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脾气的好妈妈(儿童爱护植物语句大全爱发脾气的妈妈看看:一盆植物都能被骂死,语言暴力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说话是门艺术,话要好好说。
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地方:越陌生,越礼貌客气;越亲密,越无所顾忌。因为知道对方永远不会怪我们,我们反而将言语的刀子冲向家人。
家庭并不是无坚不摧的,幸福的家庭需要经营,一个家庭的幸福从好好说话开始。
一提到语言暴力,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这句每个家长都熟悉的老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最近有人做了一项实验,更是能充分验证这句话。
这项实验发生在阿联酋的一所学校里,学校大厅被摆上两株套着保护罩的绿色植物。
然后让学生们可以对着植物说话,不同的是,一株可以给与充分的赞美
另一株命运就比较悲惨了,只能承受着谩骂和恶语相向。
这项实验为期30天,实验人员将事先录制好的语言音频放在植物旁边循环播放,上演着语言暴力,只听见孩子们用言语羞辱着它:
你真是废物
你简直一无是处
你根本连绿色植物都算不上
各种各样否定的话轮番上阵,让这盆植物承受着最直白的羞辱,本来只是一个趣味实验,没有人知道结果,却不想在30天后,实验结束的那刻,两盆植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株植物茂盛,绿油油的,而一株已经枯萎,叶子发黄,枯萎的那盆植物正好是被羞辱的那盆,被赞美的那盆生命力好像更顽强了,与旁边的伙伴产生鲜明的对比。
实验结束,两盆植物的使命完成,同花不同命,让这所学校的学生感慨到:“如果连植物都能被影响,人们肯定也会的。”
孩子对植物实验最简单直白的结论,却让人陷入思考,真的是这样吗?
植物不像人一样,各类器官和触觉都发达,能最直接的感受外界并作出反馈,植物在人们的眼里只是简单的生物,如果连它们都能因为谩骂或者赞美来呈现死亡和茂盛两种生命状态,那人类当然更是这样。
当植物都能被骂死时,我们该思考的是:语言暴力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其实语言暴力时刻发生在我们周围却从来不被重视,孩子每天接收最多的语言反馈来自于自己的父母,也是语言暴力的重灾区。
曾经看过这样一项问卷调查,调查家长对孩子的家暴方式,调查结果一目了然,超过70%的家长都会对孩子发脾气使用语言暴力攻击。
这说明,家长对孩子的语言暴力行为绝对不是少数现象,它是普遍存在的。
这样的画面家长熟悉吗?
孩子考试没考好时,家长拿起试卷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题都能做错?”
当孩子向家长展示刚做好的玩具模型想求得表扬时,家长不耐烦地说:“玩玩玩,整天就知道玩,怎么不见你把这份儿心思用在学习上!”
当孩子不小心做错事时,不问原因先脾气暴躁的训斥一顿:“再有下次看我不收拾你!”
还有很多场景一幕幕回放在我们眼前,中国的家长在面对孩子做出令自己不满意的事时,第一反应通常都是指责和怪罪,指责孩子让自己生气,怪罪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就曾发布过这样一套公益海报来反应这一现象。
公益海报三个孩子手里抱着不同的东西,分别是考了26分的试卷、打碎的花瓶和脏兮兮的足球,他们的眼神或布满畏惧或充满胆怯或是戾气,就是没有孩子该有的天真稚气和开朗。
他们的身上刻着这样的话:
“你脑子被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天天毛手毛脚的,闯祸精啊!家里有你真是倒大霉了!”
“没见过你这么脏的孩子,垃圾堆里捡来的吗?”
这套孩子直面家长语言暴力的海报一公布出来,孩子的表情就令万千人心碎和沉默,原来被家长骂的时候,孩子是这么的无助和害怕。
央视法制频道花费10年,关注问题少年、探讨家庭教育所拍摄的纪录片《镜子》引起轰动,其中有一个案例就是关于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暴力。
高中生张钊因为辍学被父母送进了特殊学校,当记者采访他与父母的相处方式时,他说道:爸爸经常会耻笑我,骂我胆小,这个标签从小就打压着我。所以长大了就把被爸爸嘲笑过不敢做的事一 一做出来以示反抗,比如早恋和辍学。
当向父母诉说着学校压力过大时,得到的回应是妈妈的批评:“学校那么多人?别人都受得了,为什么你不行!”
没有关怀和安抚,冷漠和指责从来伴随着他,于是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反抗父母,最终成了别人口中的“问题少年”。
成龙的《新警察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里面吴彦祖诠释的角色让人印象深刻,不只是因为帅,更是因为他身上的矛盾性。
一个虐杀警察的恶魔,最渴望的却是得到警察父亲的关注和夸奖。他的父亲是一个冷面形象,从小对阿祖的教育就很严苛,阿祖说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无法得到父亲的赞赏,于是只能与警察对着干才能引起爸爸的注意,一切的崩坏只来源于一个孩子对父爱的渴望,于是他变得十恶不赦。
最后在顶楼的时候,阿祖深陷警察的包围圈,他满脸写着无所谓 ,这时他的父亲急匆匆上来了,当大家以为父亲劝阻孩子回头是岸感化孩子的温情一幕即将上演时,谁能想到父亲一开口就对他破口大骂:“混蛋!废物!我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儿子!”
阿祖听到后脸上的表情从无所谓变成了绝望:直到这个时候爸爸还在骂我。
他的人生彻底崩塌了。
曾经看过一句话:中国的孩子在家长的眼里没有独立的人格,反而更像一个容器,承载着家长的喜怒哀乐。
高兴的时候给表扬,惹家长不高兴的时候就发脾气,没有人愿意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也不愿意沟通,就像他们常说的口头禅:小孩子,懂个啥?家长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所有物,口不择言对孩子恶语相向,还觉得孩子不会记仇,毕竟“我都是为你好。”
孩子不懂得分辨大人世界话术中的潜规则——越陌生,越礼貌客气;越亲密,越无所顾忌。孩子只会直白的接受你所有指责和奚落,然后一 一当真,变得内向和自卑,对自己产生怀疑。
“原来我在父母的眼里这么差?”
“原来我这么糟糕。”
中国的父母总是吝啬于表现对孩子的爱觉得丢脸,好像指责这种直白的言语更能激发孩子,但是爱不表达孩子不会知道,指责却会变成日积月累的刀子刺向孩子稚嫩的心。
你沉着脸,对孩子就是阴云密布;
你发飙,对孩子就是打雷下雨;
只有你开心,对孩子才是雨后放晴。
你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在影响着孩子,如果整日让孩子活在语言暴力下,让他觉得生活阴云密布,那他的心灵怎么可能充满阳光。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不要执着于严苛的语言才能让孩子长记性,把赞美的话语没收,可是就连植物都能在人类的夸奖之下变得生机勃勃,更可况是孩子呢?
少些打压、苛责、怪罪
多些沟通、安慰、表扬
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孩子,即使不是最优秀、永远不惹你生气的,也会是一个内心充满阳光和自信、勇敢面对生活的好孩子,有了这两点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都更能成功。
小语推荐(点击可阅读):
☞(2019年版)小学1-6年级分级阅读书单,胜过100部垃圾动画片!强烈建议收藏
▍标签:小学语文 家庭教育
▍作者:東東
▍编辑:小语
声明 :内容为小学语文平台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 小学语文 ---------------
同步课程指导,经典内容拓展
一键标星 「小学语文」,及时查收最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