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乡村旅游儿童项目(爱护花草儿童还能这么干!看了这些乡村儿童景观,我想做个留守大人了)

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

和大部分留守儿童一样

我的童年是和外公外婆一起度过的

村里有专门供孩子玩耍的游乐设施吗?

没有

但田间地头、原野山丘,池塘枝头处处皆是游乐场。外公喂鸭子从土里挖出的蚯蚓,上学路上的阳光雨露,春天漫山遍野的十里桃花,从樱桃(春)吃到红橘(冬)的自家水果,院子里的果树菜园和总在阳台搭窝的燕子......

学校里有专门供孩子玩耍的游乐设施吗?

没有

一个必备的升旗台(也可供节日表演),两个乒乓球台,一个棵腰粗到三四个小朋友才能抱住的巨大老榆树,仅此而已。但空空如也的偌大操场,似乎也装不完下课时分孩子们缤纷的游戏项目:跳房子、滚铁环、抽陀螺、丢沙包、玩弹珠、跳绳、捉迷藏、独脚战.....

没有和父母在一起觉得童年很失落吗?

似乎也没有

或许在亲子陪伴上有所缺失,但没有积木、玩具,没有电子产品,没有上培训班的童年,却也多姿多彩。虽然在农村条件有限,夏天梅梅蚊长脚蚊轮番上场,冬天经常性停电,一下雨就变成水帘洞的教室,还有游乐设施匮乏,但总算值得回味。这又何曾不是罗大佑口中留恋的《童年》?

相比之下

现在城市的小朋友似乎更幸福得多

五彩缤纷的定制游乐场

眼花缭乱的各种游乐器具

五花八门的游戏方式......

广州·白云区 “鲲之梦”幼儿园 / 迪卡建筑设计中心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 MAD建筑事务所

南昌新力城南区光影乐园 / 季高集团

米兰某托儿所 / Cristina Mazzucchelli Green Design

而在羡慕城市小孩的同时

又何曾想过其实在乡村的青山翠谷间

也有与山色,天光,清风,星空对话的儿童世界

也有健康,艺术,自然的生活场所

杭州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改造

/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研究院总院-王伟studio

火热的新农村建设,尤其不该被忽视的是孩子们

如何通过设计的力量

在多重限制条件下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精彩的童年

要留住什么?

要改善什么?

要重塑什么?

这确实是个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头发的技术活

那我们就短话长说

好好聊聊乡村儿童景观设计那些事儿!

低/成/本

Low cost

所谓低成本,除了造价成本,还有时间成本,维护成本都是应该充分考虑的问题。没有必要在有限的资金下做太多超价值的东西,要做能真正解决痛点的实用设计。

// 造价低成本

乡村儿童景观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预算少。要想达到造价低成本,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材料方面的“修旧起废”。简单来说,不是看你要什么,而是看我有什么。这也未必是件坏事,材料的“杂乱”更加充满不确定性,也能够激发体验的丰富性。同时,应该做好基础安全,对阳角、表面毛刺、尖锐材料等做好平滑处理。

肯尼亚 · Eco Moyo 教育中心

印度读书角 / SABA

山西·宋家沟村改造/ 中国乡建院

青海·白杨沟村 / 中国乡建院原乡工作室(H.T.)

可用于儿童景观的材料有很多

只要处理得当,就能得到一份意外惊喜

· 木材

木材的可塑性很高,通过不同的运用方式,就能打造出不同功能的简易游乐设施。

矮一点的木桩,可以相互堆叠,打造出起伏的地形感,供孩子们自由穿越。或者独立开来,形成梅花桩,锻炼孩子的胆量和平衡能力。

再长一点的树干,则可以组合成更多的形式,满足孩子们去攀爬、冒险等活动。如果把高高的树干涂上绿色,是不是有一种穿梭在侏罗纪森林的幻觉呢?

或者是发挥一下想象,还可以将其制作成可爱而充满童趣的艺术小品,放置在场地合适的位置,是不是非常应景呢?

· 轮胎

轮胎的回收利用已经是比较常见的操作了。它可以被改造成各种艺术装饰或者游乐器械。尤其在儿童活动场地,它们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或集合或分散或被埋在地下,或者以其他方式固定下来,为孩子创造出攀岩、平衡和协调等不同程度的挑战项目。

· 水泥管

这种圆形的管道也经常被用于儿童景观设计。它时常被掩埋在一座小“山丘”内,形成一个“隧道”,孩子们可以从中穿越,躲藏。

如果把这个圆劈开,则可以容纳其它形式的游乐,附上攀爬绳、树枝,又形成一个充满挑战的空间。

又或者是把管道切割出大小不等的镂空,摆出不同的姿势满足孩子们不同活动需求,又或者加以改造,增加一抹色彩或增加其它部件,成为个性化的装置艺术。

· 水泥

水泥是很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除了用作地面、墙面等,也可以轻松制作水泥艺术品。废旧毛巾不要扔,把它浸泡在搅拌好的水泥里,再模具定型静置一段时间,一款个性的种植容器就诞生啦!

· 色彩涂鸦

童趣不只是肢体上的,还可以是感官上的。点缀在墙上、地面,又或者是在不经意间的钻出的小动物,都能挑动孩子们的好奇与兴趣。

对于那些破旧边角的修复,也可以用各种材料去巧妙填充,瓷砖?积木?缝缝补补,拼拼凑凑,一个个充满艺术与趣味的角落就此诞生。

用建筑废料打造的儿童乐园 / 傅英斌工作室

贵州北部山区桐梓县的中关村有一个用建筑废料打造的儿童乐园,名曰:乙未园。该项目不但在空间上满足乡村儿童活动的需求,在材料和施工方面注重低成本、低技术建设,而其更深远的意义则是对于儿童环境教育的考虑。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尾料、废料以及拆除卸的旧物,大量堆积于场地中。设计中尽量容纳了更多的“废料”,拼凑出了一个儿童乐园。

设计中留有大量的空白,为村民的参与提供了可能性。设计师准备了颜料和水泥,允许村民空白的地方写写画画,小朋友在水泥上印下植物的叶子,和自己的手掌、脚印,以及歪歪扭扭的字迹。

此次建设中,设计师用旧物与废料来营造儿童乐园,将乡村生活中节约与循环利用的思想以可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场地中的“资源回收中心”材料易得且施工简单,建筑内可以收集玻璃、金属、纸张等常见材料。小朋友在穿过建筑时能看到关于“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完整介绍。可以系统的了解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做法及其对乡村环境改善的意义。

2万元改变一个村孩子的童年/ 浙江玖瓴建筑

在浙江台州仙居县官路镇石井村,有一处乡村里很常见的闲置空间。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总造价2万元,施工周期两周,在这种低造价成本与短建造周期的做法下,设计师希望通过一些点的激活,逐步提升乡村活力。

设计师使用极硬的红砖与极软的沙子作为两种主要材料,表达出来的材料感受与自我内心的两端相呼应:

沙子的自由与小孩的天性是一种本我状态:冲动与天性、欲望与释放;

红砖的秩序与成人的束缚是一种超我状态:秩序与守则、约束与抑制。

// 时间低成本

乡村景观的建设大多是突袭式的,除了预算有限、材料资源有限、施工水平有限、普遍老龄化的非专业施工队外,时间紧是最大杀手。在施工现场,可能没有一件事情按照原计划进行,这往往需要设计师更为灵活的应变力,以及更强的现场把控能力。

5天爆肝多功能艺术装置 / MVRDV

2016年初,MVRDV建筑事务所和联合创始人Nathalie de Vries在当地学生的帮助下,花了5天的时间,建造了一个特殊的装置。本案成为了村庄中心的遗产广场上的一处新颖的聚会场所。

装置围绕着一棵小树形成高低不一的平台,3万多色的、有纹理的砖块以一种类似泥土的迷彩渐变的方式铺设,朝着树的方向逐渐上升,然后在树干周围形成座位。这处阶地景观不但可以是孩子们游乐的地方,还可以变身为颁奖台、看台、展览空间,满足多功能需求。

该装置其将在场地内保留至少五年,而其维护工作将全权交予当地的志愿者。项目存续期间,装置中心的那棵小树将同它一起成长。

为留守儿童而生的“不孤独图书馆” / HDD上海华都建筑

在江西省万安县夏木塘村,有一个叫“夏木塘竹莲之家”的儿童乡村书院。项目与公益组织“两个盒子”合作,决定设计一个为留守儿童提供看书空间的祠堂书院。该项目在实际建造中面临不少困难:项目资金限制大,工期只有20多天,乡村施工条件艰苦,当地居民施工技术匮乏等。

设计师不仅要现场临时调整设计,同时还要参与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帮助工人放线,定位,绑扎钢筋等,失去了传统大型专业施工队的支持,建筑师在工地的只能更加如同一个传统的工匠老师,解决一个又一个突发难题。最终,在极低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如期实现了令人惊叹的作品。

// 维护低成本

所谓维护成本低,就是当景观建成以后,在维护、清理、保养以及改变时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应该也是较低的。这样才能保证在少投入的前提下,实现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

缅甸·竹操场/ Blue Temple

在缅甸的一座乡级公立中学内,有一座具有双重功能的竹制结构装置。它将学校的操场变身成一个有趣且具有互动性的景观界面,像一条缎带一样从地面延伸至屋顶,孩子们既可以在装置上面玩耍也可以在下面或周围乘凉休憩。

本项目也反映出建筑师对于城市中未受重视的非正式公共空间的思考。设计的核心理念旨在以微建筑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展开一系列充满想象力的自主游戏活动,例如跑酷,以达到鼓励孩子们自由探索、积极参与户外活动的目的。

如丝带一般的装置的两端都以极具互动性的方式邀请着孩子们前来玩耍,一端的竹席延伸至地面、隐蔽在一棵茂盛的大树之下,另一段则是倾斜的藤架。流畅的曲线形结构与学校的建筑形成对比,在场地上和孩子们的心中创造出一处特别的场所,一个有趣且与众不同的地方。

为了使施工过程对工人来说更容易,本项目没有采用任何绘制文档,而是全程依靠模型作为搭建依据,通过1:50的模型将结构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并通过测绘标记以及简单易懂的小图来向工人们展示出施工的细节。

有/创/意

CREATIVITY

纵然乡村儿童景观设计面临很多限制,但这依然无法束缚设计师们的无限创意。或者说,这才是更具有挑战性的,更能点燃创作激情。创新的元素有很多,比如建筑本身。就像下面这个来自越南乡村的幼儿园,其波纹状的沥青屋顶在校园主建筑顶部弯曲成一个轻微的拱形,起伏的屋檐在走廊的一侧创造出移动的影子斑点。

越南 Bó Mon 幼儿园 / Kientruc O

又比如来自南非约翰内斯堡的这个幼儿园,当地许多上幼儿园的孩子都是艾滋病孤儿,设计师们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梦幻般的地方玩耍,建筑本身变得俏皮而实用。一个拱形的天篷遮蔽了阳光,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舒适的手臂,为学习创造了一个景观。

南非Olifantsvlei幼儿园

/ Institute for Experimental Architecture/Studio 3

你又何曾想过在城市中消失的小黄车,居然化身为独特又梦幻的“旋转木马”?

2021年,公益建造项目“花火计划”为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普格县特尔果中心校的留守儿童们带来的空间装置课程——盛放(Blooming Time)。十二辆ofo单车首尾相连,形成类似旋转木马的形态;中间以顶棚完成庇护的功能,成为一个靠骑车的人驱动的“旋转木马”。

这是一个独特又梦幻的装置,它看起来似乎有点危险——学自行车的过程对很多孩子来说都异常艰难;但又十分安全——十二辆相互咬合的自行车,形成了一个既可以旋转又不会倾倒的稳定结构。孩子们在安全的结构下,探索感官和运动神经,锻炼身体的平衡与协调系统,也尝试着协同与冒险。

还有近几年较多见的乡建营、乡村艺术节之类的活动,也将越来越的设计创意带进了大山,住进了田园。

北京宋庄镇小堡村24小时公共艺术park / Crossboundaries

2020 奥雅新动力乡建营:横港书院改造 / 苏打工作室

2021树头岗艺术节:觅境 / 水石设计

2021 艺术在浮梁:《半野花园》/ 山籁组合

海地某乡村校园竞赛设计/ TR Radhakrishnan

该设计是来自印度建筑师 TR Radhakrishnan 为海地某乡村校园做竞赛作品,这所学校包括7个级别的班级,使社区50多名儿童受益。该项目以底座元素作为孩子与场地交流的媒介,如同一系列百变的艺术品,描绘了地上的一首诗。

设计师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将树木网格中蜿蜒的底座联系起来,打造多变的活动空间,并且形成校园场地的整体分布。在这些迷你的底座上,孩子们可以进行丰富有趣的游戏,运动,可以与自然探索学习空间的意义;创建有趣的对话,丰富学习体验。模块化的流动组织通过树木网格中蜿蜒的底座将自己联系起来。底座将自己呈现为陆地上的艺术;地上的一首诗。

有/温/度

WARM

好的设计始终迷人

不论空间也不分年代

它们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予生活温度

而有温度的乡村儿童景观更加意味深长

......

最近刷到一部老剧《城南旧事》,其中一个桥段令小编印象深刻

陌生大哥哥问小主角英子分得清好人坏人吗

小英子问道:

“你分得清海跟天吗?

你见过海吗?

我们有一课书,叫《我们看海去》

可我没见过海

我分不清海跟天

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是呀,儿时的懵懂让我们似乎只能区分形象化、脸谱化的事物。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或许,真实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日本著名幼儿园建筑师日比野拓在一席的演讲中也曾提到:

“很多幼儿园会把彩虹画在操场上或者走廊里。我们现在长大了,都知道,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彩虹才会出现。正是因为彩虹很少见,我们看到它时才会感动......对小孩子们来说也是一样,他们偶然发现很特别的事物时会很开心。不能把我们大人觉得很可爱的东西都一股脑地硬塞到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里去。"

日比野拓用他47年做520个幼儿园的经验得出结论:

设计不是最重要的

有温度的设计更加弥足珍贵

这不是做给成人看的设计

也不是一场设计师的盲目自嗨

而是"以孩子为本"构筑的快乐童年

让孩子们在朦胧中认识

在挫折中奋进,在探索中成长

有质量的童年让孩子们不仅在课堂,而是在每一天,在每个时刻,在每个场景都收获新知。而有温度的设计是对场地和人的细微洞察,是对使用者的感同身受。在这里,除了基础的安全前提,还有不经意间的惊喜,尊重孩子的天性,给孩子们自由发挥的舞台,在自身的不断探索中,自主地发现、认知、感悟。

/ 充分释放孩子多元化动作

来自日本山梨大学的中村老师做过研究,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应该体验的动作大概有下图所示这36个,这些动作是无法仅靠一种运动项目完成的,而设计师们应该通过对场地的设计,来促使开发孩子们多元化的运动方式。

/ 在可控范围内给孩子多一点冒险

被保护的最好的孩子不一定是最安全的,不让他们接触任何风险,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真实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克罗斯曾说:“自信的孩子是最安全的孩子”,因为孩子总要长大,总要一个人面对危机四伏的世界。

比如在日本东京有一个“危险”公园:“羽根木游戏公园”,与一般公园游乐场对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不同,这个公园不走寻常路,公开声称自己“没有安全保障”。他们认为,适当让孩子接触一些“危险”的东西,反而对他们成长有好处。在这个“危险”的公园里,孩子们可以用真实的工具锤钉子、锯木头、玩火、野餐、爬高、玩泥巴、飞檐走壁、玩水.....

童年,需要一点冒险。孩子独立自主的成长过程就是学习如何管理面临危险的“恐惧”过程。通过参与有危险游戏,以克服自己的害怕,从而战胜对“危险”的恐惧。

/ 拥有植物和菜园

孩子们经常浸润于自然环境中,可以引领他们自主地探索、发现自然的特点、规律和联系,从整体上形成对自然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以及对待自然的方式。不论是树木花卉,它们既有利于清新空气、提供遮阴,为儿童活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其自身的某些部位又可以作为儿童活动的道具,例如树干、花、叶、茎。

甚至是随处可见的石头,也能成为孩子们的小伙伴。用画笔绘制出各种图案,用组合拼接出各种形状,童趣满满!

菜园也是寓教于乐的方式之一。通过其中的耕种、维护,再到最终的收获,可以让孩子通过亲自参与劳动实践体验,还有效衔接书本知识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激发学习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

/ 拥有动物伙伴

动物是地球上的精灵,无论是自然界中虫子的低鸣,青蛙的跳跃,瓢虫的爬行,还是圈/家养的各种可爱小动物,都无不激发着孩子们的好奇。动物们可以帮助孩子结交新的朋友,成为良好的社交催化剂,同时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责任心,与动物为伴的童年更加令人精彩回味!

苏州吴江区·金家坝幼儿园

在苏州市吴江区,有个一所特别的独立建制的农村公办幼儿园:金家坝幼儿园。幼儿园的围墙外就是一片农田,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墙之隔的五亩农田划归幼儿园。园方立足“让幼儿在自然中成长”的办园理念,经过规划,建成了梯田式旱植园、水植园、荷花池、飞禽园、水禽园、石榴园、梨园、枇杷园等,最终形成了一个“天天有绿、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小豆丁农场

在这个多样化、可感受、可参与、可操作的小豆丁农场里,没有单一、教条的说教,而是鼓励幼儿与大自然交朋友,去触摸、尝试、探索、发现和游戏,通过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看一看,用更真实、更有意义的方式带领幼儿探索自然的奥秘,体验与大自然亲密对话的乐趣。

· 这里有“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户外主题游戏场

这个集生态、趣味、挑战、探究于一体的户外主题游戏场,让幼儿通过对自然材料的摆弄和操作,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能不断发现各类事物的变化和循环,发现自然界中的相互依赖和互生互长,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感和场所感。

利用现有泥土、水系、树木、动植物、地形以及其他自然资源, 结合主题功能进行区域划分,主要划分出生活拓展区、绿地休闲区、阳光沙水区、大型游戏器材区、创意体验区等5个功能区,创设了小小生活坊、农耕体验园、鸟巢山坡、树屋体能区、地下秘密迷宫区、漂流瓶沙水区等 20 个活动区域,激发幼儿的探索与想象,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 这里有强调和谐共生的野趣动物园

幼儿园尝试通过真实的、能与幼儿每日生活与体验紧密联系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萌发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情感,以此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态度意识、知识能力和行为习惯。

在前期种植、饲养活动的基础上,还尝试从动植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行动方式、生命周期进一步延伸到它们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和自然万物间的生态联系,如小小生态链模式:禽粮互作、林禽互作、桑基鱼塘、堆肥,以及四季轮作、套种、植物共生、禽畜混养等方法。以农耕生活实践为切入点,将单纯的自然体验活动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幼儿经由自己的小手来创造循环型生活。

/ 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一个设计场地真正的主人不是设计师,不是建造方,而是使用者。尤其是使用者是儿童的时候,设计似乎就充满了更多“意外”,虽然预先设定好的游乐方式只有一种或几种,但是在孩子看来,却有无数种玩法。

河南·大南坡村 / 张唐景观

在河南省修武县西村乡大南坡村,有两个非常亮眼的儿童活动装置,其中一个是”毛毛虫“,转盘不做说明,是特意留给小朋友自己发挥怎么玩。大人不需要总是指导小孩要这样要那样,给孩子自由无束的空间,去创造自己喜欢的玩法。

另一个则是在孩子们上学路上的双桥的老桥上,有一系列 Da Nan Po 字母 LOGO 装置。设计师们仔细研究字母大小、变形、排布方向、结合轻量的玩的东西。这里不但是孩子们玩乐的地方,滚轴滑梯还经常被老奶奶们用各种姿势按摩身体,任何打开方式随心所欲。

我们的广场 / 麦稞文化创意

在四川省彭州市军乐镇银定村,有一个由“我们”参与、“我们”建造、“我们”使用,属于“我们的广场”。村内大部分小区都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设计师通过与村民们的充分沟通交流,最终将“我们的广场”设定为一个儿童引领并满足全年龄使用的复合型场所。

该项目在整体设计上采用艺术色彩与空间形式融合的方式,尽可能多的把各种运动、休闲、娱乐、展示等功能叠加组合,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错峰”使用。

整个场地一共设置了绿色冒险区、小剧场、运动场、趣味互动场、儿童游乐区五个区域,设计了18种以上的游玩方式。游玩方式是开放而不受限制的,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们和使用者们完全可以自己去创造“我们”的玩法。

精/彩/案/例

Project cases

最后,让我们欣赏一个来自国外的幼儿园案例。这里是个自然、简单、温柔的地方,没有过多色彩的粉饰,没有大量定制的儿童游乐器械,但处处是生机,处处有乐趣!

智利 Ombu Afuera 幼儿园

/Andrés Zegers Arquitecto + Lirio Paisaje

项目的概念与设计针对两至六岁的儿童,因此,场地内的空间和布局对孩子们来说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意义。项目的场地是一片面积1500㎡的空地,由于原有建筑的拆除,场地呈现出柔和的凹陷形态。整个户外幼儿园共包含两个主要空间层,富有动态感的地形成为这种分层的依据,两层之间由一个略带倾斜的花园连接,花园内还设有一个凹陷的沙坑。

项目围绕地块布局,由一条椭圆状路径连接这些独立的构筑物。这条连续的路线似乎可以带来一种永无止境的奔跑和玩耍体验,一路上引领着花园中的每个人穿过不同的地方。这像是一个故事的线索,其中每个特定的地方、惊喜和经历都作为这个故事的一部分联系在一起。一条小溪沿着小路流淌。

一条人工小溪伴随着这条路径在整个园区内流淌。水从场地最高点进入,流经不同材质地面,同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无论是春天还是夏天,孩子们都可以在小溪旁嬉戏,甚至踏入水中。小溪的末端,水流汇入井中,然后被泵回水渠,形成循环流动的活水景观。

如何创造出适合于集中学习的空间是本项目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这个空间需要专注于某个特定的主题,以小团体的形式将孩子们聚在一起,同时又能为孩子们创造出自由的学习氛围。

经过对比研究,圆形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在本项目中,几乎每个房间或室外建筑采用了圆形。除了连续的路径与椭圆形的沙坑外,场地内还包含有一间由藤蔓编织成的教室、一座砖砌座位的景观亭,以及一座平面呈正圆形的木框架建筑小品。

景观设计的目标之一旨在通过不同的花园创造出人与自然的直接联系,花园内配植主要由当地树木、草本植物、杂草以及藤蔓组成。几年后,随着植物的生长,花园将变得更加五彩斑斓、芬芳怡人,并在炎热的夏季为人们提供阴凉。

景观设计的核心旨在通过与自然互动的方式引导小朋友学习、理解和关爱自然。除了温室大棚与蔬菜种植园外,场内还设有一片种满果树的果园。它们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新鲜的水果,同时也引导着孩子们去体验季节、花香、色彩,并促使他们形成对时间的认知。

设计中的大部分元素都采用了手工砖,这种材质将项目中丰富的材质肌理统一起来,进而形成了连续的主色调,将整片场地变身为娱乐和教育工具,使这里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天堂。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说过:

”最好的教育就是

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

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他们的心灵“

用设计陪你长大

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在气馁中学会开朗

在空旷中学会想象,在困难中学会思考

在不知不觉中,构筑不想长大的童年精彩时光

作者:小满 儿童设计大数据 第九学习官

我们的小目标

2年内,发布1001个儿童设计案例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