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好用的语音记事本(儿童爱护家具图片卡通语音笔记与逐字稿丨0-6岁,父母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内容提要

一.儿童是什么?

在讲儿童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父母更爱孩子,还是孩子更爱父母?

我的答案是,孩子更爱父母。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等等。

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有一些父母声称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但是却不愿意付出时间陪伴孩子,不愿意放下自己的手机、不愿意放下工作,我们对孩子,也有很多的挑剔,比如,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吃饭、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哭闹、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睡觉等等

我们再来想想孩子是如何爱父母的,孩子的爱会不会因为父母的外貌、性格、职业、收入等等而改变呢。

我来举一个例子,7月29日,泰州市一个3岁男孩为了找妈妈,在59℃的柏油路上,至少走了40分钟,脚底被严重烫伤。看到这个新闻,我潸然泪下,是多么伟大的爱,让孩子忍受剧痛去找妈妈,我们做父母的又有多少能做到这样呢?

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一个家长朋友,他有一个5岁的儿子,这个家长是个非常追求完美的人,对儿子要求很高,他经常批评孩子,甚至会体罚孩子。

有一天我和他在聊天时,我不经意地对他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像你的儿子一样爱你,没有一个人会一次次地被你打骂,还能原谅你,爱你。”他正想反驳,他的儿子突然崩溃地大哭起来,哭了很久很久,等他情绪平复下来,这个孩子说,“爸爸,有的时候我能原谅你,有的时候我不能原谅你。你能不能不要再骂我了”

我和这个家长都吃惊地说不出话来,我的话触碰到这个孩子到内心。当然我不是说这个孩子记仇,而是,孩子在受到父母的伤害后,仍然选择原谅父母、爱父母。这才是无条件的爱。

了解到孩子对父母的爱,我们应该明白,孩子绝对不只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蒙特梭利认为,从新生儿开始,孩子在成长的时期,是一个精神胚胎,这个时期所要经历的活动都是极具创造性和构建性的,也就是说,孩子不仅有物质需求,更有心理需求,他有巨大的潜力、你无法预知他的未来,我们对待这样的精神胚胎,应该敬畏。

但是,很多人都把孩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意志的延续,认为孩子要按父母的意愿而活。但其实,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不是为了做他人的附属品,哪怕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无法操控孩子,父母所要的,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二.父母应该怎么做

1. 预备环境

家庭环境布置有几个原则:

A. 整洁有序的环境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是通过外部秩序建构内在秩序的,什么意思呢,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是杂乱的,那么他获得的信息就是杂乱的,这些信息在他脑海里就像散乱的碎纸片,用的时候找起来就很费力。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是整洁有序的,那么他脑海里的信息就会像在抽屉里归类整理好,一旦要用到、就会有序、迅速地输出。同时,外部秩序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建立。

B. 儿童家具

试想一下,我们自己身在巨人国里会是什么感觉, 我想看书但书架我够不着,床太高我不敢下去,餐椅太高我爬不上去,洗手台太高,我也没办法自己洗手。在这样的巨人国里,我会不会有安全感,能不能融入这个环境呢。显然不能,更别说在这样的环境我能不能学习独立了。

所以家中应该设立一些儿童家具,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图片参考

适合孩子的家具

首先父母需要为孩子准备一张矮床,而不是带围栏的床,孩子不需要父母的帮助就可以自由上下床,而不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像在坐牢一样,等待释放。

你希望孩子热爱阅读,那么请给他布置一个温馨的阅读角。他可以在任何时候,在这个角落安静地阅读、并形成阅读的习惯。从我儿子18个月开始,我陪伴他阅读,现在他两岁半已经读了两百多本绘本了,非常热爱阅读,现在他已经可以从书架上任意拿出一本绘本,自己阅读,甚至可以给我讲故事了。

给孩子一张工作桌,孩子可以在这里玩游戏、工作。很多孩子上学后,坐不住,很可能是缺乏坐的练习,背部肌肉无法支持孩子久坐,这当然是非常影响学习的。我这里有我儿子工作的图片和大家分享。

工作桌

C.自由的空间

生活中经常听到父母说,“这个不能碰,危险”“那个太脏了”,“哎呀,快把这个放下。“出于安全考虑,孩子的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孩子早期对世界的认知,是通过口和手实现的,智力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限制孩子的活动,同时也限制了孩子智力的发展。

有一些孩子上学后无法集中注意力,是因为早期家长经常地打断孩子的活动,分散、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我举个很常见的例子,比如一个孩子正在很专注的撕纸巾,一些父母看到就会说,“不要撕纸啦,我们去玩别的吧。“那么孩子宝贵的注意力就被打断了,其实,撕纸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动作,锻炼手指和手腕都运用。每一个孩子都会喜欢撕纸,并且他们需要撕纸,我们蒙特梭利教室也把撕纸当作一个工作。那很多家长就会说,撕纸可以,万一撕的是钱呢,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自由的环境。

我建议家庭中,至少设置一个房间或者区域,是可以供孩子探索的,在这个房间,她可以自由的爬或走,这个房间的物品,她都可以触摸,甚至尝一尝。在这个区域,他可以非常专注地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不被打断,这就是专注力形成的基础。

当然,在家中其他区域,也尽量能让孩子自由活动。父母要做的是把危险的、脏的、尖锐的物品,一切你不希望孩子碰到的东西收起来,而不是跟在孩子身后监控她,打断她的活动,破坏她的专注力。

D.少而精的玩具

关于玩具,其实非常讲究,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讲一些大原则,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更细节的东西。

玩具是一把双刃剑,少儿精的玩具能帮助孩子成长,多而杂的玩具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第一个原则是,安全高品质的玩具。最好是原木无漆的、材质天然的、颜色纯美的,尽量避免塑料制品。另外,应该选择无卡通logo的玩具,为什么,孩子的快乐应该来源于探索玩具本身,而不是来源于拥有一个迪士尼的布偶或者托马斯火车。不要让孩子过早地掉入商业陷进中。

适合孩子的玩具

第二个原则,玩具收纳不要杂乱。太多太杂的玩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限制他们的创造力,把玩具少量陈列在玩具柜上,定期把孩子不感兴趣的玩具收纳起来,更换新的,这样既能保持整洁有序的环境,使孩子专注在现有玩具上,并爱护珍惜玩具,同时,孩子可以轻松地承担收拾整理玩具的责任。这里有一个对比图。

收纳对比图

2. 准备好的父母

A. 放下权威,把权利还给孩子

当父母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就应该放下权威,把权利还给孩子。0-6岁孩子需要什么权利呢?孩子需要自我发展、学习独立的能力。具体一些,就是学习自己吃饭、穿脱衣服、打扫卫生等等,照顾自己、照顾周围环境的能力。

任何你从孩子身上夺走的权利,孩子都会以消极的方式去抵抗。比如,一直被喂饭的孩子,常常会失去食欲,需要家长陪伴学习的孩子,常常会失去学习动力。为什么,因为这些本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变成了家长的责任。我们来想想,一旦你觉得这件事不需要自己负责的时候,你会不会有兴趣有动力去做呢?显然不会。所以,父母要把权利还给孩子,让他独立地、自我地发展。

我这里有一些0-6岁孩子所能学习自己做的事

0-6岁孩子可做的家务活动

父母放下权威后,还需要做什么呢?介于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说教是主要的教育方式,我们就来谈谈如何与孩子说话。我相信这个群里的父母们,都是带着觉知来交流的,我们抛开基本的不打骂孩子,你是否真的会和孩子说话呢?

有人会说了,和孩子说话又不是像领导汇报工作,还不简单嘛。我认为对孩子说话,是一门艺术,绝对不是那么容易。

B.语言的练习

1. 优化的语言

优化的语言是,简短,有意义、有效、积极的语言。

我来举一个例子,如果孩子把水洒在地上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哎呀,你怎么那么淘气,我和你说过多少次不要玩水啦,你看看你,弄的到处都是,走开走开,我来擦干净。”

这个场景是不是非常熟悉呢,大家想一想,这一番话起到了作用吗?如果我是孩子,我得到的信息是,我很淘气,我又做错了,但我不需要承担这个责任。

我们来换一个说法“我看见你把水洒在地上了,请用抹布清洁干净。”“谢谢你把地板清洁干净,你可以照顾好环境,你太独立了。”

优化的语言

这句话孩子得到了什么信息呢,我把水洒了,是事实,那我应该怎么做呢,我可以用抹布擦干净,我擦地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照顾环境,我照顾环境的动作是一种什么行为呢,是一种独立的行为。

在这两句简短的话语中,没有消极的词汇,只有正向的鼓励,孩子明白了下一次发生这件事,我该怎么办,以及父母希望我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大家应该感受到这两句话的区别,对孩子说话一定要过滤自己的语言,尽量不说一些没有意义,甚至消极的话、尽量保持言语的积极、简短、有意义。这样的话孩子才能听的进去。这听起来不难,但实际上是非常需要智慧,也需要练习的。

2.珍惜说不的机会

生活中我们常常要规范孩子的行为,“不能扔”“不要跑”“不能打人”等等这些话说太多次,孩子其实只听到了“扔、跑、打人。”他会自动把那个“不”过滤掉,他对不免疫了。

如果不说不,怎么规范孩子的行为呢。让我们来看看不同语言的力量。

“不能扔积木”——“你可以扔一个沙包。”

“不要跑”——“在操场可以跑,在室内请用走的”

“不能打人”——“你的手是用来帮助别人的”

“不要踩草坪“——草坪是小猫走的路,人行道是我们走的路“

不要吵——请用室内的声音说话

别烦我——请让我把工作做完,再陪你玩

不要拍打玻璃——你可以拍打一个鼓

相信大家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粗略地领悟到,我们说不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阻止孩子的行为,而是为了引导他走向正确的行为。

有时候并不是孩子不听话,是因为听到太多的不,而这些父母说的不,好像并不是真的不允许,比如“不能跑”这句话是没有意义的,孩子一定是会跑的,但你告诉他,室外可以跑,室内要用走的,那么孩子就知道了正确的行为是什么,这才是有效的沟通。听了太多的不,孩子对父母对信任就会降低,甚至引发叛逆的行为。

生活中,我很少对孩子说不,反而我会鼓励孩子去尝试一些不危及安全的事情。比如我儿子一岁多时,喜欢到处摸,我就接一杯比较烫手的水,告诉孩子,这个水是烫的,你可以摸一下,孩子尝试过后,就知道烫是什么感觉,以后我说这个东西很烫,他就非常信任我,不会去碰,后来他甚至发展出自己的智慧,他告诉我,妈妈,冒烟的东西是烫的,不能碰。孩子对我的信任就是这么来的。每当我说不的时候,孩子就非常信任我。

当然,这种对话需要多多练习,每当想对孩子说不的时候,就先快速思考一下,有没有更好的说法,这件事值不值得我使用不。珍惜说不的机会,可以让孩子更信任父母,让父母的指令更有效。

另外,我想强调一点,教育孩子的切入点,不是孩子犯错的时候,而是孩子行为正确的时候。举个例子,一个孩子经常在教室里跑动,我不会立即阻止他的行为,如果他哪怕一次在教室里慢慢地走,我就会抓住这个时机,对他说“哇,你看到你在教室里慢慢走,你走的真是太优雅了。”“哇,谢谢你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在教室里走路,你走的真小心。”我们需要强调孩子正确的行为,而不是挑战性的行为。

珍惜说“不”的机会

3.如何赞美孩子

生活中,父母通常是怎么赞美孩子的呢“哇,你好棒,好厉害,真聪明,真听话、乖。”这些空洞的赞美,其实对孩子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孩子不会从中学到任何东西。那我们应该如何赞美孩子呢,

在蒙特梭利的教室里,我们是没有奖惩的,老师不会给孩子一朵小红花,也不会惩罚孩子。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谢谢。 “谢谢你把衣服挂进自己的衣橱,你很有责任心”“我看见你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你真的太慷慨了。”“你今天搭积木非常的专注,你很有耐心。”用这些美德的词汇,和他的动作联系在一起,孩子就会懂得这个美德。这同样适用于父母对孩子的赞美,这些美德能形成孩子的性格,反应孩子真实的内在,帮助孩子成功。

当然,这也是需要练习的,我给大家罗列了一些基本的美德。大家可以自行补充。

如何赞美孩子

时间过的很快,我最后总结一下,0-6岁,父母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总的来说,就是给孩子提供准备好的环境,和准备好的父母,我们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完整语音详见文章上方播放器。

答 疑 精 华

Terrible 2——孩子不听话,总哭闹......

孩子哭闹一定是有原因的。父母不要只看到孩子哭闹的表象,要多思考,孩子哭闹背后,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我遇到孩子哭闹有很多因素,身体不舒服、没睡醒、感到挫败、感到害怕,秩序感被破坏(他要一块饼干,你给他一块破的,他就大哭,东西的位置没有摆放对就大哭),运动量不够能量没有消耗掉,缺乏安全感、想要得到关注、分离焦虑等等。

父母应该是自己孩子的专家,倾听孩子哭闹背后的话,比耐心的哄他更重要,

这就好像你老公很有耐心地对你说一万遍怎么了,好好休息,多喝热水,你感觉还是很生气嘛,因为他都不了解你,所以耐心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理解。

举个例子,昨天我儿子在给我读绘本的过程中,我开口说了两个字,他就闹情绪大哭,把书扔在地上。我立即反应过来,我就对他说,“对不起,妈妈打断你了,你可以重新给妈妈讲一遍吗?”他马上停止,把书拿起来,开心地读了几遍,整个哭闹的过程只持续了一分钟,如果我这时候说“怎么啦宝贝,好好的哭什么呀bla bla bla…”耐心哄上半小时也没用,身心俱疲。

再举一个例子,我邻居的孩子两岁,总扔东西,看见什么都扔,他奶奶垃圾向我求助。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孩子并不是喜欢扔东西,是他不知道手里的东西我不要了应该怎么处理,我就告诉他,你手上的东西不要,可以放在奶奶手里哦。然后轻轻拉着他,把东西放在奶奶手心,再给他一个正向的鼓励,反复几次,孩子就会主动把东西给奶奶,再也没有扔过东西。看,其实就是简单。

再举一个例子,我朋友的孩子,两岁左右,总是护着自己的东西,看到别的小朋友走过来就会大哭。了解下来,我发现,问题出在,他们经常告诉孩子“你不吃我就给别的小朋友吃了,你不穿衣服就送给别的小朋友了等等”那别的小朋友就变成了他的假想敌,小朋友一靠近,他自然就会焦虑、自我防卫。不了解孩子,父母给孩子带来了痛苦,孩子也让父母辛苦。

当然,了解孩子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才能获得专业的眼光。如果你一时找不出孩子哭闹的原因,可以告诉他“妈妈不知道你为什么哭,妈妈可以在这里陪你哭一会儿,等你平静了,再告诉妈妈”,然后你要做的就是安静地等,如果孩子需要可以给他一个拥抱,但大多数孩子是不需要的。

哭其实是孩子自救的机制,是非常好的,一定要允许孩子哭,把情绪哭出来,他就会平静,等孩子平静以后,再和他聊一聊,你为什么要哭呢?你希望妈妈怎么做呢?大多数孩子无法表达清楚,大多数孩子哭完就好了,父母需要做的,一是陪伴,二是努力了解孩子哭闹背后的原因,只有当你了解了哭闹背后的原因,带孩子才会变得轻松快乐。

早教机构该不该去?

孩子0-3岁,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会生活、亲近自然、窥见世界。过早的知识灌输是没有意义的。其他早教我没有了解,但如果你要去一家打着蒙特梭利招牌的早教中心,去学习所谓的感官课程、数学课程,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因为蒙特梭利是没有分裂的课程教学的。

我再说一点,以前,专业和学历是求职的横纵两个坐标,但未来,很多现有职业已经不存在了,比如机器人会取代很多工作,马云说,“电子商务”很快就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资源“。我们没有办法仅仅用已知的知识和已有的分类去完成对未来的教育。

那么孩子究竟需要什么能力,去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呢?我认为是生存动力和学习兴趣生存动力缺乏,就会产生现在流行的说法“空心病“,孩子不知道自己除了学习以外,还能做什么,生活离他们太遥远,而且毫无美感,所以小学生自杀率都在逐年递增。生存动力和生存能力,比考试成绩重要太多。

还有,孩子的学习兴趣需要挖掘、更需要保护。孩子失去学习内在兴趣,而只考排名、选拔等外在刺激产生动力,也无法长远。

父母花钱花精力送孩子进培训班,希望孩子学习早别人一步,多别人一些,很可能只是一种自我安慰。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并不是在起点跑的快就能赢,以牺牲孩子的生存动力和学习兴趣为代价,换取眼前的一点小成就,来满足父母内心的需求,是得不偿失的。

孩子不爱吃饭?

还是我之前说的,孩子被夺走的权利一定会以某种消极的方式抵抗自己吃饭是孩子基本的权利,从动物本能来说,是不存在厌食这一说的,孩子不爱吃饭,其实就是一种对父母权威的消极抵抗。试想一下,你去朋友家做客,主人要求你吃你不爱吃的食物、不让你吃你爱吃的食物,不能自己吃饭,只能张嘴等待饭送到嘴巴里,这顿饭你还能好好吃吗?天天如此,你还能爱上吃饭吗?同样的对孩子来说,吃饭如果他只负责咀嚼,那么就失去了吃饭的意义。父母要做的是把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吃、吃什么、吃多久、怎么吃,父母负责制作美味的食物和营造良好的就餐气氛,就足够了。这同样适用于学习,孩子学习被父母掌控,父母陪伴孩子学习,那么孩子一定不会爱上学习。父母应该像一个优秀的仆人,为主人准备好优美的环境、美味的食物,却从不催促主人。

我想问一个问题,有没有山寨的蒙特梭利学习?如果有怎么区分正规的蒙特梭利和山寨的?

那我来回答一下蒙特梭利的特点。

蒙特梭利最大特点是混龄班。3-6岁的孩子在一个班级,大的孩子照顾小的孩子,小的孩子模仿大的孩子。

爱与自由。孩子在教室中可以自由行走,自由选择教具,可以在桌子或者地毯上工作。不像传统幼儿园需要排排坐。

蒙特梭利教室中的教具只有一份。孩子想使用其他同学的教具,就要学会等待。

环境优美、质朴、接近自然,没有很多色彩的装饰。因为太多颜色会让孩子焦躁、无法集中工作、无法平静。

无奖惩,不评判孩子。蒙特梭利教室里没有好的孩子和坏的孩子之分,老师对孩子从不评判,孩子也不需要去讨好老师,孩子的成就感源于自己的内心,人格非常独立。

以孩子为中心。不同于传统幼儿园以老师为中心,蒙特梭利根据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类型、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制定教学计划,大多数是一对一演示课程。老师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五大领域的课程——日常生活、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文教育、文化课程,让孩子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优雅与礼仪。蒙特梭利的孩子非常讲究礼仪,他们不会去打扰别人工作、小心翼翼地绕过别人的工作毯,每次工作完都清洁好为下一个孩子做准备。蒙特梭利的孩子,心理充满爱与和平,从小学习,为他人着想。

最后,非常感谢卢梦醒的精彩分享,相信大家也一定有很多收获,可以留言告诉我们噢~

 

公众号

dr_mommy

这里有   世界前沿的育儿科研成果

这里有   经典育儿书籍的读书笔记

这里有   爱学习爱思考的爸爸妈妈

长按二维码,关注Dr.Mommy,加入我们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