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关注儿童心里健康(爱护儿童的宣传词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202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省级主题宣传活动在德阳市绵竹市举行)

10月10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省委政法委、教育厅、公安厅、民政厅、省总工会、省残联等部门,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方式,在德阳市绵竹市举行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为主题的202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省级宣传活动,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曾令和出席活动并讲话,德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向赟致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国家17部门近期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省作为人口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在健康四川行动-心理健康促进专项行动中,将儿童心理健康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并通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曾令和指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及时预防干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十分迫切且重要。

省精神医学中心副主任李静向社会发布“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倡议书”,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医疗机构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协同机制,倡议儿童青少年做自己心理健康的捍卫者,家长做孩子心理健康的守护者,社会公众做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设者,共同促进广大儿童青少年心理更健康,发展更全面,心向阳光,志存高远,把祖国的花朵培养成为全面健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

启动活动后,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绵竹市社会心理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与亮点工作。观摩结束后,省卫生健康委、省委政法委联合组织召开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座谈会。会上,对《四川省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绵竹市政府、江安县、隆昌市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省级各部门结合部门职责,对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精神卫生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后,协同多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全域推动社会心理服务,重点关注儿童、老年、职业群体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促进全人群心理健康。

全省各地同步开展各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校园讲座和义诊等活动。

省精神卫生厅际联席会有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市(州)卫生健康委分管主任、疾控科(处)长以及精防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

了解更多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

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警惕儿童青少年抑郁

近年来“抑郁症”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抑郁症人群的低龄化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中国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受抑郁困扰的青少年高达24.6%。

儿童抑郁症不仅发病率高,也存在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带来很大影响。

如何识别儿童与青少年抑郁症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抑郁情绪”、“抑郁心境”跟医学心理学诊断上的“抑郁症”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青少年时期是情绪非常丰富的时期,也是情绪不稳定、容易波动的时期。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抑郁”“忧虑”“伤心”等情绪是很常见的,也是正常的。但通常这些情绪都不会持续很久,不会带来行为和功能显著和持久的改变,也几乎不会导致自杀行为的产生。

家长要着重观察孩子是短期、一过性的抑郁情绪?还是较长时期的改变?如果发现孩子一段时间里较为明显的情绪与行为的反差度大,如经常觉得厌倦和无聊,对之前感兴趣的事情丧失兴趣;对他人的行为更加敏感、产生极大的反应;忽然开始从事高风险的行为,例如抽烟、酗酒、自伤、离家出走等。社会功能出现退化,不愿意去学校,考试分数大幅度降低;学习效率变低,注意力不能集中;放弃以前建立的友谊和社交活动,退回到自己的房间或者转向网络世界等。亦或是身体机能出现退化,生物钟失调,几乎每天都失眠或者睡眠过多;体重或食欲的显著增加或减少;几乎每天都疲劳或精力不足等。在情感上觉得自己是个没有价值的人;容易将事情糟糕的结果过多归责于自己等。甚至在某些时刻表露出自杀的念头,觉得自己死了可能会更好,反复出现自杀的想法甚至有具体的自杀计划。那么家长就需要格外注意了,孩子有患抑郁症的可能性。

当发现孩子出现了抑郁症,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可以前往专科医院,请专业医生为孩子做全面的评估。

如果孩子有患抑郁症的风险或者已经确诊抑郁症,家长该如何正确看待这种疾病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误区,希望家长能够避免。

误区1.“抑郁症不是病,就是太懒、矫情或者心理脆弱,没必要看医生。”

抑郁症是一种会影响情绪、行为以及身体健康的一种真实的疾病。抑郁症存在基因或其他生理因素的影响,但同时也要知道,相关的生活经验也促使了其发生。心理疾病并不会因为忽视其存在而有所改善。所幸的是,抑郁症并非是不可治愈的,在主动寻求治疗或干预的前提下,其治愈率高达80%左右。

误区2.“哪有这么多得抑郁症的,更何况你还是个孩子。”

抑郁症比癌症、糖尿病加起来还要普遍。有证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在3.5%左右。因此,不要认为抑郁症不会在孩子身上发生。

误区3.“孩子得了抑郁症,这辈子算是毁了。”

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即便还没有治愈,患者也可以带着抑郁症生活下去。许多患抑郁症的人,他们都可能在学习、工作、或社会上富有成果,例如《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作家J.K.罗琳、英国维珍品牌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等,电影演员哈里森·福特等,他们都是最好的证明。

误区4.“天天都活蹦乱跳的,怎么可能是抑郁症。”

并不是得了抑郁症就一定会表现得内向、孤独。有些儿童经常会试图掩饰其抑郁症状。所以,即便孩子在学校或外界环境下,可以呈现出一个快乐、善于社交、无烦恼的个体印象,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内心没有和负面想法苦苦挣扎。

误区5.“抗抑郁药有副作用,千万不要吃。”

大众可能会对抗抑郁药存在一些误解,比如会成瘾、会改变人格、会终身服药等等。真实情况是,服用抗抑郁药并不会导致成瘾。另外,抗抑郁药只是会将儿童青少年的情绪调整至一个相对正常、可控的范围,并不涉及人格。至于服药问题上,大多数儿童青少年在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嘱服药的情况下,在停药后如果能够回归至一个较为良好的社会适应状况,则无需继续服药。尤其要注意的是,服药的时长和剂量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家长或青少年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以免造成病情恶化或反弹。

当抑郁症来袭,孩子遭受着巨大痛苦,家长心力交瘁,老师也担心着孩子的身心健康,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和挑战!但儿童抑郁症并不可怕,因为我们现在有很多对抗它的方法,当发现孩子出现了抑郁症的表现,请一定不要讳疾忌医,尽快向专业医生求助!在孩子、家长和专业人士的努力下,定会寻找到适合孩子的干预方法。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抑郁症终会消退,孩子终会重回健康快乐!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