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道法第二单元知识点(爱护环境手工儿童教案宝鸡高新第一小学赵丽君: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不屈的抗灾精神》教学设计)
宝鸡高新第一小学 赵丽君
教材分析:
《不屈的抗灾精神》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主题单元第二课“应对自然灾害”中的第3篇内容,是继学生在结合国情,了解自然灾害和防御知识,树立防灾避险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灾难的危害,体会不屈服、不怕难的抗灾精神,学会自救自护、团结互助、共同应对的理性认识,连接生活实际锻炼能力,体会“灾难无情人有情”的民族精神。
面对自然灾害,人类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在2020年新春伊始之时,举国上下面临新冠状病毒肆虐的肺炎疫情,是一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重大事件。在可能造成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对学生作必要的知识普及和应对重大疫情的防护教育,以此课为切入点进行新知识的嵌入,是一种必要的创新与实践。
教学目标:
1.培养家国情怀,树立责任意识,体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万众一心的抗灾精神,感受无私平凡的伟大英雄气概。
2.了解“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理性认识人类发展进程中所要面对的各种重大灾难。
3.立足生活,在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下做守法公民,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类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以学生正在经历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建立话题交流,分享感受深刻的人与事。
2.以全国上下形成抗疫减灾共同体的不同视角辨识分析,领会什么是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3.了解相关法律,结合实际生活,以正确认知促成引领实际行动的积极态度,结合疫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情绪疏导。
教学难点:
以全国上下形成抗疫减灾共同体的不同视角辨识分析,领会什么是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了解相关法律,结合实际生活,以正确认知促成引领实际行动的积极态度,结合疫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情绪疏导。
教学流程:
一、走近情境,了解灾难:
1.由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图片介绍近年来我国人民应对的重大自然灾害。
2.引出自然灾害的概念,区别重大灾难。
二、联系生活,体验经历:
1.知识普及:“新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自然的关系(视频播放)。这场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经历中,你最初的情绪感受是什么?(在线测试)
2.由正在经历的新冠肺炎疫情学生交流近期自己在家的经历和从新闻媒体中印象深刻的画面。
3.我们的国家和一线医护、军警、政府、卫生、社区人员是如何面对的?(具体感人故事的分享)
三、辨析思考,领悟内化:
1.深刻体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灾精神。
2.从全民抗疫之战中体会情绪变化,获得信心和力量。
3.了解相关法律,明确合格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4.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从这场灾难中获得哪些成长的经验?
四、反思总结,行动提升。
1.面对灾难,我们能做些什么?
(行动指南和行动选项)
2.把这节课的收获,以行动跟踪评价的形式,坚持打卡或记录,与师生、家长进行交流反馈。
心有所思,情有所至,行亦随之
——《不屈的抗灾精神》空中课堂教学反思
宝鸡高新第一小学 赵丽君
2020年2月,全国新冠肺炎疫情一级响应时期,宝鸡高新第一小学大爱彩虹课堂实施空中课堂,我与六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互联网直播技术完成了一堂《不屈的抗灾精神》在线教学。这节特殊时期开展的特殊课堂,从备课构思、教学设计、素材整理到课堂实践,在全新的教学体验中得失兼而有之,反思如下:
一、研究教材,把握时局,寻找教学最近起点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第二单元主题内容是“爱护地球,共同责任”,在第二课“应对自然灾害”中设有《不屈的抗灾精神》教学内容。结合正在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地球生态环境所面临着的巨大挑战,除了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这突发的重大灾难正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科学教育、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最佳契机。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和责任意识。需要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进行自然分析,科学指导学生提升认识。选用适当教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了解环境问题,正确分析判断并形成“知行统一”的习惯养成。不止是环境,还关乎生存的这场疫情,为本课教学设计提供了宽阔的教学视野,家国情怀,公民责任意识以及面对灾难的心理疏导,都可以成为设计教学的起点。
二、厘清目标,搜集资料,充实学生学习素材
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指南中提出:要与当前时代具体实际相结合,选用贴近时代脉搏的鲜活教学资源和案例补充教学,使教学更具影响力。从生命教育、科学教育、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的角度选取整理素材,需要教师提供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相结合的真实事件引发学生的思考、感受进而产生共鸣。本着解决学生当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利用学生的理解和行为指导,我选定《不屈的抗灾精神》这一课为教学内容,结合目前全国战疫的实际素材,剪辑制作视频段,引用媒体焦点话题,为学生学习做好预设及充分准备。
明确思路、确定教学重难点,进而预设课堂中可能会发生各类问题,以“我们在这场重大灾难的经历中学到些什么?”为归宿,着手设计框架流程。
三、思考提炼,实践创新,形成课堂导学框架
按照个人思考形成的 “育心化行”课堂学习策略,精准预设层层深入。通过“情境创设,感受学习;联系生活,体验经历;辨析思考,领悟感化;反思总结,行动提升”四个教学环节展开课堂学习。首先,带领学生先从辨析自然灾害和重大灾难开始,区分自然灾害和重大灾难的异同。其次,让学生从对病毒的了解开始发现问题并产生切身感受,在线生成对学生进行居家抗疫的心理疏导。再次,由人类面对灾难所呈现出的顽强不屈、自强不息的情感共鸣,迸发对时下奋不顾身支援疫区的英雄的崇敬;最后后紧密联系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组织线上测试、在线讨论、连线分享等形式,内化领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灾精神,并进行即时总结,用行动指南和响应计划引导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落脚点上。
四、改变常态,突破藩篱,凸显知行统一主旨
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是有温度的,面对机器用声音和画面连接教学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尝试突破在线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时间空间藩篱,“育心化行”课堂学习的四个基本框架始终成为支撑,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引导由浅入深,选取最触动学生的画面和视频辅助教学,仍旧可以触动学生心灵。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加深学生对《不屈的抗灾精神》主题内化理解。从学生的在线测试参与、讨论反馈留言所呈现出的课堂情绪变化来看,活动预设能够在满足学情的基础上实现对抗灾精神本质的升华理解。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贯穿课堂始终,同时也能通过实践引领,消除一线老师对空中课堂学情监测的疑虑。
五、教研相辅,反思提升,改进与变化相适应
1.设备操作和硬件运行方面的问题。比如:三百多名学生的互动参与因网速延迟有所影响;在线互动信息刷屏频繁导致信息掌握不全面;多人快速刷屏出现的网络不流畅;连线分享环节因考虑时间和网络因素未实现面向更多的学生……
2.在线直播压力应对的逐字稿备写。对自己的直播语言要求慎之又慎,反复与教学设计中的各个环节咬合琢磨,这与平时面对面的课堂师生对话反差过大。若要能折射出教师规范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与激情,必须得通过千锤百炼才能禁得起各种环境与变化的考验。
3.视频剪辑与使用存在的矛盾顾虑。音、视频及网络资料非常丰富的情况下合理取舍,反复思考,多方求证才使用了美国影片《传染病》中的重点内容剪辑,涉及死亡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十分强悍,使用是不是过于大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虽有效生成了学生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对灾难的恐惧,进而在强烈的对比反差中实现了心理疏导,但还有一少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消化能力是不是能够真正达到课堂所显示出的真实效果?当我看到讨论区里出现“恐怖、害怕”的关键词时,心里也是比较紧张的。还好,最终生成“信心”与“希望”情绪转向时,我才松了口气。一节课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时候,一些胆小且内心比较脆弱的孩子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照与引导,这也许就是在线课堂所不能替代的温度吧。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