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靠儿女养活(儿童爱护长辈教学视频人老了,可以帮助子女,但要先讲四个规矩)
看过这样一条格言:“在孩子和母亲之间,母亲始终是一只超载的轮船,任凭风吹浪打,历经千辛万苦也心甘情愿。”
似乎,父母帮助子女,就要“拼尽全力”,并且不求任何回报。
可是父母会变老,不是一直很厉害。当父母到了苟延残喘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完全靠子女来赡养,恐怕生活会很难。
真正有远见的家庭,总会在父母养老的事情上,留下退路。
作为老人,也应该明白“无规矩、不成方圆”,维护自己的养老权益,在帮助子女的时候,应该立下规矩,避免家庭矛盾,滋长家庭的歪风陋习。
01
帮忙带娃,不是全是老人的事情,需要两代人一起努力。
老人帮忙带娃,这是很常见的事情。
也有一些农村家庭,子女外出打工了,孙辈和老人在留守。只有逢年过节,才有几代人团圆的画面。
作为农民,老人每天都要干农活,一亩三分地不能荒芜了。要是子女不寄钱回家,老人的担子就更重了——养活自己都不容易,养活孙辈就更不容易了。
在城里,老人把孩子的日常生活都管了,还要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反正老人已经退休了,闲着也无聊,还不如跟着孩子走一走。
俗话说:“三岁一代沟。”
老人和孩子之间,不知道有多强烈的代沟。若是父母不以身作则,就是任由老人溺爱孩子,或者放任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同时,父母要善待老人,而不是把老人当成“应该带娃”的人,更不要把“带娃”和“赡养”捆绑在一起,逼着老人带娃。
02
帮忙投资,需要大家明算账,不能单独把钱给某一个子女。
老祖宗留下一句话:“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
古往今来,不建议老人留大量的钱财给子孙。
可是,子女要投资兴业,老人怎么能袖手旁观呢?尤其是子女遇到投资难题的时候,老人应该出点钱,把存款取出来。
对于有几个子女的家庭来说,把钱财给了某一个子女,这是很偏心的事情,会引起其他子女的不满。
因而在投资之前,老人应该和所有的子女沟通,并且说明自己的钱,给了谁。钱作为资本,是“借”,而不是送。
若是老人有足够多的存款,不要子女 还钱,也要得到大家的同意。钱的来龙去脉,应该说得清楚。
当然,作为投资方,老人还可以享受分红等。也算是为大家庭,积累了一份财产。虽然留下来,还是会回到子孙身上,但是意义不一样,关键是促进了家庭和睦。
03
帮忙居住,是父母给予子女的退路,不是子女在父母家啃老的理由。
父母的家门,总是敞开的,子女累了,可以随时回到家,好好休息。
也有一些子女,暂时买不起房子,在父母家居住,享受父母做的饭菜,也省去了房租等费用。
古人说:“树大要分丫,家大要分家。”
分家了,家庭就开枝散叶了,能够变成一个“大家族”。
老鹰把子女养大了,就会打破悬崖上的老巢,让子女都飞起来,去寻找可以立身的地方。从此,大家就各自安好了。
狐狸把成年的子女,送出门外,不管子女如何“哭泣”,也不会“开门”。小狐狸渐渐明白,以后的路,一切靠自己了。
人比动物能干一些,有智慧,有手脚,哪能一直啃老呢?哪怕在父母家长住,也要给生活费,要承担起孝顺的任务。
04
帮忙成婚,不是老人的义务,而是留给女婿、儿媳的一份人情。
结婚,真的不是父母的事情。
想一想,包办婚姻已经取消了,包办彩礼,同样取消了。父母只是竭尽所能,给子女的婚姻,铺一条路。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能力买房买车,还支付几十万彩礼钱。
想一想,要是有三个子女,父母就要买三套房、三台车,给百万彩礼,这是父母能够做到的吗?
作为老人,在子女结婚的时候,做了很多事情,这是一份人情,体现了老人和女婿、儿媳之间的情感互动。
让“外来的人”,感受到家人之间的团结友爱。
当子女怨恨父母不承包“婚姻开销”的时候,其实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感谢父母的帮忙,才是好的家风,是应有之义。
我的伯父,为了促成儿子的婚姻,贷款十万。
儿子结婚之后,伯父把贷款的手续,交给儿子:“以后,这笔钱,需要你还。”
儿子一开始不太理解,但是若干年之后,儿子勤劳致富,夫妻很恩爱,才开始感谢伯父的“狠心教育”。
诗人劳伦斯说过:“你将拥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个家庭重要。”
是的,父母薄待了子女的婚姻,是让子女去建设属于自己的小家庭,不沉浸在原生家庭里。
05
俗话说:“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很多老人,心中有怨气,但是不敢说出来,导致自己很难受。若是怨气爆发了,又会伤害到几代人的情感。
对于关爱,本是有规矩的,也想到了什么,就应该大大方方说出来,不要一家人,也玩“躲猫猫”游戏。
宋代宰相吕蒙正说过:“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之外。”
把规矩讲好了,再去做什么,就不会乱了方寸,有了麻烦,也能迎刃而解。
让子孙兴旺,是父母的一片心,但是不要把父母当成无所不能的神。
有多少父母,七八十岁了,还在种地、挑土、搬砖,能管好自己,就是对子女最大的帮助了。
年轻人,父母养我们长大,就是莫大的恩情,还苛求什么呢?
来源:布衣粗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