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我们为什么要爱护动物100左右(儿童爱护保护动物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爱护动物?)

“古朴国宝”大熊猫、“仰鼻蓝面”金丝猴、“水中大熊猫”中华鲟······中国地广辽阔,无疑算得上濒危动物分布大国。据不完全统计,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就有120多种。而在我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已多达257种。

为了倡导更多人关注和保护珍稀动物,每年的4月8日,被定为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提醒人们要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以及与人类一起生存在家园中的“动物伙伴”。

可是,现实却让人瞠目结舌。2014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中国5个城市1000多人,发现在广州,83%的受访者在前一年里吃过野生动物;上海14%;北京5%。果子狸炖汤、油炸眼镜蛇、炖熊掌.......一些不良商贩仍在非法贩卖着这些野生动物,使它们成为了餐桌上的一道道菜肴。

更有虐待动物的新闻层出不穷:山西太原男子用开水淋猫,导致一只母猫和它腹中的四只小猫死亡。

北京顺义出现“虐猫”事件,已知受害猫15只,三位施暴者都是10多岁的孩子。

山东理工大学学生虐杀动物并拍摄视频贩卖,在2个月内以剥皮、火烧、电击等方式虐杀80多只猫。

......

美国爱护动物协会也曾经做过一次统计,数据是惊人的:平均每60秒就有一只动物在遭受虐待。

试想:一个孩子若从小就熏染上漠视生命,不爱护动物的观念,那他长大后的思想和行为会怎样?

01 漠视动物生命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

一篇发表在《精神病学研究杂志》上的论文显示,反社会行为家族史等和虐待动物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更有调查显示,一些反社会人格者大多有着相似的童年经历,例如曾经遭到情感剥夺、虐待等等。

所以,一些长期生活在虐待环境下或是亲眼目睹过虐待行为的儿童很可能成为施暴者,易发展出“反社会人格”。“反社会人格者”的概念最初由美国知名的临床精神病学专家,任职于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玛莎·斯托特教授提出,她曾在著作中列举过一个典型案例:

美国有个叫斯基普的孩子,家境优越,长得帅气又聪明伶俐,是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斯基普却喜欢虐待小动物,他家别墅后面有个池塘,斯基普最喜欢的游戏就是捉青蛙,然后想尽办法虐杀它们,用木棍捅,用石头砸,甚至用鞭炮把它们炸得四分五裂。

长大后,他进了一家金融公司,利用帅气的外表和傲人的智商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内在,他是一个没有共情能力,不爱任何人,对任何人都没有情感依赖的人。

结婚后,他也依然花天酒地,试图性侵她人遭到反抗,而他竟然扭断了人家的胳膊,毫无愧意。没有共情能力导致他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冷血、随意戏虐生命的人。

斯基普就是一个典型的反社会人格案例。

此人格具有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无视他人的安全和权利,欺骗和操纵他人,易于被激惹,进而变得焦虑而激愤,有时表现为爆发式的暴力犯罪。同时,难以具有共情能力——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体会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近几年来,一起起青少年“反社会”杀人的案件,实在让人毛骨悚然!由于他们对生命的漠视,亲手葬送了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未来。

2011年3月,14岁的少年孟某因害怕母亲向父亲告发其偷偷抽烟之事,残忍将母亲和妹妹杀害,还伪造成入室抢劫的假象。

2012年2月,河南郑州一名17岁的高中生为摆脱学习压力在家中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被逮捕归案后,该少年称“不后悔,我可以不用学习了,不用压力那么大了。”

2016年9月,山东青岛即墨市一17岁少年用斧头杀死了40多岁的母亲,并将母亲的尸体埋在自家院子里的鸡圈。而杀害母亲的动机,则是母亲2年多来,以外面世界太危险为由,将儿子锁在家中。

这些孩子的共同点是当他们面对焦虑、压力时,不是选择寻求亲密关系去释放压力,而是采取极端残暴的违法方式宣泄。

由此可见,教会孩子敬畏生命,是每个家庭都不可缺少的一课。而这门课,并非只是简单的概念课,如何让孩子在珍惜生命的同时,还能延申生命的价值,这才是真正合格的生命教育。

02 家长如何从保护动物入手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呢?

1)“学前阶段”是个好时机

或许你会疑问,生命教育似乎是一个挺大的话题,小孩子能听懂吗?

实际上,孩子从学前阶段就对生命有了自己的感知,甚至把一切外在事物都看做有生命的物种——担心小草被踩会痛,觉得蒲公英舍不得种子被吹走……你可别小瞧了孩子的“幼稚”,抓住这份天真与无知,就是你培养孩子珍爱生命的好机会。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在认知阶段理论中揭示了孩子们对于生命的认知。两岁到六七岁属于前运算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脑海里会形成一些符号,形成语言、形成思维,这期间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儿童的“泛灵论”。即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把一切东西都视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动能力的,他们会认为自己身边的所有事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生命的,会和自己一样要吃饭、要睡觉,会感觉到疼、会哭、会高兴······

所以,作为家长,何不珍惜孩子的这份天真,从学前阶段早早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珍爱、尊重与关怀。

(2)增加孩子和动物互动的机会

家长可以带孩子阅读动物的绘本、书籍以及查阅相关影视资料,陪孩子一起认识野生动物,了解动物的特点、习性、食物、生活环境等等。

还可以先让孩子从书本中认识一些动物,再让孩子去动物园亲眼看看这些小动物,通过询问孩子动物园的小动物和书本中的小动物有什么区别的方式引导孩子更投入地去观察小动物。

日常也可以带孩子多多参加救助流浪动物的公益活动,让孩子知道人类需要去保护动物,尊重它们的生命。一个善念,一把援手,一口粮食,一口水,对这条生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这也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和公益意识。

(3)学会与动物的相处之道

当孩子有养宠物的想法时,家长要告诉他,饲养宠物不仅仅是一种消遣,也是一种长期的责任,自始至终都应该照顾它。家长还要尽可能地为他列举饲养之后的事宜,比如,喂食、引导它找厕所,清理卫生,带他遛弯以及去世后该如何善后,让孩子考虑全面后,再作决定。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如何站在动物的角度,考虑它的需求,去尊重和关怀它。

如果家中有小动物离世,也可以采用埋葬等具有仪式感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向生命道别。

生命教育,要从儿童做起;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从珍爱小动物到珍爱大自然,再到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末互动

你有孩子和动物之间相处的困扰吗?

留言给我们交流你问题和想法吧,

有机会得到边博士团队的专业解答!

往期回顾

拒绝“言语暴力”:你必须学会的教子话术

“地球一小时”,如何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植树节,一起和孩子在春日里劳动起来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