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平顶山晚报刊登公告(爱护花草儿童标语简短《平顶山晚报》专题刊发【英雄 • 凯旋】我市援鄂医疗队武汉返平回家集中报道回顾)

《平 顶 山 晚 报》专 题 刊 发

【  英 雄  •  凯 旋  】

我市援鄂医疗队武汉返平回家集中报道回顾

以下为报纸版面高清图和详细报道

以下为详细报道

3月21日

鹰城最高礼遇迎接战“疫”英雄

来源:平顶山传媒客户端

2

最高礼遇 致敬英雄

驰援湖北抗疫,我市首批16位英雄凯旋

□记者 王春霞/文 李英平/图

天使执甲,载誉归来。热烈欢迎援鄂返平白衣战士!昨天下午,我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16名英雄圆满完成任务,从湖北武汉光荣凯旋。这是我市首批返平的医疗队。市委、市政府在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举行欢迎仪式,全市人民用最高礼遇致敬白衣英雄。市委书记周斌在仪式上致辞,市长张雷明主持,市委副书记葛巧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萍、市政协主席黄庚倜等出席。

昨天下午2点多,挂着“英雄凯旋”条幅的4辆救护车载着16位抗疫英雄抵达宁洛高速平顶山南站,前往迎接的120辆交警铁骑、20辆警车编队护卫,一路鸣笛开道,从平顶山新城区出口下站,直至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市民自发在宁洛高速平顶山新城区站、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门前夹道欢迎,挥舞着小红旗,欢呼“欢迎英雄回家”。

夹道欢迎英雄归来

白衣英雄回家,交警全力护航

下午3点多,欢迎仪式在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会议厅前举行,医务人员代表为抗疫英雄敬献鲜花。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何卫斌简要汇报了支援湖北工作情况。

白衣英雄回家,交警全力护航

周斌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平煤神马集团党委,向医疗队员载誉凯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仍然坚守在湖北武汉的医疗队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向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全市所有医护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默默支持、付出、奉献的医务人员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称赞医疗队全体队员为河南争了光、为平顶山争了光、为家人争了光、为单位争了光,也写下了人生中最为璀璨的一页,不愧是白衣天使,是真正英雄,是新时代“出彩平顶山人”,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2月5日,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抽调16名医务人员组成我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支援武汉,奔赴抗疫最前沿。40多天以来,16名队员牢记组织重托,为家乡荣誉竭尽全力、精益求精。6人火线入党,医疗队成为一支敢打敢拼的共产党员突击队。在武汉的40多天里,医疗队共安全转运新冠肺炎病例350人、危重病例26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医务人员的责任,诠释医者仁心的担当,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目前,我市仍有67名医疗队员奋战在武汉重症救治岗位上。

评论:

致敬,你们是最美鹰城人

□ 雨来

三江同源,千里同心。白衣执甲,冬去春回。

昨天,我市援鄂医疗队归来首批队员,鹰城人民夹道欢迎,报以热烈的掌声、献上崇高的敬意,热情欢迎他们光荣凯旋。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告急湖北告急的危重时刻,我市医疗系统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精锐尽出,先后组织3批共83名优秀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慰问一线医务工作者时指出:“你们是最大的功臣,党和人民要给你们记头功。”这是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和极大褒奖,也是全国人民对白衣战士们的由衷敬意。

“头功”的背后是恪尽职守的无畏逆行。彼时,疫情最紧张的武汉,是名副其实的战场。鹰城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甚至抛下嗷嗷待哺的婴儿,义无反顾投身于战场最前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病患的生命而拼命,从萧瑟寒冬到春意渐浓,为江城驱走病魔、带来温暖。他们以专业能力、拼搏精神,生动地诠释了“医生”二字。这里的“生”,是生命,是苍生。

如今,山河无恙,春暖花开,他们来不及欣赏武汉烂漫的樱花,匆匆载誉而归。在武汉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展现了新时代鹰城医务工作者的光辉形象,展现了鹰城儿女顽强拼搏的刚健风骨。他们无愧于白衣战士的称号,他们是新时代鹰城最可爱的人。他们展现的崇高品格和坚强力量,让鹰城人民热泪盈眶。

昨天,武汉还传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3月19日0-24时,湖北全省新增确诊新冠肺炎病例0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创造了一个堪称“史诗级”的救援奇迹。这也是全国援鄂白衣战士交出的光荣答卷!这份骄人战绩里亦有顽强拼搏的鹰城力量!他们不愧为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真正的英雄!

我们也要为大力支持鹰城援鄂医疗队的鹰城人民点赞。鹰城白衣战士在武汉连续奋战的日夜里,我市相关职能部门、慈善组织以及民间志愿者,以不同方式为援鄂白衣战士的家属送去关爱和服务,让他们尽去后顾之忧。我们也期望相关部门落实各项关心关爱措施,让荣归的白衣战士得到全面休整,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而广大鹰城人民在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同时,也要从自我做起,主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不给疫情反扑机会,从源头减轻医务工作者的压力,共同扛起防疫抗疫的责任。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把关爱的目光投向江涛滚滚的武汉,那里还有与病魔做斗争的我们的同胞,还有日夜奋战的67位鹰城医务工作者。他们,依然让家乡人民牵肠挂肚。

我们相信,疫情一定会过去,春光必定灿烂。我们要以最美鹰城人为榜样,立足岗位,尽职尽责,以回报他们的“负重前行”;齐心协力,投身于复工复产,建设大爱大美的鹰城!

3

英雄归来  满城礼赞

□记者 邢晓蕊

“我们的大英雄回来了!”昨天下午3点多,在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门前,当我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16名队员乘坐的车辆出现在视线中时,夹道欢迎的人们群情激动,大家挥动着手中的红旗,向英雄致意,很多人禁不住留下了热泪。

昨天下午3点08分,返平英雄在交警铁骑的护卫下,驶出宁洛高速平顶山新城区站,受到数百名市民夹道欢迎。记者 李英平 摄

当天下午2点多,得知我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16名医护人员凯旋,很多市民自发前往高速路口迎接。他们手持红旗,翘首期盼。“我的老师郭鹏飞是我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名医生,今天能来这里迎接老师平安回家,特别开心!”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生李统激动地说。

未来大道上,沿街单位职工和附近居民手持横幅、彩旗欢迎英雄归来。   记者 李英平 摄

在宁洛高速平顶山新城区站出口,平顶山燃气公司、中国银行等单位的职工早早候在路边,夹道欢迎英雄回家。“热烈欢迎鹰城抗疫英雄凯旋!”现场,市民拉着长长的条幅表达内心的激动之情。

在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前方,湛河区姚孟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的民警以及许许多多的市民排着长队站在道路两边,齐刷刷地看着英雄归来的方向。

下午3点20分左右,警车开道,铁骑护卫,英雄们乘坐的车辆缓缓驶来。“敬礼!”在路边夹道欢迎的市公安局交管支队铁骑队的80位队员列队敬礼,向英雄致敬。人群顿时沸腾了,大家不停地挥动国旗,向英雄们挥手。

几位市民拉起国旗迎接返平车队   记者 李英平 摄

“我们的大英雄!”市民王芳冲医护人员大声呼喊着,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这些医护人员太伟大了!”王芳哽咽道,“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有父母、孩子和家庭,但是在最危险的时候,他们逆流而上,只为救治病人,守护武汉!他们是最可爱可敬的人!一看到他们,我就想哭!”据了解,当天下午2点左右得知援鄂英雄们要回家后,身为舞蹈老师的王芳便和4位同事一起驱车前来迎接,现场等候了一个多小时,“只想向英雄们表达自己的敬意”。

平煤神马集团十一矿的张伟伟和近40名同事身着工装,站在迎接的队伍当中。她挥舞着小国旗,两眼湿润,她说:“医护人员在救治病人时,根本顾不上自身安危。正是他们舍己为人的行为,保护了我们大家的安全。他们真是太伟大了!”

“今天,援助武汉的大英雄平安回来了,他们是我们鹰城的骄傲!”市民赵女士一面用手机录视频,一边用颤抖的声音进行解说。很快,她就把自己制作的“美拍”视频发到了朋友圈。“我只是一名普通市民,今天来到这里迎接抗疫英雄,只想表达一分普通人的敬意与感谢。”赵女士说。

“热烈欢迎援鄂英雄凯旋!”平煤神马集团的张焕丽也在朋友圈发出了迎接英雄回家的现场图片,她感慨道:“今天能见到抗疫的白衣战士,心里好激动。我想让朋友圈更多人看到英雄们的高大形象,也希望大家都对守护我们健康的医护人员多些理解和尊重。”

白衣战士,无畏生死。英雄归来,满城礼赞。致敬最可爱的人,早已经刷屏朋友圈,万千鹰城人为之感动。

4

山河无恙 安心休养

□记者 王春霞

春暖花开,英雄凯旋。在武汉抗疫一线奋战40多天后,我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16名队员顺利返平。根据安排,他们将在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进行为期两周的观察休养。

向勇士献花表达敬意  记者  彭程 摄

单人单间湖景房 配备暖心小玩偶

在专为抗疫勇士准备的观察休养区,除了饮用水、洗护用具等生活用品外,每个房间还特别配备了一个小玩偶,玩偶胸前写着两句暖心话语——“白衣执甲,凯旋而归!幸得有你,山河无恙!”

“为让归来的勇士好好休整,我们安排了单人单间,房间都是邻湖房,站在阳台上可观看到白龟湖美景。”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营销部的李丽彩介绍说,为让勇士们休息好,他们专门配备了一软一硬两种枕头,软的是丝绵枕芯,硬的是荞麦。

李丽彩说,休养院制定了安保、食品安全、环境消杀、生活垃圾处理、消防安全、后勤保障等一系列工作方案。3月20日上午,他们组织干部职工有序开展接待服务准备工作,净化美化院区环境、准备日常生活用品、布置温馨客房、协助餐食安排等,用心落实英雄归家的每一个细节,争取用“家”的温暖慰藉每一个勇士。

热乎家乡饭 餐餐有特色

市卫健委医政药政科负责人王金涛介绍说,他们按照从疫区返回人员的标准对返平医疗队员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特别安排了两名医务人员和一名市卫健委工作人员,争取做好健康和后勤保障,不仅要保证单人单间,每天还要做好营养餐,送到返平医疗队员的房间。“他们在武汉奋战了这么多天,一定想念家乡的饭菜了。吃上一口热乎的家乡饭,对他们也许是最大的安慰。”王金涛说。

“考虑到医务人员长途奔波,今天晚上,我们准备了小米稀饭、芹菜炒肉、蒸茼蒿、馒头等家乡菜和水果。”李丽彩说,“明天早上,我们准备做胡辣汤、葱油饼等。今后在饮食方面,我们会征求医务人员的意见,尽量不重样、餐餐有特色,一定让抗疫勇士们吃好、睡好,得到很好的休整。”

5

逆行使者  热血奉献

6

依依惜别 感谢有你

□记者 牛瑛瑛

昨日一大早,武汉添雅1911酒店门口便打出了一面面横幅:“谢谢你们,为湖北拼过命!”“致敬河南省医疗救援转运队,武汉感谢你们!”……另有一面写着“感恩援汉医疗队”的凯旋旗上,河南省所有援助医疗队员在上面签了名,这面旗将被保留在武汉市汉江区人民政府。

武汉市民拉横幅为队员送行

早上7点半,我市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全体16名队员,穿着写有“河南急救”的统一服装,在武汉添雅1911酒店门口集合准备踏上回家路。

这家酒店,是他们2月5日入住后居住了45天的地方。

酒店工作人员的队列中响起了《感恩的心》,队员们的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

部分医疗队员在凯旋旗上签名并合影留念

7点40分,队员们到酒店一墙之隔的武汉市急救中心门口再次集合,在这里,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和江汉区区长、武汉市急救中心党委书记等领导为他们送行。出发后,武汉交警一直把他们护送到武汉黄花涝高速收费站。

武汉黄花涝高速收费站交警们给队员们送行致礼

街头致礼的交警

警车车队护送

“今天我们不辱使命,胜利凯旋,这次援助武汉抗击疫情的工作经历是我们每个队员的宝贵财富,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砥砺前行,继续发挥敢于奉献,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为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市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何卫斌说。(本文图片由援鄂医疗队员提供)

7

英勇抗疫  家之荣耀

□本报记者 王春霞

去时刚立春,正寒风凛冽;归时正春分,已春暖花开。昨天,鹰城16位勇士凯旋,亲人相见泪汪汪,相思之苦在这一刻化为甘甜:你们安全回来了,我们也放心啦。欢迎仪式现场上演着一幕幕感人场景。

45天没见的儿子  为他画了一幅画

昨天下午,在欢迎仪式现场,一幅名为“我的爸爸”的儿童画吸引了众人的眼球,16位抗疫英雄之一的张青与队友合影时,自豪地将这幅画举在胸前。

8岁的张皓铭为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工作的爸爸张青送上了自己绘制的图画,迎接爸爸凯旋。 记者 彭程 摄

画面上的“我的爸爸”是一位可爱的白衣天使,身穿白大褂、头戴护士帽,手里举着小红旗,周身围着许多“爱心”。画像下面写着一句话:“爸爸是我心中的超级英雄”,左边写着“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右边写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这幅画的作者是8岁男孩张皓铭,雷锋小学二年级学生,他的爸爸张青是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2月5日随我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他们在武汉的主要任务是转运新冠肺炎患者。张青和队友一起在江城大地奋战44天,一共出车接诊近百人,车辆行程近2000公里。

当张皓铭在妈妈陪同下见到45天没有见面的爸爸时,一家三口湿了眼眶,他把精心准备的这幅画送给了爸爸。看到儿子的画,张青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儿。他哽咽地说着谢谢,“感觉孩子懂事了,长大了。”

张青的妻子徐因因说,丈夫在武汉前线很忙,偶尔会给孩子通个电话,孩子特别想爸爸,“得知爸爸就要回来了,儿子在家认真画了一天,才完成了这幅画。爸爸在他心目中是个英雄,他说长大了要向爸爸学习。”

妻子看到新闻 才知他去了武汉

欢迎仪式现场,一对身穿红色卫衣的双胞胎女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们的爸爸徐红波是市传染病医院住院部副主任医师,也是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副队长。两个女孩是市三六联校的初一学生,得知爸爸回来,她俩早早跟着妈妈来到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等候。

徐红波的眼睛红红的,他笑着说:“好多天没见她们啦,有点激动。”他掐指一算,与家人已经58天没有见过面了。

徐红波说,从今年春节前的腊月二十九,他进驻本院隔离病区开始,就一直没有回过家。2月4日接到奔赴武汉的通知时,已是夜里11点多,他没有告诉妻子,一是怕打扰家人休息,二是武汉是重疫区,他怕妻子担心。“我爱人一个人在家照顾两个孩子,身体也不太好,大半夜打电话告诉她我要去武汉,她恐怕会失眠的。”

“2月5日下午2点多到达武汉,4点多就与当地的120急救中心接洽,融入当地的排班,6点多就开始执行任务了,非常紧急。”徐红波回忆说,“当地抗疫任务量很大,120电话就没停过,但车辆、人员不足,我们80多人的队伍(整个河南医疗队),开去20多辆车,给了他们很大的支持。武汉比较大,出一趟车得6到8个小时,我们都穿着尿不湿。由于工作紧张而繁重,又很危险,所以一直没有告诉妻子。有时妻子打来电话,我也只说还是在本院隔离病区。”

直到3月5日,平顶山微报报道我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新闻,上面出现了徐红波的照片和名字时,妻子才知道丈夫一直在武汉抗疫一线。“她打来电话问我,怎么看到你在武汉参加抗疫呀?我一看实在瞒不下去了,才如实说了。我跟她解释说,当时走得急,这边又危险,怕她担心。她也理解了,没有埋怨我,后期也很支持我。”

“当时知道他在武汉,有点担心,但感觉他很伟大,他怕我操心,没有跟我说,我能理解。”徐红波的妻子任传敏红着眼圈说,“今天他回来了,我也放心了。只是看到他瘦了那么多,有点心疼。”

市传染病医院的杨振强与家人相互挥手致意,送上别样的相聚问候。记者 李英平 摄

8

亲人相见 泪花盈面

□本报记者 邢晓蕊

昨天下午,我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市传染病医院护士周杰与队友光荣凯旋。她刚一下车,未满7岁的女儿张诗琪喊出一声“妈妈”,泪水夺眶而出,周杰的心中一阵酸楚,泪水也汩汩而出。

3月20日下午,从武汉归来的市传染病医院护士周杰,望着人们的盛情迎接,眼里闪动着泪花。记者 李英平 摄

“两个多月没见面,太想孩子了,孩子也天天想我……”周杰哽咽难语。稍稍平复下心情,她说:“从2月5日到达武汉,整整45天了。在去武汉之前,因为我们医院是接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我从腊月二十九就一直没有回家。”武汉的疫情来势汹汹,身为党员的周杰决定主动请战,驰援武汉,“为国尽一点力”。之后,她直接从医院赶去武汉。“原来想着顶多十天半个月就能回来了,没想到一去这么长时间。”她说。

3月20日下午,在宁洛高速平顶山新城区站,市民自发前来,欢迎从武汉凯旋的鹰城医务工作者。记者 王民峰 摄

一别近两个月,这是周杰与家人离别时间最长的一次。“丈夫和女儿对我都非常牵挂,他们很担心我的安全,每天都叮嘱我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周杰说,他们医疗队主要承担新冠肺炎患者的转运任务,每天都非常忙,“穿着防护衣,不方便去厕所,我们都不敢喝水。大家每天都穿着成人纸尿裤,衣服总是被汗浸透。很累,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大家都在尽最大力量去救人。”

周杰身材瘦小,干起活来却有“拼命三郎”的劲头。随着天气变暖,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衣工作很容易中暑。“几天前,我在转运病人的时候就出现了中暑症状,头晕、恶心、胸闷……只能大口呼吸。”咬着牙把病人送到定点医院后,她发现自己的两层防护服跟水洗过

一样。第二天早晨,她才缓过劲来,之后又投身战斗……

“我从没有离开女儿这么长时间,每天只要有一点儿时间,我就会和她视频一下,也给家人报个平安。”周杰说,女儿知道她忙,很少主动给她打电话。每次视频时,女儿都懂事地对她说:“妈妈,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我们等你回来。”“孩子非常懂事,家人也非常支持,才让我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她说。

光荣凯旋,丈夫、女儿,还有公公婆婆都来接她,周杰感到非常幸福。

“见到妈妈,我最想对她说的是:妈妈,我爱你!”一脸稚气的张诗琪说。见到妈妈之后,她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思念和委屈,哭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总算回来了,过了隔离期,就可以好好陪陪女儿了。”周杰说,对女儿和家人,她满怀歉疚。“但是,如果国家需要,我还是会站出来。召之能战,战之能胜。作为党员,我觉得这是应该做的。”她平静而又坚定地说。

3月25日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摄制: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

A1

第二批49位白衣勇士从武汉凯旋!

昨天下午,警用摩托开道,两辆大巴载着49位英雄驶进市区。图:河南日报客户端

□记者 王春霞

继第一批16位白衣勇士归来之后,昨天下午49位白衣勇士凯旋,这是我市第二批从武汉返平的医疗队。市委、市政府在平安广场举行欢迎仪式,迎接英雄回家。市委书记周斌在仪式上讲话,市长张雷明主持,市委副书记葛巧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萍、市政协主席黄庚倜等领导出席。

两辆大巴载着49位英雄抵达平安广场。记者 李英平 摄

昨天下午4时,警用摩托开道,两辆大巴载着49位英雄抵达平安广场。“热烈欢迎最美逆行者胜利归来”“最美的天使,真正的英雄”……广场上温馨的条幅迎风舞动。身穿迷彩服的抗疫英雄走下大巴,医护人员迎上去,为他们佩戴绶带、敬献鲜花。

第二批返平医疗队是我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共计49人,其中市第二人民医院21人、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18人、汝州市人民医院10人。2月19日,49位医疗队员紧急集结,从鹰城白龟湖畔奔赴武汉抗疫前线。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他们精心诊疗、护理着每一位患者。

抗“疫”战士走下大巴车。记者 彭程 摄

周斌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向队员们载誉凯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仍然坚守在武汉的另外18名医疗队员表示亲切的慰问,称赞他们是为国为民的英雄,是无私无畏的英雄,是救死扶伤的英雄!希望载誉凯旋的队员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再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回到工作岗位上,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兼队长朱茜文发言说,在这30多天的抗疫中,全体队员共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39人,治愈出院31人,所有救治患者无一例重症转为危重症,实现了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要求,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市民的赞誉。

手捧鲜花、身披绶带的援鄂医疗队员向迎接他们的市民挥手致意。记者 李英平 摄

医疗队队员、市二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徐岩11岁的女儿王贻冉代表家属发言时说:“叔叔、阿姨,这些天我记住的一句话: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有的只是挺身而出、披上战袍的凡人,有的只是和妈妈一样的白衣天使……花已开,春已来,妈妈已经平安到家!”

 4名青年团员代表深情朗诵诗歌,向队员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仪式结束后,49位归来的勇士被护送至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开始14天的医学隔离和休养。

A2

用一座城的温暖欢迎英雄回家

市民夹道欢迎凯旋的英雄。记者  彭程 摄

□记者 燕亚男

 昨天下午,我市49位医疗队员圆满完成援助湖北任务凯旋,这是鹰城第二批回平的医疗队。市区建设路沿途站满了翘首以盼的市民,他们拉着条幅,举着标语,致敬“最美逆行者”。

当天下午1点多,得知援助湖北医疗队将在建设路东段兰南高速收费站下道,众多市民自发前往迎接。兰南高速收费站工作人员已在下道口两侧插上红旗。站长王学文说:“欢迎勇士们回家。”

“热烈欢迎援鄂医疗队英雄凯旋”“幸得有你 山河无恙 向援鄂医疗队致敬”……兰南高速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平顶山义工联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和一些4S店的员工也早早地拉起了欢迎英雄回家的横幅。

来自叶县的毛秋霞带着儿子和外甥女、洪庄杨中学的杜芳芳带着两个儿子和外甥,拿着小红旗早早地等候在路边。毛秋霞激动地说:“医疗队员为武汉做贡献,很了不起,带着孩子来是为了让他们感受一下现场气氛,向英雄致敬。”卫东区蒲城街道辛南村等村的村民也带着自备的小红旗,自发来到现场,欢迎英雄回家。

下午3点左右,挂着“英雄凯旋”条幅的两辆大巴车载着49位医护人员抵达兰南高速收费站,前往迎接的30多辆交警铁骑及警车编队护卫,一路鸣笛开道,从兰南高速收费站出口下站,沿建设路直达新城区市政大厦平安广场。

迎接英雄凯旋。记者 李英平 摄

“回来了!回来了!”“欢迎回家!”看到载着医护人员的大巴车驶出高速路口,市民朱兴莲和家人搀扶着76岁的母亲站在路边向车上挥手。朱兴莲家住市区园林路附近,他们是来迎接儿媳妇刘丽的。刘丽是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的主管护师,今年2月份,结婚不到3个月的她请战前往武汉。朱兴莲高兴地说:“儿子在平安广场接她,我们全家就来高速口了。她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我们为她感到自豪。”

“英雄们辛苦了,欢迎英雄回家”“热烈欢迎最美逆行者胜利归来”“平安凯旋 鹰城荣耀”……在车队经过的建设路沿线、平安广场,众多市民手持国旗、标语、自制的手抄报等,迎接凯旋的白衣天使。卫东区申楼街道办事处、新华区纪委监委、平顶山日报社等不少单位员工拉着横幅向返程的白衣天使致敬,市民们为抗疫英雄归来列队欢迎。

车队到达市公安局支队车辆管理二所时,警员们在路边整齐划一立正敬礼;在建设路与东环路交叉口附近,路边两个小朋友看到车队驶来,向白衣天使们敬起了少先队队礼,还有市民开车一路追随。车队已经走远了,还有不少市民站在路边挥动手臂,并拍照留念。

昨天下午,光荣归来的援助湖北医疗队成为平安广场的焦点。记者 李英平 摄

A3

现场侧记:英雄凯旋 留下感动一串串

昨天下午,7岁男孩刘清赫拿着牌子接妈妈,牌子上写着:“我照顾好了弟弟,你照顾好了武汉,我和弟弟都想你。” 记者 彭程 摄

□记者 王春霞

“花已开,春已来,妈妈已平安回来!”昨天下午,在我市援助湖北返平医疗队员欢迎仪式上,当11岁小姑娘王贻冉用稚嫩的童声代表家属发言时,站在医疗队员队伍中的妈妈徐岩禁不住热泪盈眶。经过30多天的日夜奋战,鹰城前往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二批49位勇士终于回家了。亲人相见泪湿眼眶,多天的思念之苦在这一刻化为甘甜。

丈夫手术刚出院 鲜花献给妻子

昨天下午的平安广场,成了鲜花和红旗的海洋。平顶山燃气公司的边晓勇怀抱一大束鲜花,在人群中等候自己的妻子吴艳芳。吴艳芳是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也是此次返平勇士之一,而边晓勇经历了一场手术,刚刚从医院出来。

2月19日,吴艳芳随队赴武汉后,照顾孩子的重任全落在了边晓勇肩上。边晓勇2月底突发腹痛,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腹腔出现感染,被推进了手术室,姐姐和外甥赶到医院照顾他。怕妻子担心,他一直没敢告诉她。直到吴艳芳打电话发现女儿被托付在同事家里,才知道了实情。边晓勇安慰着急的妻子:“这也不是啥大病,有亲戚们照顾,孩子也很懂事,你就放心在武汉抗疫吧!”仪式结束后,边晓勇挤到前面,将鲜花递到吴艳芳手中。吴艳芳的双眼瞬间湿润了。

欢迎仪式上的英雄们。记者 彭程 摄

7岁小男孩:我照顾好弟弟,你照顾好武汉

7岁小男孩刘清赫和爸爸刘丹一起赶到仪式现场,欢迎妈妈魏秋瑾。小清赫的手里举着一个自制的欢迎牌,牌子四周贴着他照顾弟弟的照片,中间写着:“亲爱的妈妈,我们都做到了,我照顾好了弟弟,你照顾好了武汉,我和弟弟都想你。”

魏秋瑾是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一名护师,丈夫刘丹则是这家医院的一名验光师。他们的大儿子7岁,小儿子不到两岁。刘丹欣慰地说:“我告诉儿子武汉生病了,妈妈去照顾武汉了,这句话他就记住了。这段时间,儿子长大了懂事了,会喂弟弟喝奶,弟弟尿了他就赶紧擦地板。”

为英雄们献上鲜花。记者 李英平 摄

亲友团来了十几位 

市二院呼吸科主管护师勾迎杰是此次返平的抗疫英雄之一。她的父母、孩子和亲友,一共十几口组成亲友团来到仪式现场欢迎她。

勾迎杰的母亲丁桂花怀抱着两岁的外孙,激动得直掉泪。勾迎杰的父亲半是嗔怪半是心疼地说:“走时流泪,现在终于回来了,还是流泪。孩子上前线,是为党为国家出力,我们一家非常支持。”

勾迎杰撇下5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奔赴武汉抗疫战场,将孩子撂给父母照顾。她的女儿孟宸冉手里捧着一束花,牌子上面写着:“妈妈,我爱你!”小宸冉指着手里的花解释道:“前面这朵向日葵代表妈妈,妈妈很勇敢,后面这两朵康乃馨代表我和弟弟。”

亲友团迎接英雄。记者 李英平 摄

小哥儿俩带着画迎接爸爸回家

□记者 燕亚男

昨天下午,在市政大厦平安广场的欢迎仪式上,两个小男孩吸引了众人的眼光,他们拿着一幅画欢迎爸爸回家。

哥哥叫王敖钦,今年7岁多,弟弟叫王敖麟,今年4岁。他俩是跟着妈妈侯晓歌一起来迎接爸爸王建文的,下午1点多就来到了平安广场。在欢迎仪式上,王敖麟看到了爸爸,高兴地边挥手边喊“爸爸”。王敖钦则拿着他准备送给爸爸的画站在妈妈身边,画面上的爸爸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胸前写着“中国医生”,还有一颗爱心。画面的右上角是一面五星红旗,下面写着“抗击疫情”“爸爸,您是我心中的英雄,我们爱你”。

据了解,王建文是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2月19日,王建文作为该院援鄂医疗队队员前往武汉。侯晓歌也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工作,疫情期间上班的时候,两个孩子跟奶奶在家。大儿子很懂事,会带着弟弟一起玩,哄弟弟睡觉。“孩子们都想爸爸了,得知爸爸回来的前一天,就要给爸爸准备礼物。昨天就开始画了,改了好多次,今天一大早起来还在画,还说没画好。”王建文看到儿子的画,特别感动。

3月31日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摄制: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      部分素材来源于医疗队

A2

18位英雄最早出发最晚归

□记者 王春霞

警用摩托车开道,护送从武汉回来的抗疫英雄。本报记者 禹舸 摄

天使执甲,载誉凯旋。昨天,又有一批抗疫英雄踏着春风归来!昨天下午,市委、市政府在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举行仪式,欢迎第三批返平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回家。至此,我市派往武汉的三批医疗队83名队员全部平安返回。市委书记周斌在仪式上讲话,市长张雷明主持,市委副书记葛巧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萍、市政协主席黄庚倜等领导出席。

昨天下午3时,一辆大巴载着18位英雄抵达宁洛高速平顶山新城区站,警用摩托车开道,出站口外青年志愿者和市民挥动着小红旗夹道欢迎。随后,大巴由警车开道护卫至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早已等候在这里的医务人员为英雄们佩戴绶带,敬献鲜花。

此次返平的医疗队是我市派出的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是出发最早、归来最晚的队伍。这批医疗队共有18名队员,来自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其中临床医生5名,护士12名,感控人员1名,平均年龄34岁。自2月2日出征后,这支队伍一直战斗在武汉抗疫前线中的前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在欢迎仪式上,周斌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平煤神马集团党委和全市人民,欢迎医疗队胜利归来,平安回家,是真正的英雄,是最美丽的天使,是新时代出彩平顶山人,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控科主任曹飞发言说,58天以来,全队共收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70余人,康复出院57人,部分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转科治疗,治愈率和病人满意度在院区23支国家、省医疗队中名列前茅,同时确保了医务人员自身的安全,圆满完成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任务。58天以来,全队团结协作,克服了困难,充分展现了这是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队伍。

昨天,18名从武汉返平的医疗队员合影。本报记者 禹舸 摄

仪式结束后,18位英雄将在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开始14天的医学隔离和休养。

A3

现场侧记:抗疫英雄,带给我们最多感动

□记者 王春霞

孩子们拿着自己的画迎接父母。本报记者  彭程 摄

作为我市出发最早,归来最晚的一支队伍,昨天下午,我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18位勇士从武汉凯旋。不少得到消息的市民,早早赶到宁洛高速平顶山新城区站出站口、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等候,欢迎平安归来的英雄。

夹道欢迎 礼赞英雄

昨天下午两点多,宁洛高速平顶山新城区站出站口,市公安局的警用摩托队列队整齐,只等着为英雄护卫开道;平临高速的职工们着装整齐,列队欢迎;团市委的青年志愿者、蓝天救援队及市义工联的志愿者来了,扯起条幅,挥动小红旗;返平医疗队员周俊贞的亲友团扯起条幅早早来此等候,亲人已离家58天,他们多想早一点见到亲人;大河网鹰城印象的网友也来了,他们手捧鲜花,要献给返平医疗队员曹飞……

下午3点刚过,一辆大巴载着18位英雄来了,欢迎的队伍开始欢呼起来:“热烈欢迎,英雄凯旋!”大巴车上的英雄们激动地向窗外挥手示意,随即警车开道,驶往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

请您吃棒棒糖。本报记者 禹舸 摄

未来路两侧,平顶山学院、平顶山市消防支队、市国家安全局等多家单位自发组织人员列队欢迎英雄回家,有的敬军礼、有的挥舞小红旗,许多市民自发在路边欢迎,举着手机录像,生怕错过一个激动人心的镜头。

3时25分,大巴车驶入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会议厅前,等候在这里的市四大班子领导、几家医院的医务人员、返平医疗队员的亲友们立即欢呼起来。英雄们依次走下车,医务人员为他们佩戴绶带,并敬献鲜花。

先期归来的抗疫勇士在隔离地的窗口手持国旗欢迎回家的同事

欢迎仪式隆重而热烈。时隔58天,再次相见的同事、亲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小朋友“妈妈”、“爸爸”的喊声不绝于耳,亲友、同事用鲜花、绘画、歌声等方式欢迎英雄回家。

《真心英雄》送给真正的英雄

英雄和同事一起手比爱心。本报记者  彭程 摄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再没有恨,也没有了痛,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欢迎仪式刚刚结束,会场的一角便响起了《真心英雄》的歌声,只见一群白衣天使围着两名刚刚归来的抗疫英雄合唱这首歌。这两位抗疫英雄是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的邓跃平和吉亚芬,两人手捧鲜花,跟大家一起唱着。同事们手举着两人的相片,打着横幅:“邓跃平,欢迎回家,你是我们的骄傲!”唱完《真心英雄》,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英雄汇报“我们圆满完成任务”。本报记者 禹舸 摄

护士景苏屹一边用自拍杆举着手机摄像,一边对记者说:“是我提议大家一起唱《真心英雄》的,因为他们(抗疫勇士)是真正的英雄,这首歌最能表达我们此刻的心情!”

A4

58朵玫瑰,最美的花献给最爱的你

盛先生向妻子献上玫瑰   本报记者  彭程 摄

□记者 王春生

昨天下午,我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18名英雄凯旋在即。在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会议厅前,闻讯赶来的众多市民静静等待英雄归来。等候的人群中,一位青年男士手捧一大束鲜艳的红玫瑰,显得引人注目。

 “这么多玫瑰,有多少朵?”    

“58朵。”    

“为什么要选58朵呢?”    

 “我妻子去武汉参加抗疫到今天正好是58天了。”    

男士姓盛,33岁。盛先生说,妻子吉亚芬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呼吸科工作。今年2月2日,吉亚芬成为我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参加抗疫工作。“说心里话,她在抗疫一线这么多天,我一直很挂念,但这是她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我得支持。”盛先生说,妻子前往武汉后,他要担负起照顾两个女儿的担子,“大女儿今年7岁,小女儿不到3岁,好在两个女儿都很懂事,也很听话。”

现场,除了盛先生为妻子精心准备的58朵红玫瑰外,大女儿还给妈妈带来了自己画的一幅画,画上有三颗红心,红心上面是妈妈的画像。“这表示我和爸爸、妹妹都爱妈妈。”大女儿说道。    

下午3时许,凯旋的英雄们乘车来到了欢迎现场。简短的欢迎仪式后,盛先生和女儿一起走上前,把准备的鲜花等礼物献给了载誉归来的吉亚芬。    

“他送我这么多玫瑰,这还是第一次。真的是很开心!很感动!”在现场,接到鲜花的吉亚芬开心地说。

----------------------------------------------------------------------------------------

“最强亲友团”拉横幅迎接可莉君

可莉君庞大的亲友团     本报记者  彭程 摄

□记者 邢晓蕊

“可莉君!可莉君!”昨天下午3点多,我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平安到达鹰城,队员可莉君的父母、哥哥、姐姐等30多位亲友拉着横幅、举着牌子,大声呼喊可莉君的名字,把她激动得泪花盈面。

当天下午近3点,在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前,有一个“最强亲友团”——他们拉着长长的横幅,举着印有可莉君大幅照片的牌子。“我们都是可莉君的亲人,今天来了30多人。”“团长”是可莉君的母亲楚玉变,她看向女儿归来的方向,眼中热泪盈盈。

可莉君是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的一名主管护师,是我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我有3个女儿、1个儿子,可莉君是我的小女儿。从小这个闺女都听话,从不叫我操心。她去武汉救人,是做善事,我可支持。这都差不多两个月没见闺女了,急得很。”71岁的楚玉变说着,抹起了眼泪。自打女儿去了抗疫一线,她的一颗心就揪紧了。“担心闺女的安全,又不敢打电话询问,怕耽误她工作,老是掉眼泪。只能天天在家祈祷:中国平安,武汉平安,闺女平安!”

当援鄂医疗队队员乘坐的车辆驶来时,可莉君的亲友一起大声呼喊她的名字。车上的可莉君看到了妈妈和亲友,眼泪哗哗流下。

“鹰城以这么高的规格迎接我们,家人们也都来接我了,真是太激动了。”可莉君哽咽着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重症病房,她每天要穿着防护服工作6个小时,其间不吃不喝,时常精疲力尽,“每天都像是在战斗,队友间每天都相互打气”。

可莉君的侄女可怡萱、外甥杨森都学的是护理专业。“我很佩服小姑,以后我也要成为小姑那样的白衣战士。她支援武汉,为国家奉献力量,我为她骄傲。以后,我也会像她那样治病救人。”可怡萱说。

----------------------------------------------------------------------------------------

“超人妈妈,欢迎回家”

“超人妈妈,我们来了。”  本报记者 禹舸 摄

□记者 燕亚男

昨天下午,在欢迎仪式上,6岁的翟瀚夫和爸爸、弟弟一起穿着亲子装来迎接妈妈翟毕险,同行的还有孩子的姥姥、姥爷。翟瀚夫的手里拿着一幅画,上面写着“超人妈妈,欢迎回家”,画面上画着他们一家四口的头像,旁边还画有小爱心,下面是一些花草图案。

翟毕险是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师,看到家人的一瞬间,她泪流满面。翟瀚夫一直哭个不停,3岁多的弟弟也一直喊着“妈妈、妈妈”。孩子的姥姥说:“两个孩子知道妈妈要回来了,特别高兴。翟瀚夫今天上午跟姑姑一起准备了这幅画,还专门换上了亲子装来接妈妈。这套亲子装是毕险买的,他们三个都穿了,毕险的衣服我带着呢,还没有给她。”

A5

拨云手指天心月 白衣执甲英姿飒

队长康茹:救治的患者已有57人康复

康茹

□本报记者 王春生/文 彭程/图

昨天下午,在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英雄归来欢迎仪式结束后,该医疗队队长康茹被众多亲友、同事围拢。她说,此次参加援鄂医疗队,与队员一起救治了很多病人,她深感荣幸。

康茹今年38岁,是市二院感染性疾病科主管护师,已在护理岗位工作了18年。今年2月2日,康茹加入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并成为队长。在赴武汉抗疫的58天时间里,康茹参与治疗的患者中,有57人已康复出院,她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而“火线”入党。

康茹的自述——

义无反顾赴前线

春节前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市二院感染性疾病科立即进入一级状态,作为发热门诊前沿阵地的一名医务工作人员,我每天需要全副武装,协助护士长做好外围协调、培训指导临时抽调人员、清洁消毒、废物处理等工作。因为怕上厕所浪费隔离衣,值班时我从来不喝水。

疫情日趋严峻,我毫不犹豫地递交了请战书,决心成为我市援鄂医疗队的一员。2月1日,省卫健委传来号令,我剪掉心爱的长发,和其他队员经过简单培训后迅速集结。2月2日上午,我们踏上了驰援武汉的征程。

即使全副武装,病人也能认出

我们医疗队援助的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这里收治的都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作为医疗队队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我要保证把所有队员平安带回去!

初到武汉时,紧张的抗疫气氛和严肃的战前培训让大家有些惶恐不安。进入病区后,新环境、新工作流程、新仪器、厚重的防护服、近视镜叠加护目镜和面屏、三层乳胶手套……我和战友们克服困难和压力,全身心投入工作。为了缓解队友的紧张心理,我总是一边提醒大家严格做好防护,一边鼓劲儿加油。

防护服内满身的汗水、脸上深深的印痕、耳朵牵心的勒痛以及护目镜里的“雾里看花”,渐渐成为我们的日常。输液、换药、静脉采血,守护病人成为我们的习惯。

重症患者没有陪护,我和队员们不仅要时刻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还要做好记录,监测生命体征,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打水、送饭、清理排泄物,常常累得筋疲力尽。

我管理的患者中有一位70多岁的阿姨,每次上班,我都会帮她翻身、拍背,教她在床上进行四肢功能锻炼,以预防肌肉萎缩。3月4日晚,阿姨的高流量吸氧治疗仪撤出,改为鼻导管吸氧,血氧饱和度为100%。我替阿姨高兴,但并没有放松警惕:每隔一小时就去帮她翻身,持续心电监护记录各项生命体征,更换尿袋,清理粪便,直到她安然入睡。

因为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病人一般认不出我们,但这位阿姨认得我,她说是听我的声音听多了。

参与救治的患者已有57人康复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月19日,我和队友们受到了省卫健委的通报表扬。2月29日,我和另外8名队友被组织批准“火线”入党,这是我一生中最骄傲与光荣的一天。

按照要求,援助工作满一个月可以进行休整,但我和队友们请战继续坚守岗位。3月5日,我们在“请战书”上签名并按上指印,继续在武汉抗疫最前线并肩作战,直到今天回到市里。58天里,我参与救治的患者有57人康复出院,看着他们一个个康复出院,我很欣慰。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工作之余好好陪陪家人,特别是我的女儿,她今年10岁,上小学四年级。我离开平顶山时就有半个多月没见孩子了,今后我要好好地陪陪她。

----------------------------------------------------------------------------------------

无惧尘土满征衣 凯旋只在春风里

感控专家曹飞:用心为大家提供防护

        曹飞

□本报记者 燕亚男/文 禹舸/图

昨天下午,得知曹飞要回来,曹飞的妹妹曹向军、父亲曹杰带着他的一双儿女早早来到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迎接。曹飞是市一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医院感控科的主任。

下午3点多,当曹飞随着医疗队出现在欢迎仪式上时,6岁多的曹晨一和妹妹都伸着头在人群里寻找爸爸。68岁的曹杰也踮着脚寻找,看到儿子曹飞,他不禁红了眼眶,说:“孩子特别想爸爸,每天都喊着曹飞的名字,视频时也说要去武汉找爸爸。”欢迎仪式结束后,曹晨一把自己画的画送给了爸爸,上面是爸爸在医院楼前跟病毒对战,旁边还有救护车。曹飞看到家人特别激动,却只能远远地对儿子说:“等爸爸把小朋友的病看好了,再去接你。”

曹飞的自述——

最初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

2月2日上午10点,我当时正在医院给市传染病医院的医生上培训课,突然接到要去武汉支援的通知。11点30分就要出发,课程结束后,我赶忙回到科里进行工作交接,同时给家人打电话帮我准备衣服。由于时间仓促,我只简单带了几件衣服和电脑就出发了,去机场的路上才给远在新乡医学院工作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

当晚8点多我们这支来自洛阳、郑州、安阳等地共135人的医疗队抵达武汉,当时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刻。等我们在酒店安顿好,已经晚上11点多了,又紧急召开了工作会,躺到床上都后半夜了。第二天上午9点多,我们就赶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7东病区进行工作对接,当时医院有51个新冠肺炎患者,18个病危,33个病重,最多时上了15个呼吸机。

第一周时,我甚至做好部分队员可能被感染的思想准备,因为大部分队员都没有进过隔离病房。时间紧任务急,我们只能冒着高风险,边工作边培训。每天我带着队员们到医院,帮他们穿上防护服、护目镜等,送他们进入隔离病房,再穿上防护服跟着他们进去,看到谁的护目镜、鞋套掉了,就赶快补救。等换班时,我再提前出来,帮他们做消毒,接着给下一批接班的队员穿防护服。压力很大,刚开始一天最多也就休息三四个小时。

等队员们渐渐熟练后,情况才有了缓解。作为随队感控专家,我依然坚持对每班医护人员的防护用品穿戴情况进行核查,并增加进入病区的频次,以便发现医护人员可能存在的暴露并及时处置。

最开心的是看到病人出院

在隔离病房,医护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每做一个动作都要费好大力气,面对面说话几乎都是用喊的。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一进病房就啥都忘了,眼里只有病人。

有一位腿部截肢的新冠肺炎病人转到我们所在的病区时,在外科工作过的我,主动给患者换药。平时十几分钟就能换好的药,在穿着防护服、戴着三层手套和两层口罩的情况下,用了一个小时,换完药我整个衣服都湿透了。

每天最开心的就是看到病人出院。“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你们伸出援助之手”“你们给了我们活下去的信心”……每当看到一封封充满着感激之情的书信,我都特别感动。3月25日,我所在的病区正式闭区,内心感慨万千。近两个月来,我们病区共收治危重症患者70名,已有54名患者康复出院,为9名患者办理了转科手续。50多个日日夜夜,其间种种,值得我回味终生。

在医院,每天最想念的是家人,尤其是儿子,从断奶开始都是我带着他,这是我们分开最久的一次。每次视频他都会问我在哪里,我说在为小朋友看病。今天终于回家了,看到家人,心情特别激动,正是有了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我才能安心在前方做好抗疫工作。

A6

衣带渐宽终不悔 苦尽甘来为君安

周俊贞:克服种种艰辛,守护一座城

周俊贞

□本报记者 吕占伟/文 彭程/图

昨天下午3点半,大巴车刚驶进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院内,援鄂医疗队队员、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ICU护士长周俊贞的丈夫宋冬强就开始搜寻妻子的身影。

宋冬强和母亲、儿子已在此守候近两个小时了。

宋冬强在市粮食局下属某单位上班,他有近两个月没见到妻子了。“一开始想着就去一个月或者一个半月就回来了,没想到在那边这么长时间。”

“妈妈,欢迎您回来,您一定要好好休息,保重身体!”周俊贞的儿子、在我市上小学5年级的宋尔凡举着一张心形红纸让妈妈看。

“最近,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过一篇带音乐的文章,文章里有一线抗疫英雄闪亮的名字,我看后忍不住流泪了。”宋冬强说,儿子也思念妈妈,挂念着她吃饭没有,睡眠咋样,饭菜可口不,啥时候能回来……

宋冬强说,妻子出征武汉后,他一直绷着一根弦儿,扳着指头数日子,总算把她盼回来了。

“好好在这里休息吧,家里的事不用操心,等着接你回家那天!”宋冬强对周俊贞说。

周俊贞的自述——

主动请缨 出征抗疫

面对此次突发的疫情,我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2月2日,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的5名护士肩负使命踏上征程。

我们支援的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7病区,该病区以收治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为主。

身在武汉抗疫一线,我们值一次班是6个小时,但有时常常忘却了下班时间。2月5日凌晨3点,我们正式进入隔离病房值班,当天连续奋战了10个小时。

我们3个人负责24张病床,在平时这个工作量不算什么,但是,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上两层乳胶手套,腿脚、手指都不灵活。短短3个小时,汗水已经湿透衣服,鼻梁被眼镜、护目镜压得没了知觉,内层乳胶手套湿得难以脱下。我们值班期间还要求自己滴水不沾,尽量不去厕所,节约医用物资。

克服困难 艰辛自知

初到武汉,我们还未来得及休整就立即进入病区收治病人。从两天之内所有的床位收满,到后来一个接一个的病人治愈出院,其中的艰辛只有我们自知。最初,我们饮食不习惯,就努力去适应;头发长了影响防护,就剪短;睡眠差了,就想办法放松;防护装备带来极度不适,就努力克服;病区环境设备不熟悉,就一遍遍转病区看设备;电脑操作系统完全不同,就重新学习。

和病人沟通听不懂武汉话,我们就用心倾听,耐心打手势;病人无力翻身,我们就隔一小时把他们抬起来翻一次身;病人卧床不起,我们就帮助他们清理大小便;病人想吃水果,我们就把发的水果带给他们吃;病人心情焦虑,我们就及时做心理疏导……

其间,有位女性患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我每天上班都会往她床边多跑几次,给她喂水喂药,帮她更换尿不湿,并鼓励她配合治疗。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患者的病情好转,肌力逐渐恢复,我和队友就搀扶她下地行走,帮她做康复。

此外,我们还认真学习当地方言,仔细聆听患者诉求,耐心为他们做心理辅导。经过医护团队的密切配合,截至3月25日,伴随着最后一位患者康复出院,我们病区收治的70名危重症患者中,康复出院57人,顺利转出9人。

来的时候一腔热血,义无反顾,走的时候依依不舍,诸多留恋。这座我们守护过的城市、一起拼过命的战友和英雄的武汉人民,一切都值得铭记。

----------------------------------------------------------------------------------------

不悔征程坎与坷 卫我华夏一脉同

李晓峰:手臂上的印痕是我的军功章

李晓峰

□本报记者 邢晓蕊/文 禹舸/图

李晓峰是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是一名责任心爆棚的90后。当武汉疫情肆虐时,身为党员的他第一个向医院递交请战书驰援武汉。

2月2日,他和医院另外3名医务人员一起奔赴武汉。“大灾大难时,百姓撤退,医务人员不退!此次武汉之疫不胜,我们也绝不返平!”初到武汉,他就发出了铮铮誓言。

白衣执甲,勇往直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7病区就是他和队友们的战场。经过近两个月的奋战,他和战友们将一个个危重病人从死神手中救回。右手臂上被防护手套勒出的一块黑色印痕至今还在,他将其视为特殊的军功章。

如今,胜利凯旋,李晓峰的心情无比激动。看到儿子的一刹那,李晓峰的父母热泪长流。她的大姐李晓星激动地冲上去,要给弟弟一个拥抱,李晓峰连忙往后躲,拍了拍姐姐的胳膊,不擅于表达感情的他解释说自己还要隔离14天才能回家。

“爸妈,我没事,你们回去吧。”短短的见面后,李晓峰告别亲人,和队友们赶往隔离地点。

李晓峰的自述——

战“疫”打响 勇往直前

武汉疫情暴发后,我作为党员第一时间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经上级领导批准,我和3位同事被编入河南省第二援鄂医疗队,于2月2日奔赴湖北疫情防控一线。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是一个专门收治危重症确诊患者的医院。我是医疗小组唯一的男同志,还是临时党支部的组织委员。病人多,压力大,有时我一着急,护目镜就蒙上了一层雾。我告诉自己一定要静下心来,记录好重点病人的注意事项,慢慢地护目镜里的雾变成了小水滴,开始往脸上滴,巨痒无比,我们只能忍着……

为更好地治疗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血液透析室护士长邀请各省医疗队具有CRRT经验的护理人员加入“护肾队”,我有幸加入这支光荣的团队。

不顾安危 救治病人

2月7日,17病房的老先生不配合治疗,扯掉了心电监护、无创呼吸机,大小便失禁。我和队友相互配合,给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并更换床单、被罩。老人听力不好,我们基本上都是嘴贴耳进行沟通。2月9日,另一病区的老太太蹲在厕所马桶上起不来了,我急忙赶到搀扶她。老人无意间把我的防护屏碰掉了,我顾不上防护屏,先把老人扶到床上,进行吸氧治疗。看到老人呼吸、心率明显改善,我才放了心。

深夜的病房灯火通明,忙碌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忙碌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在这个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我们必须像战士一样向前冲。

作为“护肾队”的一员,我每天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工作。由于过敏,胳膊肿了,还出了许多小疹子,奇痒无比。不过,一进入病房,就顾不得这些了。每当我听到“上机成功,病人有救了”的时候,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太感谢河南的医护人员了,是你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从异乡来到了武汉,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救治我们,虽然记不得你们的面孔和你们的名字,但是你们的笑容让我终生难忘。”一位病人出院时说的话让我热泪盈眶。

一线抗疫的经历,对我是一次历练,更是一种职业荣光,我的专业技术和实践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也让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将来,若有战,我仍会第一个站出来,战必回,战必胜!

A7

停杯投箸不能食 还家未曾忘大义

刘艳辉:我的心始终被患者牵着

刘艳辉

□本报记者 吕占伟/文 彭程/图

昨天下午3点半左右,在平煤神马集团职工休养院内,擎着横幅、旗帜、人名牌,在此翘首已久的医护人员和家属终于迎来了自家英雄的归来。

37岁的援鄂医疗队员刘艳辉是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以下简称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我省赴武汉第二批医疗队医师组副组长。刘艳辉的女儿刘欣怡看到爸爸下车后,激动地在人群中喊“爸爸”。

合影时,戴着口罩的刘艳辉一再叮嘱妻子王晶晶和女儿与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你瘦了!”留着平头、身材不高但很健硕的刘艳辉望着眼前身材娇小的妻子说。

王晶晶是总医院的一名护士。“我们都有两个月没见到你了。”王晶晶嘴里嘟囔着,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刘艳辉叮嘱女儿在家好好听妈妈的话,帮忙照顾好弟弟。

刘艳辉的自述——

到武汉后“压力山大”

2月2日,作为省级医疗队第二梯队成员,我和我市15名队员奔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支援的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该院分12个病区,以收治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为主。我主要负责C7病区的诊疗安排,是C7病区的诊疗负责人,一直处于战时状态。对我来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刚到武汉,除了面对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我们的队员还遇到了心理和身体的不适,焦虑睡不着觉的医护人员很多,还有一些医护人员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好在这些问题很快就被克服了。

他们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在武汉期间,我印象深刻的患者有两个。

3月上旬,一位80岁的老先生有既往心梗病史,体内放有支架,属于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例。交班时,我听说这个病人没有力气,意识比较淡漠。经过检查,我发现他的肚子很胀,叩击有压痛、反跳痛,这都提示患者存在急腹症。当时是晚上7时,我跟同济医院的支助中心联系后,8时30分,同济医院来了两名医务人员,我们把老人抬到床上,做了CT后,发现老人患有肠梗阻,还有低钾血症。经过及时补钾,老人病情得以好转。

还有一名20多岁的男青年,属于新冠肺炎的重症偏轻情形。入院治疗9天后,他仗着自己年轻加上思女心切,提出要出院,但他还达不到出院标准,我们拒绝了他的请求。情绪激动的他拿出一把小刀想要威胁护士,当时我就开导他:“你即使出院了,回去后要隔离14天,还是不能马上见到女儿。”我跟他聊了一个小时后,终于说服了他。没过几天,他终于治愈出院。

刚到武汉的头两周压力真是大,2月19日,我们病区第一个病例出院了,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往后的治疗越来越顺利,大概到2月23日,病区迎来了从“人等床”到“床等人”的转变,我们的治疗压力大大减轻。

从2月2日到2月28日,我们负责的C7病区共计收治危重症、重症新冠肺炎患者60人,为10名重症患者办理了出院手续。

经过53天的持续奋战,抗疫取得重要胜利!3月25日,我们所接管的病区正式关闭。当天下午进行病区终末消毒后,队员进入休整状态,为返程做准备。

----------------------------------------------------------------------------------------

慈母赴鄂为家国 稚子牵挂念亲恩

张亚平:江城抗疫是我一生记忆

张亚平

□本报记者 王春霞/文 禹舸/图

“晨晨,我是妈妈,叫妈妈……”时隔50天,张亚平面对1岁儿子重复着这样的话,却发现儿子只是朝她看了一眼,就迅速地扭向别处,再也不看她。

尽管孩子的保姆一再给孩子解释,孩子仍然没有认出面前的人就是妈妈。张亚平的泪水禁不住涌出了眼眶。

4岁的大儿子则摘了一朵野花送给张亚平,并不顾一切冲过来,喊着妈妈抱住她的腿。她不敢抱儿子,丈夫上前把孩子拉开,孩子哇哇哭了起来。

这是发生在昨天下午第三批返平抗疫勇士欢迎仪式上的一幕,令人泪目。

张亚平是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2月11日,作为我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候补队员,她“强行”给不满1岁的儿子断了奶,毅然踏上了出征之路。

张亚平的自述——

有点后悔没有写遗书

我是二院呼吸科一名主治医师,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儿子4岁,小儿子1岁。

我是我们科两名党员中的一个。疫情发生后,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但组织上考虑我在哺乳期,有些犹豫。所以2月2日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出发时,我没有赶上。

随后,我又写了请战书,表示已安排好孩子,做好准备了。为了能全身心投入抗疫,我剪掉了长发,并为小儿子断了奶,小儿子当时差几天才满1岁。

当天,我和来自全省的11名队员一起驰往武汉,一路上气氛有点凝重。当傍晚抵达武汉的时候,看到原本应该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空无一人,我有点后悔没有写遗书。但是既然来了,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武汉人是特别知道感恩的

到达武汉的第二天,接受防护培训后开始上岗。我们被安排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我和队友服务的病区50多张床位住满了,全是重症或危重症患者,很多是聚集性发病。因此,除了医学上的救治,心理上的疏导和支持也很重要。

我们病区第一个病人治愈出院时,正好我值班,我送他出院时,拍了一个短视频,后来被选入同济医院宣传片了。这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他出院的时候,给我们写了一封真挚的感谢信。

我们病区最后一个病人也是我参与救治的,他是一名50多岁的男子,刚来时非常焦虑,治疗过程很曲折,但最终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一次,我外出买药的时候顺便给他买了两盒药,他非要给我钱,我没要,全国那么多人为武汉捐款捐物,这点事不足挂齿,他非常感激。

不来将是一辈子的遗憾

在武汉的日子,最牵挂的是孩子和父母。不轮班的时候,我和孩子视频,逗他说话,生怕他把我忘了。没想到,回来的时候,他还是把我忘了,那一刻心里真的很难受。可是,孩子长大就会明白的。相信将来谈起这段经历,他们会为妈妈感到自豪的。

我父母很感性的,我在武汉都不敢跟他们视频,怕他们看着我难受。我知道父母的心每天都是揪着的,现在我平安回来了,他们的心也该放下了。

最大的感受是,这次抗疫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国家的强大。参加这次抗疫一点也不后悔,幸亏我来了,否则将是一辈子的遗憾。

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平顶山晚报视频号、抖音号!

长按下图识别关注平顶山晚报视频号

平顶山晚报抖音号:pdswanbao

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平顶山晚报视频号、抖音号!

长按下图识别关注平顶山晚报视频号

平顶山晚报抖音号:pdswanbao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