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关心未成年儿童的成长(爱护儿童不放任关心下一代 守护儿童健康成长丨《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你了解多少?)

     “培养好青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融合法律、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工作,需要学生、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心愿。

一、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什么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享有哪些权利?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生存权:包括生命安全权和生活保障权。大多数父母都很关心孩子的生存状态,但也有个别父母严重侵犯儿童的生存权。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凡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构成犯罪的、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的、溺婴及弃婴的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发展权:指儿童拥有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发展权利主要指信息权、受教育权、娱乐权、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参与权、思想和宗教自由、个性发展权等。其主旨是要保证儿童在身体、智力、精神、道德、个性和社会性等诸方面均得到充分的发展。受保护权:反对一切形式的儿童歧视;每一个儿童将得到平等对待;保护儿童一切人身权利及关于处于危机、紧急情况下的儿童保护;脱离家庭的儿童保护。对怎样保护儿童,我们还缺少明确的认识,常常无意识地造成对儿童权利的忽略和侵犯。如对儿童照料不周,对儿童进行有辱人格的惩罚,让孩子承担过重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利用、剥削儿童这些都是没有尊重儿童的权利。

家庭篇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而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也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应当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成长环境。但让很多父母始料不及的是,自己的一些行为不经意间也可能带给孩子伤害。下面,我们就通过场景一起来学习一下:

禁止放任、唆使未成年人饮酒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烟(含电子烟,下同)、饮酒、赌博、流浪乞讨或者欺凌他人。

未满8岁小孩不能独自在家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八周岁或者由于身体、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或者将其交由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不适宜的人员临时照护。

儿童安全座椅首次入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及时排除引发触电、烫伤、跌落等伤害的安全隐患;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

科学使用电子产品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节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

教育子女不得使用暴力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学校保护篇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快乐成长的港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未成年人保护法》,看看学校有哪些保护职责吧!

普法小知识:

老师的做法是不对的哦!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二十九条:学校应当关心、爱护未成年学生,不得因家庭、身体、心理、学习能力等情况歧视学生。对家庭困难、身心有障碍的学生,应当提供关爱;对行为异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帮助。

普法小知识:

老师的做法不对哦!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学校、幼儿园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性活动,不得向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推销或者要求其购买指定的商品和服务。学校、幼儿园不得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为未成年人提供有偿课程辅导。

++++

社会保护篇

     《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保护篇开篇第一条就写明:“全社会应当树立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表明了未成年人的保护依靠的不仅仅是家庭、学校,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烟、酒和彩票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或者彩票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任何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饮酒。

END

++++

二、未成年人犯罪法解读

1、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行为,有哪些?

      (一)吸烟、饮酒;

      (二)多次旷课、逃学;

      (三)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

      (四)沉迷网络;

      (五)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

      (六)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七)参与赌博、变相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动;

      (八)阅览、观看或者收听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极端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网络信息等;

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

2、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包括哪些?

      (一)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

      (二)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

      (三)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四)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

      (五)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

      (六)卖淫、嫖娼,或者进行淫秽表演;

      (七)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

      (八)参与赌博赌资较大;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如何对特定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实施专门教育?

      国家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专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矫治的重要保护处分措施。

4、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如何处置?

      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同意后,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

5、对于树立优良家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父母应该如何做?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预防犯罪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树立优良家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发现未成年人心理或者行为异常的,应当及时了解情况并进行教育、引导和劝诫,不得拒绝或者怠于履行监护职责。

6、如何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干预?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发现未成年人有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加强管教。

      公安机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本辖区内未成年人有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督促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应当加强管理教育,不得歧视;对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学校可以根据情况予以处分或者采取以下管理教育措施:

  (一)予以训导;

  (二)要求遵守特定的行为规范;

  (三)要求参加特定的专题教育;

  (四)要求参加校内服务活动;

  (五)要求接受社会工作者或者其他专业人员的心理辅导和行为干预;

  (六)其他适当的管理教育措施。

7、如何建立学校和家庭合作机制?

      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沟通,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学校决定对未成年学生采取管理教育措施的,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支持、配合学校进行管理教育。

8、公安机关接到举报或者发现未成年人有严重不良行为,应如何处理?

      应当及时制止,依法调查处理,并可以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采取措施严加管教。

9、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公安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哪些矫治教育措施?

      (一)予以训诫;

      (二)责令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三)责令具结悔过;

      (四)责令定期报告活动情况;

      (五)责令遵守特定的行为规范,不得实施特定行为、接触特定人员或者进入特定场所;

      (六)责令接受心理辅导、行为矫治;

      (七)责令参加社会服务活动;

      (八)责令接受社会观护,由社会组织、有关机构在适当场所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监督和管束;

       其他适当的矫治教育措施。

10、未成年人无法适用取保候审的怎么办?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11、未成年人犯罪,监护人有什么责任?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实施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12、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未成年人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二)收留夜不归宿、离家出走未成年人的,应当及时联系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无法取得联系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三)对夜不归宿、离家出走或者流落街头的未成年人,公安机关、公共场所管理机构等发现或者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必要时应当护送其返回住所、学校;无法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取得联系的,应当护送未成年人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

    (四)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应当及时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五)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严重不良行为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接到报告或者发现有上述情形的,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对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未成年人,应当立即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13、处置未成年人犯罪的方针原则是什么?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4、未成年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如何规定的?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END 三、家庭教育促进法解读

家庭教育·常见问题

Q

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必须听我的,我怎么会害我的孩子呢!

A

很多父母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太多希望,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将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不尊重孩子的想法,造成孩子心理逆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六)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家长们关心爱护孩子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注意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

Q

现在“内卷”这么严重,大家都在给孩子报各类辅导班、特长班,我们家也不能落后,怎么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

A

中国绝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比自己更加优秀,或者跳出自己的圈子,因此想尽一切办法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条件,但是无形中给了孩子巨大的压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家长们要合理安排孩子学习、休闲时间,劳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Q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吼不打,管不住孩子,我们也是这么长大的!

A

上一代的很多父母都是在打骂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自己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想不到其他好的教育方式。经常遭受父母打骂的孩子,性格上可能会有很多的缺陷,会变得自卑,非常不自信,并且有可能也会有暴力倾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

第五十三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家长们再生气也不能使用暴力,请给孩子多点耐心,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要第一时间和孩子沟通,而不是动手。

Q

我跟孩子他妈妈离婚了,孩子跟他妈妈,我没有管孩子的责任了吧?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十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离异的,应当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怠于履行;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阻碍另一方实施家庭教育。”

第二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护未成年人的,应当与被委托人、未成年人保持联系,定期了解未成年人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与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第四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根据情况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即使父母离婚,另一方也不能完全不管孩子,当“甩手掌柜”,要共同承担起孩子的家庭教育责任。

Q

我们平时工作都忙得要命,哪有那么多时间管孩子,就让孩子顺其自然长大不也挺好的,省的又说我们管的太多!

A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为人处事、行为习惯都会在孩子身上一一映照,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绝不能对孩子放任不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四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家长们工作再忙也不要忘了对孩子的关爱和指导,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是没错,但是对孩子的行为不加约束,任其自然发展,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良好的家教家风,一直是中国人家庭中的内在精神纽带。希望广大家长都能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将良好的家教家风传递给下一代,护航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图文来源网络

编辑:刘   芬

编审:肖显阳

主审:殷丽红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