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视频(儿童相声爱护耳朵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全 国

3.3

爱 耳 日

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全国爱耳日

上图为1987年中央电视台春晚上由马季创作,并与刘伟、冯巩、赵炎、王金宝一起表演的五人群口相声《五官争功》。

今天(3月3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耳日,也是世界爱耳日。为了降低耳聋发生率,控制新生聋儿数量的增长,预防工作尤为重要。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针对大陆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Ear Care Day)。

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我国今年的爱耳日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公布2023年世界爱耳日的主题是:Ear and hearing care for all! Lets make it a reality。译为:人人享有耳和听力保健!让我们实现它。

从主题上看,都在呼吁大众提高对听力健康的重视,但侧重点不同。

      “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更加强调:

我们自己要成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主动学习爱耳护耳知识,关注听力变化,主动进行听力检查,并采取措施;

      而“人人享有耳和听力保健!让我们实现它。”则是呼吁将耳部和听力保健纳入初级保健服务,这是全民健康覆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听力问题愈发严峻。

      据2021年世界听力报告的数据来看:

  听力损失目前影响着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的耳朵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

世卫组织估计,到2050年,将近25亿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康复服务。

在我国,听力问题同样严峻,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有听力残疾患者2780万人,其中单纯听力残疾2004万,占残疾人总数(8296万)的24.16%。

而听力损失如果得不到解决,会对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沟通、儿童语言和言语的发展、认知、教育、就业、心理健康以及人际关系。

关于耳朵

不知道大家对与耳朵有关的认识有多少?是挖耳朵以及采耳这个职业,还是小说和电影中七窍流血的画面,还是被父母揪着耳朵的经历……让我们由内到外看看耳朵的组成吧。

耳朵的可视部分称为耳廓。既然是可以看到的,那便有一个功能是美观。如果没有耳朵,我们的样子就很难被审美习惯所接受。

除了美观作用,耳朵生理上的作用是收集声音和影响传入耳朵眼的声音信号,使我们知道声音的方向。我们的耳廓突出头部,包围耳朵眼,这样声音在不同方向上传入耳朵的声音信号强弱、快慢、特点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就可以区别外界的声音。如果我们只有一只耳朵,那么就不能清晰的分辨声音来自何方。

声音经过耳廓的加工后进入耳朵眼。耳朵眼里连接外耳道,是一个不规则的类似圆柱形的管子,长度约2.5cm。表面的皮肤还有耵聍腺,会分泌耵聍液,就是耳屎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泌量随身体状况发生变化,一般生病时比较明显。耵聍腺存在的意义就是保持外耳道处于无菌状态,防止感染;发出气味,防止飞虫进入。若无耵聍液,我们在晚上睡着时,虫子可能就会爬进外耳道。由于外耳道只有一个口,多数虫子只会一味的往里面爬。如果我们再掏耳朵,虫子就更不会出来了。小的虫子力量小,问题不大,但是蟑螂这种力量大的甲壳类虫子就会抓破耳膜,需要及时到耳鼻喉科就医。

其实外耳道是有自洁功能的。我们在咀嚼的时候由于耳道前下壁就是颞颌关节,把手指放到耳朵眼前面张口可以感觉到关节的活动。这种活动把外耳道变成了波动性运动的管子,可以把外耳道的耳屎推到外耳道口,从而保持外耳道通畅。再不济耳屎也会随体位或鼓膜的保护性振动被推出到外耳道外1/3。实在不行就有耳科医生来处理了,可以用特制的镊子配合特殊的照明取出。如果还是很硬很大,就需要在取出前用碱性药水软化一下。

往里走,我们就在外耳道的深处遇到了像纸片一样薄的耳膜。耳膜是外耳和中耳分界线,它将中耳与外界隔绝起来。所以中耳与外耳道是不相通的。耳膜的主要作用是随着进入外耳道的声波而发生内外移动,类似于鼓的封皮。

由于耳膜很薄,过大的冲击气流,外物和感染会引起耳膜破裂,也就是常说的鼓膜破裂或穿孔。耳膜破裂后如果没有感染化脓,一般都会自行愈合。愈合的时间一般数天到数月,这期间需要防止外耳道进水,避免感冒,避免做捏鼻鼓气动作(因为这不是正常的生理动作,咽腔在鼻子后面,平时感冒或咽部炎症时,做这个动作很容易把细菌带入中耳腔,增加发生中耳炎的风险)。

中耳腔中,耳膜、骨壁、锤骨、砧骨、镫骨通过关节韧带和两块肌肉形成了一个整体,被称为听骨链。这套精密的系统最终便可以把声音的能量转化成镫骨底板的动能。 

  听骨链是人体最精细的结构系统之一,它的生产工作可以让我们感觉20赫兹-20000赫兹的声音频率变化和1db的声音响度变化。为了使听骨链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需要使中耳腔处于正常的压力状态。故人体设置了许多防护措施,比如将耳膜藏在深深的外耳道里面以防止耳膜穿孔,周围都是坚硬的骨头。为防止水进入而使外耳道呈现特殊的弯曲状态。为防止中耳压力突变设置了咽鼓管开放关闭平衡压力。

中耳腔的前壁,主要是上方的咽鼓管的中耳鼓室开口,平常咽鼓管是关闭的,只在吞咽和捏鼻鼓气时开放,目的是平衡中耳腔的压力,使中耳腔和外耳道的气压一致,保持听骨链和鼓膜处于最佳的状态。

锤骨、砧骨和镫骨连接着的两块肌肉不仅固定着听骨链,还通过调动听小骨避免了过大的声音能量传入内耳,也使我们在咀嚼时仍可以对声音进行感知。

经过耳廓,外耳道,中耳,就到了最为关键的内耳了。内耳就像一个长着三根半圆形触角的蜗牛一样趴在中耳的内侧壁骨头里面。位于前方的蜗牛壳就是我们说的耳蜗,位于中部蜗牛的头部就是前庭,前面提到的镫骨底板封闭的卵圆窗和圆窗就通着前庭。位于后部的三个半圆形触角就是三个半规管

前庭器官和听觉器官都是由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的,毛细胞顾名思义是有毛的细胞,这几根毛随着内耳腔内液体的波动,就可以引起毛细胞的电活动,然后在支持细胞的帮助下将毛的动能转化为电信号。通过连着的神经纤维传入大脑。我们也就听到了声音。耳蜗的直径不到1cm,高不过0.5cm,却处理我们日常的20赫兹到20000赫兹范围的声音。

由于这些微细结构都是高耗能,高度分化的,因此对缺氧的耐受极差,而且损伤后几乎无法修复如初,所以对于耳聋,预防是最为重要的。

当然,科学家也在努力通过各种方法挽救耳聋。方法之一是助听器,实质是一个声音放大器。方法之二就是人工耳蜗,它可以让完全没有听力的患者也获得实用听力。实质上是取代了毛细胞的功能。

最后耳朵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平衡功能。我们的身体要保持平衡,行走自如,很大一部分功劳来自前庭和三个半规管。前庭里的器官可以感知我们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加速度。而三个半规管中的作用是感知六个方向的角加速度。这些方向加速度的感知可以让我们时刻知道我们头部和身体所处的位置,当这些器官出现问题时,就会出现旋转感和晃动感成为眩晕。晕车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前庭的感知与视觉和本身感受系统的感觉出现了冲突。

有害耳朵的行为

耳朵对人体如此重要,我们需要认识一些常见的潜在病害,便于防治。

在日常生活方面,“掏耳朵”是一个需要仔细审视的操作

我们耳道中分泌的耵聍,对于鼓膜起一定的保护作用。我们常说“耳朵痒”,要用棉签掏,但棉签的直径其实与耳道接近。掏耳朵不仅不能掏出耵聍,还会将其推入深处,鼓膜和耳道中的黏膜皮肤会深受酸性的耵聍影响,道理听力下降。

还有“耳机”也是当今年轻人不离手的装备。耳机防止打扰他人,也利于我们清晰聆听音频,或是徜徉于乐海。殊不知,耳机也是“背刺者”。

佩戴耳机时,音量超过60%,时长超过60分钟,属于过度使用耳机。

过度使用耳机时,耳部感染、头晕耳鸣、听力受损等毛病都容易找上门来。耳道受耳塞堵塞,空气不流通,耳道内细菌在汗液中和耳塞外壳上滋长——这时在耳塞的压迫下,耳道一旦出现破损,极易诱发耳部感染。不仅如此,经常使用耳机,耵聍腺会受到刺激,产生耵聍量剧增,容易出现堵塞——如同上文“掏耳朵”一样。

在疾病方面,耳鸣和听觉过敏,以及噪声性耳聋是常见问题。听觉过敏即头晕耳鸣。病因一般是过大的声音——噪声。噪声会对耳道产生压力、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导致头晕。与此同时,噪声过大会损伤耳蜗中的毛细胞,导致耳鸣。而且耳鸣会伴随对正常环境声音的高度敏感,即听觉过敏。

由此可见,耳朵是非常脆弱、需要我们好好爱护的。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怎样保护耳朵

听力不好分为先天和后天二大类。造成先天听力损失的原因主要是遗传(父母基因问题)和非遗传(孕期因病毒感染、药物、宫内环挤压、放射线损伤、父母吸烟酗酒等原因,导致孩子一出生就耳聋)。而后天听力损失的原因则大都是药物致聋、意外创伤、听觉器官正常衰老、并发症以及噪音致聋等这几大类。

高危人群如下所示:

1、在工地或一些工厂里工作的人,比如纺织厂、服装厂、钣金工、钢铁锻造厂等。

2、从事音乐和娱乐工作的人群,比如在KTV、迪厅、演唱会工作、长期打架子鼓的人。

3、噪音性听力损失的高危人群还有从事电竞行业的年轻人、需要长时间电话回访的客服人员等。

怎样保护耳朵:

1尽量使用头罩式的耳机,不要使用耳塞式的耳机,使用的时间一般半个小时左右,不要超过60分钟,音量一般是调到最大音量的60%左右,音量不要过大;

2、多听大自然的声音,放松耳朵;

3、戒除掏耳朵的习惯。掏耳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并发感染,使听力下降。

4、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蚕、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复发。

5、夏季游泳前需作体格检查。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

6、远离噪音和爆炸现场(包括放爆竹),因为较大的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聋,而爆炸声会造成爆震性聋。

7、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公众号

-守护生命救在身边-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