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建立侨胞之家(爱护生命防疫儿童画为侨胞筑起生命“避风港”)

原创 健康报 健康报 收录于合集 #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 3个

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医疗服务,开辟紧急救援通道,协助跨国转运,参与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全天候提供健康保障……60年来,中国援外医疗队已成为护佑海外华侨华人生命健康的可靠港湾,同心守护侨胞的“生命线”。

“有中国医生在,我感到很安心”

“身在海外,健康的身体是最重要的拼搏资本,健康平安才能让远在万里外的家人放心。医者仁心,援赞医疗队员们用他们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在赞侨胞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这封由赞比亚华侨华人总会写给中国援赞比亚第23批医疗队的感谢信,道出了海外侨胞心系祖国、情牵故里的思乡愁,也诉说了一段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同胞情。

2022年3月,中国援赞比亚第23批医疗队抵达当地,开始执行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任务。一年时间里,该医疗队为在赞华侨华人提供全天候健康保障,开辟24小时急诊急救通道,紧急救治220余人次,服务同胞3750余人次,挽救了数十名华侨华人的生命。

一天夜里,侨胞刘先生突发腹痛腹胀,前往中国诊所就诊。经检查,刘先生右上腹有明显压痛,体温达38.5摄氏度,超声检查结果提示为多发胆结石、胆囊壁弥漫增厚,被诊断为多发性胆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经过两天的保守治疗,刘先生的症状并未缓解,便紧急联系中国援赞比亚第23批医疗队队长、洛阳市中心医院院长闫宏宪,寻求医疗队的帮助。

“患者为胆囊结石嵌顿,胆囊化脓、坏疽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需要立即开展手术治疗。”该医疗队队员、洛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刘海潮副主任医师回忆,在中国医疗队的协调下,刘先生被立即送往医疗队所在的利维·姆瓦纳瓦萨综合医院接受救治。

其间,闫宏宪多次与该院沟通,为刘先生开通了急诊急救通道,并于次日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刘先生脱离危险。“从前一天晚上住院到第二天早上完成紧急手术,稍有延误都可能危及生命。”刘海潮坦言,在当地极其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医疗队员不仅要与时间赛跑,还需要克服医疗设备简陋、缺医少药等重重困难。

“有中国医生在,我感到很安心。”刘先生感慨,中国医疗队给予在赞侨胞十足的安全感。

一位遭遇严重车祸同胞的求救,也令闫宏宪记忆深刻。彼时,刚到当地恩多拉医疗点调研的闫宏宪得知此消息,便立即和几名队友驱车前往同胞所在的基特维市中赞友谊医院。

“路上,闫队的手机就没放下过,一直和医院沟通患者伤情,为手术做准备。”刘海潮回忆。

“伤者小肠、大肠多处破裂,肠系膜血管破裂严重,腹壁肌肉有多处软组织撕裂伤,腹腔积血约为1500毫升。”刘海潮回忆,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急救治,该同胞终于转危为安。术后,闫宏宪及队友来不及歇脚便返回了恩多拉医疗点。

云山隔万重,寸心连千里。“衷心地感谢祖国给我们这些身处异国的人以安全感,我为是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该同胞如是说。在闫宏宪看来,全力满足在赞侨胞的医疗就医需求,是中国援外医疗队员矢志不渝的担当和使命。据悉,该医疗队为多家中资机构或单位职工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解决了在赞众多华侨华人所担忧的健康问题。医疗队还利用周末、节假日深入当地学校、社区、福利院等开展巡诊,受到了当地民众及华侨华人的高度赞誉。

“他们慷慨支持、有求必应”

“你们的无私帮助极大提高了我单位的新冠疫情处置水平,稳定了单位人员抗疫的决心和信心……”谈及援外经历,中国第25批援突尼斯医疗队总队长,江西省卫生健康监测评价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周旭泉提到了这封中资企业写给医疗队的感谢信。

2020年12月,中国第25批援突尼斯医疗队一行38名队员前往当地执行任务。“医疗队立即成立了处置专班,承担一线救治和药品供应任务,全力保障在突华侨华人的生命健康。”周旭泉介绍。

面对疫情,该医疗队第一时间通过中国驻突尼斯大使馆向中资企业员工公布了疫情防控热线电话等联系方式,担负起全天候的疫情咨询任务。“为了最大限度地缓解华侨华人对疫情的焦虑与恐慌,我们24小时在线,对他们进行心理抚慰,同时分享治疗经验。”周旭泉介绍。

据了解,在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的统筹协调下,该医疗队及时成立了突尼斯疫情防控专家组,并建立咨询群,随时为在突中资企业员工、患病人员提供治疗建议。“许多专家是参与江西省疫情控制及医疗救治的专家,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专家组对在突中资企业员工开展视频授课,广泛传授疫情防控要领。”周旭泉介绍。

该医疗队还定期派人对华侨华人开展妇女健康、儿童健康等系列讲座,向重点人群宣传疫情防控及救治要领,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在中国驻突尼斯大使馆组织的中资企业和华侨华人座谈会上,周旭泉开展宣教,呼吁大家坚持防疫规定,在全场引发热烈反响。

“通过接触发现,医疗队承担着较为繁忙的工作,但面对华侨华人的需求,他们都慷慨支持、有求必应。”一位中资企业员工告诉记者。

“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援外了,我只想站好最后一班岗,给自己的援外经历画上一个圆满符号,待到以后回忆起来也无愧于心。”回国前夕,该医疗队西迪分队队长、南昌市第一医院影像科罗小平主任医师在留任请愿书上写道,“如果医疗队需要分批回国,请组织优先考虑把我放在最后。”

“中国援外医疗队不仅是增进受援国人民健康福祉的桥梁纽带,也是保护海外侨胞生命健康的坚实后盾。”在罗小平看来,支撑他理想与信念的,是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初心和使命。援外期间,该医疗队共接诊门诊患者3万余人次,紧急会诊500余人次,实施手术1500余台次,中医针灸治疗患者5200余人次,为当地新冠患者提供诊疗服务1.8万余人次。医疗队得到了突尼斯政府及在突中资企业和华侨华人的一致好评。

“心里一下就踏实了”

2023年12月1日,第2批中国援基里巴斯医疗队收到了一面我国在基渔业公司送来的锦旗。

基里巴斯地处太平洋中部。2022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曹立军副主任医师率队赴当地开展援外医疗工作。“基里巴斯渔业资源丰富,我国有多家渔业公司在基进行渔业捕捞工作,长期海上作业经常会导致有人员受伤。”该医疗队队员、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车小双介绍。

曹立军回忆,医疗队曾多次接到来自中国渔船的求助电话。一次,一名菲律宾籍船员作业时不慎被机器碾压双腿,受伤严重,迫切希望中国医疗队协助诊疗。“那天,接到电话已是凌晨1时多了,我和队里的医生紧急赶往急诊科查看患者生命体征,并进行创伤评估。”经曹立军检查,该伤员被诊断为股骨干骨折。曹立军随即制订了详细的诊疗方案,并为该伤员成功完成了手术治疗。

在基里巴斯从事渔业生意的陈先生也曾遭遇不幸。不久前,他从渔船高处跌落,左侧股骨中段骨折、断端错位。其向医疗队求助后,曹立军立即协调超声科、放射科的队员对其进行检查,组织当地外科医生会诊,将其收入外科病房,陈先生最终转危为安。“如果没有中国医疗队及时、高效的帮助,后果不堪设想。”陈先生说。

“中国医疗队到来之前,因为语言不通和当地医疗水平有限,受伤人员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中国医疗队到来之后,出海没有后顾之忧了,心里一下就踏实了!”在基渔业公司员工于先生说,海上有同胞受伤时,联系中国医疗队已成为普遍共识。

“只要有华侨华人联系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会赶赴医院。他们几乎都有我们队员的微信。我们为能在异国他乡为同胞服务感到骄傲。”曹立军说。据介绍,截至目前,该医疗队共收到12面锦旗,累计救治在基工作同胞200余人次。

文:健康报记者 杨世嘉 通讯员 苏桂显 刘云霄 李婧

原标题:《为侨胞筑起生命“避风港”》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