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与兰花》读书总结与感悟50字(儿童爱护植物阅读感想《蒲公英与兰花》读书总结)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儿科医生,通过大量的试验和数据研究,把儿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蒲公英类型和兰花类型。主要是根据儿童面对刺激,做出的应激反应(皮质醇、逃跑反应)的强度来区分的,兰花型的应激反应相对来说强。
观点1:兰花类型的孩子相较于蒲公英,不是脆弱,而是敏感。占比约为五分之一的兰花型儿童对他们所面临的社交环境与物质世界异常敏感,这种敏感性是一把双刃剑。他们对外部环境感受性极强,这种感受性让他们能够敏锐地,有时甚至是痛苦地感知到触碰、声音、味道等生理感受,以及教养、善意、恶意、冷漠等心理感受。这种对外界毫无保留的开放性会带来两种结果:在支持性的有利的社会环境中,他们茁壮成长,无人能及;在批判性的不利环境中,他们的人生会变成一团乱麻,深陷绝望之中。
观点2:兰花型儿童的敏感性会扰乱他们的生活,其中之一就是对任何新奇的、意料之外的事物都十分敏感。杰罗姆·凯根将这种现象称为“恐新症”——对出乎意料的,或者从未遇见过的事情怀有强烈的恐惧感。
观点3:研究表明,基因与环境之间独特的交互作用使儿童的成长发育差别迥异。此类交互作用始于子宫内,因为早在出生之前,胎儿就已经受到压力源、营养水平以及母亲情绪状况的影响了。母亲与未出生的孩子努力适应着这些影响因素,仿佛是为出生后需要应对的状况做准备。若母亲压力过大、营养不良或是心情抑郁,胎儿出生后的应激激素水平就会偏高,继而导致过度警觉,集中学习的能力会有所下降。如果母亲身心舒畅、期待分娩、饮食与睡眠情况良好,孩子则学习能力优异、社交关系高效、发育状况良好。(孕期妈妈心情的重要性!)
观点4:关于孩子的气质。即使是新生婴儿也存在明显的气质差异。所谓气质,指的是能表现出儿童在不同情境下长期行为特征的早期性格特点。研究发现,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其行为维度也会有系统性差异,例如活跃水平、睡眠与饮食习惯的规律性、适应性、情绪强度、情感、注意力分散度、注意广度与持久性、感官灵敏度。
观点5:高反应性(兰花)儿童可以是最体弱多病的,也可以是最身强体健的,具体视家庭的社会性情绪基调(稳定、有利的环境是好的)而定!
观点6:高敏感性、差别易感性的兰花型儿童更容易变得害羞,感官灵敏度倾向于偏高,惧怕新环境的概率增大,在逆境下表现出行为问题的可能性上升,但这些都不是绝对的。
观点7:(自己总结)为什么同一家庭,同样的父母,同样的教育环境,但是不同的孩子成长结果会有差异?除了个人的智商、天赋差异,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气质个性不同,面对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教育方式,但是个人敏感度不同,感受不同,做出的反应不同。二是父母做不到真正的公平,可能会有无意识或者有意识的偏爱。
观点8:敏感脆弱的兰花型男孩或女孩抚养、教育或保护得健康幸福的秘诀:1、养成良好规律的作息习惯,给予充分的掌控感和安全感;2、给予充分的关注与爱;3、尊重差异,接受肯定真实的他;4、不要过度保护,找到保护与过分溺爱的平衡点;5、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利用游戏的力量让他们远离烦恼。(个人总结,原文因为翻译的原因,感觉不是那么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