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关于爱孩子的书籍(儿童爱护环境的书籍一本爱孩子的书)

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交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会拒绝再喝白开水?他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还会再扔掉?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指0-10岁的成长过程中,智力、秩序感、节奏感、行走、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而产生的一段对环境,秩序,感官,动作,社会规范等一系列的敏感情况。

《捕捉儿童敏感期》是一本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作者孙瑞雪点评。本书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节围绕4个孩子敏感期故事展开叙述,第八章节话题是孩子应该怎样学习,其余六个章节分别按照年龄段编排,列举每一年龄段儿童主要的敏感期。

Top1

一出生,敏感期就开始啦!

近期在家休产假,书和手机的内容开始围绕新生儿的内容不断检索。经过多方面观察发现一个规律:新生儿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几个月后开始爱吃手指;到了会用手抓东西时,到手的东西必然要送进嘴里进行“检验”;紧接着就是不断咬,见什么咬什么;能力成熟后,开始咀嚼、吞咽;再后来就开始吸饮料管,吃固体食物,逐渐学会发音。由此,我知道了孩子最初用口来感知世界的,在八九个月用手抓东西,探索环境,认识世界。成人与孩子关于“吃”有不同的理解:成人仅仅把它理解为吃,按计划地吃,并关注节约,这是一个社会系统的价值观;孩子吃的目的是认识味道,了解外在,建构自己,这是一个生命系统的价值观。当成人强制性要求儿童节约时,儿童的生命的建构和内心的需求就会受损和不断地挣扎。由此,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进入敏感期或尚未度过这个敏感期时,为孩子提供自由的选择和享受食物的机会。

Top2

阻止孩子用手感知世界,将会给孩子带来损失!

如果一个人想要把他的想法表达出来,那他有两个最便捷的工具——语言和手。新生儿爱吮吸手指,手被放进嘴里,成为婴儿一种持续的活动。在其后的过程中,能顺势抓起一个东西塞进嘴里、两指抓细小的事物、一指头准确无误做一些事。例如:捏香蕉、捏草莓,把盘里的物抓来抓去,搞得黏黏糊糊,再放进嘴里。这是婴儿在用手感受不同质地的东西,手也像大脑似的,在辨认着东西。作为家长,我们要认识到每一个动手的环节都是孩子在用手表达他的所想,手的肌肉有记忆和认知功能。当你冲动时,请及时抑制住自己,给孩子一个使用手的空间,对于孩子来说,你在保护他的成长!2岁开始,孩子最常见的活动就是剪、贴、涂。剪,从刚开始手的使用,到手的功能逐渐完善,最后变成了一种艺术的创造。这不仅是简单的使用工具,而是真正有意识地使用工具,这是创造性活动的开始!孩子把全身心的注意力高度投注在剪上,他们在使用和发展手的同时,用已经形成的高度专注的品质在剪纸,这种品质将在他们喜欢的自主性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巩固和发展。

Top3

端正口头语言、个人行为,让孩子尽情模仿!

模仿是指孩子重复原型所显示的行为,表明儿童的心智已经发展到领悟和掌握某行为的能力的时候。在0-3岁是很重要的智力发展过程。语言模仿、行为模仿、风格的模仿……“婴儿躺在垫子上,父亲的脸对着他,伸出舌头,婴儿也伸出舌头,父亲笑了,婴儿也报之以微笑。”这是婴儿在几个月时,有选择性的模仿。“父母炒菜,他也炒菜;父母扫地,他也扫地。”这是2岁的孩子对父母行为的模仿。五六岁的孩子开始模仿老师、家长或大一些孩子的行为。生活中还有一些看起来似乎更加无聊的模仿,比如有些孩子模仿摔倒,再摔倒,再摔倒……每一次摔倒都带着巨大的喜悦。父母不明白孩子为什么重复这样毫无意义的举动,会制止儿童。而这个制止的过程恰恰破坏了儿童敏感期的正常发展,从而妨碍儿童智能和认知的发展。智能发展的阻碍必然会伴随着相应的心理问题出现,这可能就是成人后大脑平庸的一个早期的现象。J·凯根说:“对于儿童,模仿可以是一种获得愉悦、力量、财富或别的渴望目标的自我意识的尝试。”父母们该做的是让孩子去做;说文明的、规范的、准确的、富有美感的口头语言;放慢自己的动作,满足儿童模仿的需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使孩子平稳地度过这一时期。

Top4

一个环节都不能错!

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都要重新来。“苗苗的爸爸妈妈开车来接她,妈妈抱着苗苗,爸爸顺手将车门打开,苗苗忽然大哭起来:‘让妈妈开车门。’爸爸赶紧把车门关上,妈妈重新打开了车门,可苗苗就是不上车,在妈妈怀里挣扎着:‘不要现在打开车门,要妈妈刚才打开车门!爸爸妈妈无奈地等着,直到她情绪稳定了,才上车回家。”这是苗苗因为爸爸破坏了开车门的秩序而哭闹不停。“幼儿园午餐时,老师邀请吉吉进餐吃饭,吉吉立刻跑开,一边跑一边喊道:‘不,我就不!’无论老师怎么劝阻,他仍然坚持‘不,我就不!’”但当谁也不去劝阻时,他反倒自动进餐厅,顺利地吃饭。“放学后,王老师给桓桓穿衣服,他手里拿着心爱的玩具不肯放手。外套袖口窄,玩具大穿不过去,王老师说:‘请你把玩具换到另一只手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拒绝穿外套。妈妈在一旁见此情景有点儿生气:‘你又不乖了,外面很冷,快让老师给你穿上。’妈妈的烦躁让桓桓变得更加执拗,他眉头一皱,表情痛苦地趴在地上。旁边的王老师百般劝解,他还是不加理会地喊叫。这时,吕老师走到他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老师知道桓桓想拿着玩具穿衣服,我们把玩具放在袖口处,你把胳膊伸进袖口,我保证,当你把手伸出袖口时,肯定会拿到你喜欢的这个玩具。’桓桓看着吕老师,半信半疑的将手臂伸进了袖口,伸出袖口时果然碰到了心爱的玩具。这下,他高兴地跟着妈妈回家了。”以上三个例子都是孩子秩序敏感期发生的事,很多家长难以理解孩子的执拗。当成人不能保儿童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时,儿童必定受挫。解决儿童执拗问题,家长要做的是:成人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已经发生了,就陪着孩子,准许孩子把恼怒释放出来,让孩子把情绪哭出去,孩子自己就会接纳已发生的事实。

Top5

打破砂锅问到底

老师,为什么要喝止咳糖浆?“因为你咳嗽了,需要一些药来帮助你恢复健康。”“为什么我咳嗽了?”“因为你在活动的时候着凉了,喝水也太少,所以咳嗽。”“为什么着凉?”“因为你活动时太剧烈,所以出了很多汗,又没有及时换衣服,所以着凉了。”“为什么我要剧烈运动?”“我想可能是因为你跳蹦蹦床时想跳很高,所以运动比较剧烈。”“为什么我想跳很高?”“因为你觉得跳很高,你有成就感。”“什么是成就感?”……所有的孩子都有问“为什么”的时期。这些“为什么”经常连续成串。每一个“为什么”引导一种因果关系,成串的“为什么”引导一个因果链条。“为什么”是儿童语言敏感期的一种表现,作为父母、老师一定要做正确、简洁地解释;答不出,如实告诉孩子,可寻找获得正确答案的途径,如查百科全书等,给孩子一个更多选择的途径。

Top6

人际关系

儿童首先是透过食物产生联系,“我带好吃的跟你分享,你跟我做好朋友。”但是,两三个月后儿童很快现一个秘密,当我没有好东西的时候或者当你把我的好东西吃完之后,我们之间的关系就结束了。于是儿童就找到一个不会消失的东西来跟周围的小朋友建立关系,通常就是玩具。几个月后,孩子又会发现当把自己的玩具给对方,对方一旦得到了玩具以后,这种关系会再次结束。到了45岁时,儿童才会发现交朋友是建立在志趣相投、彼此关心、相互理解和互相倾听的基础上。56岁儿童对规则高度感兴趣,一起玩时会建立规则,对方同意后才玩。在儿童人际交往敏感期,要给孩子空间,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直到孩子需要成人再介入。介入时不是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而是要倾听孩子,让孩子说出他们的纠纷,让他们自己找出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设计出解决问题的计策和方案,这样才能使儿童人际关系的敏感期顺利度过。Top7

快乐的孩子不生病

当孩子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发展时,他全部的生命能量都能释放出来,用于身心的成长。这本书最大的秘密就是教会你理解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成长环境。快加入阅读队伍中来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