个毛病。”我,不再咬指甲。这是一本和孩子,一起改掉“咬指甲”的绘本。这,是一本与家长共同陪伴孩子,戒掉“咬指甲”的神奇绘本。- END -

本文内容来自于家长帮,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家庭教育法】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