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儿童需要妈妈的爱护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理健康(三)儿童需要家长的理解)

一个正常发展的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三个反抗期:

第一个反抗期是两岁半到三岁,当孩子出现自我认知的上升,有了自我意识,不再是以“宝宝”为自称,开始有意识的说“我”的时候,孩子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不再是单一的去听从大人的指令。这个时候家长再去要求他什么,他就不会完全按照指令去做。

*例如:以前家长让孩子把东西拿来,孩子会很听你的话。但是当他开始觉得“这是我的,我可以怎样怎样的时候,”他就不会再听家长的,这是第一反抗的出现。

孩子这种反抗行为不会消失,只会越来越往下持续性的发展。随着孩子对于自我认知的持续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都是有所提升。就像上台阶似的,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到一下能迈两个台阶。当孩子的个方面发展状态都有所提高的时候,就出现了第二反抗期。

第二反抗期,小学三到四年级(女孩子二年级下学期)大约在九到十岁。他们经历了两年的小学生活,也适应了群体生活,适应了师生群的伙伴关系。孩子的认知里,自己已经不是只属于家庭,还有了社会归属感。孩子要开始自我做主,有自己的想法。这个阶段,家长再用之前的方法来命令孩子,就不会很顺利。

*例如:“到点该学习了、几点该起床了、几点必须写完作业,然后干什么什么….。”像这种方式,孩子开始不愿意服从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有了自己的小心思。有可能会产生不理解的家长和孩子长期的沟通出现矛盾甚至激化。

孩子这种第二次叛逆,和家长的对抗会越来越强化。周期大概会持续一年到两年。

第三个反抗期是青春期,初高中阶段。这个阶段是反抗最严重的阶段,如果家长处理不好教养方式,那么孩子的问题会非常严重。

孩子每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与培养方向:

1、幼儿园阶段:

不要逼迫孩子去学习超出他最近发展区的东西,比如,让孩子握笔学写字,是为难孩子。正常情况下,应该五岁开始认字,六岁开始学写字这样的一个发展。作为启蒙,可以让孩子拿笔去绘画,如果过早的强化孩子写字训练。会发现孩子到了反抗期就不写作业了!因为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逼孩子写字,而他的能力不具备。他被老师逼着、被家长逼着自己,孩子就已经对这件事情产生一个怨念。等到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出现了叛逆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不学习的表现。

因为过早的干涉了孩子,导致孩子在关键的年龄期,应该学习的时候,他已经产生情绪,他就会对抗。

而如果孩子之前没有写过,这样,恰恰上小学这个时候应该训练他时,他也愿意。他看到别人写字,他也开始有这种想写字的心里。别人写的字被老师表扬,他也要好好写,被老师表扬。所以这是我们一再强调的,去发展孩子的敏感期,关键期。知道他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事。我们去朝正确的方向去引导。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具体运算是在六岁开始,七岁到十五岁之间。所以不是在幼儿期,

幼儿期最主要培养的方向是从三维目标(认知、技能、情感)去发展孩子的五大领域,即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关注他们的心理、身体发育、动作发展、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强化孩子的注意力和有效的全脑开发。

2、小学生时期:

六到十二岁上小学,是孩子人生最美好的时期,童年无忧无虑。在这个时期,我们重点要培养的是人格的塑造,德育,教会孩子做人。在这基础上,教他学习的技能,读写的技能,识字、写字和阅读能力。这是发展智力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建立的是逻辑思维,注意这时候玩的游戏,平时给他出一些题,都要以开发他智力为特点。而且要强化孩子对数的掌握,强化他的思维转换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还有效的体育运动。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建立集体理念。让孩子进入社会,能独立进行最基本的的社会活动,如买东西,会算账,防止他将来在社会上无法进行团队合作。还要让他清楚作为学生应该尽的义务,受到的权利保护是什么?帮助家长做家务。参与班级打扫卫生,都是最基本的任务。让孩子要明确和遵守社会基本规则。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情绪变化:小学生虽然在三四年级的时候,会跟家长对抗,但你会发现这种敌意时间不会持续的太长。不像青春期甚至离家出走,反目成仇,不会的。

小学生的对抗可能只是当下跟家长的思想观念不一致。情绪恢复快,喜怒哀乐容易发生变化。这个时期的孩子也容易沟通,生气生的快,好的也快,还是很好沟通的。所以我们要去掌握有效的最佳教育时机。有效的去梳理孩子的三观。小学生在三、四年级时,要是不能跟家长形成一个良好的关系转换,一直让孩子跟家长处于一种对抗性发展的话,那么到了初中,孩子只会把这个情况愈演愈烈。

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都是乖乖女,听话的孩子。等到初中后,就出现对家长反目。因为这个时候的典型的特质,他们进入到了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撑起这个天的阶段。以前孩子有自我意识,但是没有独立意识的胆量,一切还需要依靠家长。但是,到了初中,孩子就认为可以离家出走,打零工赚钱还能养养活自己,所以孩子就不再害怕家长的时候,只会跟家长的关系越来越激烈。

3、中学时期:

中学生时期表现在身体的发育比较明显,快速。也是脑力快速发展的黄金期。这时期,孩子的注意力、逻辑思维和自我意识都在快速的增长。因为受到激素分泌的影响,男孩女孩都会进入到变声期。出现一系列的生理现象。现在,很多孩子发育早熟,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像讲故事一样,做出性教育的铺垫,而不要躲避性教育问题。不要刻意回避一些生理问题,要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让他坦然接受。

不要因为难以启齿,随便乱说一些不存在的情况来回避性教育,比如跟孩子说“你是垃圾桶里捡来的”之类的语言来回避问题,虽然家长感觉没什么,但是这个孩子他受到这样的外界应激刺激之后,他的内心真会产生应激反应。会对自我产生怀疑。

所以,出现一些生理问题后,家长的正确做法是非常有必要的,男孩出现遗精、勃起情况的时候,这个时候爸爸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爸爸要和孩子共同面对和正视这件事,鼓励孩子长大成人成为男子汉,也可以用过来人的感受和孩子分享。有效的去解决他青春期的萌动。

越不去跟孩子讲述和沟通,越不去解决的话,孩子就会越对异性产生好奇和渴望。就更有需求。逐渐就形成了我们说的青春期的早恋现象。女孩子的青春期就需要妈妈的介入和帮助

初中生的时候,孩子不仅是在家庭上寻求平等,他要求在社会上地位平等。我要有表达权,要受到尊重,要自由。

所以,当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是站在平等的状态下沟通的。还要注意对情感和意志的培养情况。

初中生懂道理,但是他又不理解。当问题出现孩子产生情绪的时候,他会慢慢去平静下来。家长不能压制孩子,不让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孩子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孩子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正处在发展中的状态,并不稳定。所以孩子需要经过不断的磨合,社会经验的积累之后,才能有所改变,稳稳的控制情绪。

孩子不是生下来就能够体谅别人。反而是太为别人所想的孩子,往往自己都会出现问题。只是他问题爆发就是时间的问题

所以我们对于初中生的教养方式,一定要注意孩子这个阶段自身特点,不要跟他讲理,他懂,但是他不理解,不接受。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情感一直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当你打击到他,让他受创的时候。他会做出一些更过激的行为。初中生这种叛逆对社会还造成不了太大的损害。更多是对自己和家庭关系的创伤,

4、高中发展阶段:

高中生就不一样了,高中生会出现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进取性和社会性。

1)不平衡性是人格的分化过程。如果孩子的生理心理都是健康的,那么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他能跟社会融合成一致,形成非常标准化的社会化发展,就会是同步的,他就会平衡。但是往往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会与他的这种社会关系是不同步的。所以就造就高中生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主要体现在孩子的上。情绪表现在“知情意”。知,是他自身的自我认知;情,是他特有情绪特征;意,是有他自己的意志,能克制自己的行为。这个过程中,会呈现片面性,会存在偏激反应。孩子会把他的直傲、不用头脑去思考的蛮干混淆成坚定、勇猛。还会有冲动性的行为,

例如:离家出走、往马路上跑造成车祸、混合去野游、呈一时之能,把蛮干当勇敢,酿成悲剧。所以这个时候动荡性很强。

3)人际关系会有两种,一种是跟大家相处的非常融洽,一种是没有目标,困惑,不愿意去交往。

4)自主性,有主见,有自主意识,喜欢彰显自己的能力,喜欢发光发热,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太能改变。而且不会他人影响,不盲从。

5)具有非常强大的前瞻性。如果家长引导好的话,引导他对理想的树立,让他先赋予理想,勇于追求理想。帮助他更好的成长。

6)进取性,高中生是最壮年的时期,有那么一股子劲儿非常难得。这个时候孩子有希望有梦想就让他去追求,就让他去撞去闯,撞了南墙就再来。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经验来教育他,不让他去做,高中生敢想敢干,敢冲。只有在他经历挫折、经历困境的时候,家长去扶他一把,去引导一下,告诉他未来人生更好的方向,什么可以去做。他会更好的去接受和改变。

7)社会性,这个时候高中生会关注社会的政治。他会愿意关注社会一些现象,还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在每一个反抗期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通过不断的磨合,家长不能再拿以前的方式方法对待孩子,我们需要改变方式去引导孩子继续向前行,我们要慢慢适应孩子心理变化而产生的行为转变,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转变,不停的调整家长的教养模式。所以,要从实际出发,要量力而行。要对孩子给予影响,接受孩子的变化。当家长理解孩子出现的反抗行为后,孩子自然而然就能接受家长。那么首先,家长就要做出改变,对孩子的要求有所降低,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保证不要有太多的应激反应。然后去试着理解,去适应,去改变,去接受孩子。要采用走两步退一步的这种迂回式的方式。

很多家长他存在焦虑状态。例如:刚入学时,家长的焦虑是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能不能尿裤子啊。等孩子适应了之后,又开始顾虑学习能不能跟上啊,当这个顾虑没了,还要焦虑别人家孩子都上补习班,学各种专业课,自己家孩子应该怎么报班?从来没有问孩子想法的一个状态下,或者即使去问孩子,孩子也不是很有想法的状态。最后,孩子不坚持,家长不坚持,一时兴起,半途而废。回过头来说自己的孩子不行,不是那块料,不是别人家那种优秀的孩子。

实际上,我们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要客观的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凭自己的实力,量力而行,不攀比。就像一道思维题,《青蛙爬井》青蛙每上两米之后下一米,问:青蛙多长时间能爬出来?我们要理解的就是,它最终爬出来就好了。

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走两步,往后退的时候。孩子就好比是个弹簧,当家长在不停的压他的时候,孩子是在前进的。但是在这个前进的过程中,孩子也有承受不住的那一刻。这个时候,他就像弹簧一样往后弹。所以,正确教养方式的家长这个时候,就要在孩子“反弹”的时候,开始退了。孩子前进的时候家长跟进,当他反抗的时候,家长就往后退一下。

在这里家长要注意一下,当没有经历过三年级四年级的第二反抗。那就会经历青春期时超级严重的反抗。

所以说,不要刻意回避和抑制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和第二反抗期,要让孩子适时的去经历。当孩子经历了之后,他们才能在青春期的时候,反抗不那么严重。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很乖,没有出现第一,第二反抗期,那你就要注意了,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可能就会跟你反目成仇,如果连青春期的反抗都没发生过,那么,到了中年的时候,会出现中年危机。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了!要正视和接受孩子的反抗期,叛逆期永远都不会消灭,也不会消失的。只是需要在一定的时候会爆发。

要正视孩子的发展规律,才能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

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是源于他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我们家长要做的是正确的了解你的孩子,了解孩子当下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生理发展特点。有的家长即使了解了孩子的发展特点,但还是无法帮助孩子,而等到问题严重的时候。家长再去介入治疗。就算对症了,但是恢复期会很慢。

我们家庭指导师要做的就是,在问题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要帮助家长去预防,提前干预。我们就是通过对孩子心理的了解,去给家庭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家长一起去剖析一下小学生都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当孩子他现在出现一系列行为的时候,作为家庭指导师要告诉家长,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而且应该感到非常高兴,说明孩子在进步,说明孩子在成长。

遇上不理解的家长,他只认为孩子的做法都让他非常生气,怎么还能高兴得起来?只是觉得以前说话孩子听,现在说什么都不听了。然后就用强制压迫孩子,这时孩子就像弹簧,家长压的越紧,他弹的越狠,所以就导致亲子之间矛盾越猛,

所以,家庭指导师去疏导他们的关系。就需要借助以上我们分析的心理特质,来帮助他们,在调节关系中肯定要围绕情绪来进行调整。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