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明天第四季的心得体会(关于爱护儿童的故事让每一个孩子在阳光下快乐成长——《守护明天》第五季幕后故事最高人民检察院2021-12-03 12:24最高人民检察院2021-12-03 12:24)

是什么样的校园欺凌案件,让办案民警用“难以想象”和“令人发指”来形容?
年仅3岁的女童,为什么被父亲狠摔在地上,造成颅骨骨折、颅内出血,面临脑疝风险?
……
这些疑问,都能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大型未成年人法治节目《守护明天》第五季中找到答案。11月20日至29日,《守护明天》第五季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播出。
时光荏苒,走过“四季”的《守护明天》第五季有怎样的新看点?请您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去了解第五季台前幕后的故事。
案件背后的故事让人痛心
“这个小女孩好可怜,我们发起一个捐款吧……”
《守护明天》第五季播出后,《摔伤孩子谁之过》的主讲检察官、北京市门头沟区检察院检察官孟婕一直密切关注着网友的留言,当看到大家为小女孩雯雯(化名)的未来出谋划策,孟婕的心里很是欣慰。
孟婕讲述了一起由家庭矛盾引发监护侵害、导致幼童重伤的案件。3岁时,一直随爷爷奶奶生活的雯雯被接回父母身边,母女矛盾日渐加剧。为了吓唬妻子,雯雯的父亲重重地将雯雯摔在地上。10天后,雯雯出现抽搐昏厥的症状,被送到医院急救。
谈起雯雯,孟婕鼻子又酸了。家访时,调皮捣蛋的哥哥遭到母亲斥责,一脸无所谓,而雯雯说话时,老是瞟向母亲,在孟婕看来,“那种小心翼翼不是这个年龄的孩子该有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雯雯和母亲的关系还是不够融洽,孟婕无奈地说:“为雯雯庆生,我们张罗着切蛋糕,她母亲却木然地站在旁边,像一个‘局外人’。”
裂隙的亲情,需要时间慢慢弥合。让孟婕放不下心的,还有雯雯的生活环境。“她家家徒四壁,房间凌乱,床是用木板临时搭的……”孟婕说,案件发生后,检察机关发动司法资源和社会力量,对这个家庭展开了救助,“我们还在持续跟踪,帮助雯雯家庭内在转变”。
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作为节目的讲述者,‘度’很难把握。”孟婕回忆,刚开始练习讲述时,她总是以泣不成声收尾,后来经过努力,克制住了内心复杂的情绪。
如何在节目中呈现“真情讲述,平等交流”的效果,也困扰着《黑培训班里的噩梦》的主讲检察官、江苏省江阴市检察院检察官王威野,她负责讲述一起培训班老师猥亵女童案。“案件办理时,还没有相关法律依据,我们探索推行入职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来保护更多的孩子不受侵害。”王威野告诉记者,“我想把自己由内而外的真情流露呈现给观众”。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检察官吴文迪讲述了一个“网络大灰狼”通过短视频平台诱骗10岁女孩,“隔空猥亵”得逞后,又约其线下见面的案件。调查发现,该男子手机中,还存有其他未成年女孩的裸照和视频。
吴文迪介绍,在对涉案App长达三个月的取证中,他们发现很多不特定的儿童群体也面临着同样被侵害的风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也是一位父亲,看到那么多的照片和视频,特别痛心。”吴文迪提到,检察机关依法对违规的互联网企业提起公益诉讼并要求赔偿,过程很艰难,也很曲折,“当时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就是要把这个事情办成、办好,还要联动各方力量,保护孩子们的网络安全”。
更专业、更权威、更精彩
2021年,是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实施。
“往年都是先有案例,后定主题,今年我们打破常规,主题先行,10集节目紧紧围绕‘两法’修订的核心内容进行制作。”节目总制片人苏大为表示,《守护明天》第五季聚焦了强制报告、入职查询、网络保护、文身治理、分级干预等立法亮点,从全国各地的未检案件中筛选出136件,精挑细选后,确定了12个案例。
“我们今年优先选择了承办检察官或参与案件程度较深的检察官亲自讲述案件情况,更加注重亲历性,也让讲述越发地打动人心,更能引起共鸣。《守护明天》第五季的节目录制,部委参与范围更广、‘外脑’专业领域更全面,节目权威性也更强了。”苏大为介绍道。
“我很反感有些人把矛头对准未成年被害人,苛责她们自我保护意识差……”
“我们千万不要作出未成年人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假定,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必要……”
在《宾馆里的侵害》这一集中,两位受邀专家对案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此案中,两男子带着两名醉酒的未成年女孩入住宾馆时,前台未按照规定询问核对入住人员信息,酿成悲剧。该集中还增加了一起辅助案例,男子开房企图失败后,将女孩带至点播影院,侵害多名未成年人。
“新未保法关于住宿经营者的安全保护规定堵住了犯罪分子的‘开房路’,他们又把目光转向了点播影院等场所。上海检察机关抓早掐小,把这些不良苗头扼杀在了摇篮里。”谈起这起辅助案例,节目总导演李燕佳感触良多。
她表示,点播影院、KTV等娱乐场所私密性强且监管难度大,家长、孩子不设防,侵害发生更隐秘也更容易。将此案作为辅助案例进行补充说明,既丰富了节目内容,更为各地办理类似案件、完善相关机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守护明天》要一直守护下去
“11岁的小安(化名)无人监管、流浪街头,因盗窃反复进出派出所,他未来的路在哪儿?”对于节目中小安的遭遇,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宁宁很感慨,“检察机关做了大量工作,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帮助小安这样的困境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举步维艰,却从未止步”。
“未检检察官是一支有情怀、有温度、有担当、专业性强的队伍。”在节目中,苑宁宁看到了他们不放弃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决心和行动,“为了推动案例中的问题得到根治,10部委相关负责同志也被邀请到现场共同探讨,真正形成了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
“纯粹、用心、专业。”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姚建龙用三个词概括了《守护明天》吸引他的地方,“检察官说案、专家点评、相关部门探讨,大家发挥所长,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作为《守护明天》的常驻嘉宾,姚建龙参与了每一季的策划与录制,也见证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逐渐变强,由单打独斗到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合力。
“每一季节目都是由点成线,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展开。从第五季回头望,就能看到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长足发展的这条主线。”姚建龙举例,从第一季到第五季,校园欺凌案件从聚焦是什么、怎么办、如何防治,变为对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校园安全与欺凌相关规定的理解与落实,“这也是对前四季司法执法困惑的一个回应。《守护明天》要一直守护下去”。
11月25日,云南省文山州法学会组织1979名会员观看了《守护明天》;河北省唐山市部分学校师生观看节目并写下了观后感和意见建议……记者了解到,《守护明天》第五季开播后,各地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观看活动,一些学校还将节目内容编入了道德与法治课程。
《欺凌同学的代价》播出后,一位中学校长主动联系了主讲检察官、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检察院检察官王瑜。“节目震撼了我,给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这位校长对王瑜表示,他的家人和他所在学校全校师生都观看了节目,学校还开会部署了校园欺凌预防工作。此次对话,深深触动了王瑜:“有幸亲历,与有荣焉!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守护明天》的力量与价值。初心不负,惶惶前路,看我辈奔赴!”
“《守护明天》这个节目非常有意义!”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副部长陆多祥表示,“希望《守护明天》越办越好!下一步,共青团中央将同最高检一起持续加强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等工作”。
“‘守护明天’就是守护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就是守护人民的心!”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厅长那艳芳表示,检察机关未检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以更优检察履职助力司法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六大保护”相融与共、协同发力,共同扛起党和人民、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守护明天”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深化能动司法,助推未成年人保护各项法律法规落实,用心用力用情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史兆琨 郭荣荣)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