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孩子想做美甲该怎么说服(儿童爱护指甲油七岁女儿想美甲,我该带她去吗?:不要因为你是大人,就谋杀孩子的天性)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提问:女儿今年七岁,看到我的美甲非常喜欢,说放寒假了也要做个美甲,我该带她去吗?

问题下方很多人评论说自己的看法。

有的人支持,有的人不支持。

在一位答主的回答下,有一位评论者说了一句话触动了我的内心。

她说:俯下身去做孩子的朋友,才能真的了解孩子的想法。

爱美是孩子的天性,而天性是与生俱来。

中国人最讲究规矩,认为:无规矩不成方圆。

当然,他们认为孩子也应当有规矩,而那些规矩被他们定义为“孩子该有的孩子样”。

但孩子该有的样子是什么?

是听话?是顺从?是放弃想法麻木苟活?

难道孩子不听从你的话,就没有孩子样了吗?

在电影《狗十三》中,李玩本来是一个天真浪漫、想法天马行空、热爱物力的美丽少女。

从物质上来看,李玩是幸福的,她的父亲几乎能满足她所有的物质需求。

但也仅此而已。

她不过是一具不需要自我想法的玩偶罢了,

英语成绩不好,被逼修改兴趣班志愿;想养的宠物不能养,别人决定她可以养什么,她才可以养;姑姑送的狗不是原来的那一只,被认为是无理取闹;……

终于,她变成了父亲想要的“孩子样”。

教育专家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中说过:“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我们总是习惯用既定的框架教育孩子,总是把他们的行为经过规则筛选,扼杀天性,把他们变成表面上的听话懂事,

实际上,这是一场碾压式的谋杀天性。

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物,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即使他们很年幼。

我们是孩子的父母亲,但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人生。

他们的想法或许不成熟、兴趣很广泛,但这就是孩子的天性,不是吗?

就在上个月,江苏淮安的11岁农村女孩赵心怡在院子里跳舞的视频走红,

心怡的跳舞历程十分不易,农村家庭、经费不足、家人反对……

好在她有一位真心爱护她的母亲,知道她从小就喜欢音乐,先是借装修老房子之便,给心怡装了一面舞蹈镜,后来更是顶住反对的声音和经费短缺,带着心怡外出学舞。

因为母亲的支持,借着平台,心怡的舞蹈视频迅速走红。

而对于支持心怡跳舞的初衷,她的母亲说:“只是想记录孩子的成长,让她释放天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心怡的妈妈在得知心怡想要跳舞,但是并不支持,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恐怕心怡跳舞的天赋会逐渐消退,泯然众人吧。

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成长,我们如果总有成人的眼光去看待、要求他们,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就是打扰。

也许你认为孩子美甲、染头发是不对的,不符合你对他们“孩子样”的定义,于是你选择不同意、压制。

任何人都不希望被压制、剥夺自由生长的空间,一次不同意美甲、两次不同意染发、三次不同意化妆……

长此以往,孩子这些压抑下的叛逆可能会在青春期时突然爆发!

生命有无数种可能,爱孩子请从尊重他们的天性开始。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