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特殊儿童学校(教师对于特殊儿童的爱护三亚“90后”特教教师兰静用“三心”呵护特殊儿童)
课堂上,兰静绘声绘色为孩子们上课。记者 黄珍 摄三亚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兰静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或患有自闭症、或患有唐氏综合症、或患有各类残障。
五载特教路,她已从一名“菜鸟”教师,成长为深受学生爱戴、家长认可的特教教师。她撰写的《轻中度智力障碍学生青春期性教育对策研究》论文获得省级比赛一等奖,先后荣获省级课堂比赛一等奖、二等奖。
一人分饰多角
只为点化孩子们的心灵 28岁的兰静来自新疆,2016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儿童康复专业毕业后,来到三亚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从教以来,一直担任启智班级语文教学任务。上课时,她声音洪亮、情绪饱满、感染力强,学生们都很喜欢她的教学方式。“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不一样,需要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兰静说,特教教师要分饰老师、家长、康复师等数个角色,在课堂上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常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穿衣动作,我们要慢慢教一个多月,孩子们才学会。”兰静的班上有12名学生,她和2名教师、1名生活老师一起照顾这些孩子。很多孩子最初入学时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会,课堂上,帮助孩子们掌握生活技能成为特教教师的职责所在。喝水、排队、认识自己……每一项,兰静都要耐心引导。有时候,孩子们的情绪上来了,会在教室里大喊大叫。“我们不能急,要慢慢来,只有现在慢了,孩子将来才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被更多的人接纳。”这时,兰静只能一遍又一遍,耐心协调引导孩子。课后,兰静还要扮演者孩子们生活“保姆”的角色,一个一个带孩子们上厕所、喂水。“作为一名特教教师,哪个没有给孩子擦过屁股?又有哪个没受伤过?”兰静感叹。与普通老师不同,特教教师对孩子既要忍得,又要懂得。因为心中有爱,兰静从不介意孩子们的举动,而是通过个性化引导,对孩子给予充分共情。“特殊学生的沟通、自理以及理解能力比较弱,注意力不集中,正常孩子学一两遍就会的内容,他们需要一二十遍。”为了更懂得这些特殊孩子,兰静利用课余时间考取了手语证、育婴师证等,坚持分层教育、个别化教育和潜能开发教育。“班里的孩子年龄、智力、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为了达到最佳训练效果,我们必须熟知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特长,针对性地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兰静说,对患有智力障碍的学生,特教教师更注重加强学生的生活与文化课程教育,让他们最终能适应社会能更好的生活;对患有肢体障碍的学生,则要进行灵活多样的运动康复练习。比如要上好一堂语文课,特教教师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备课,没有现成的课本,要自己选定主题、收集素材,充分考虑特殊学生的阅读理解、书写等能力比普通孩子差等情况,才形成特教教师独有的教案。兰静喜欢制作各种卡通教具,通过有趣的卡通形象,吸引学生们的注意,让课堂教学更好地进行。兰静还结合实际生活需要,为学生们设计生活情境课,让孩子们学会就医、看电影、逛超市等,为他们融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学生们对货币没有概念,她就设计“代币奖励”课堂,鼓励学生们通过打扫卫生、遵守纪律等方式,赢取“代币”,帮助他们懂得劳动换取工资、劳动创造价值,更好地促进社交互动能力。“会不会感觉当特教教师没有成就感?”当有人问起,兰静坦承:“刚开始很灰心,也自责,觉得是不是自己方法不够好。后来发现,面对这些孩子,要很有耐心,还要够乐观,用乐观的心去感染他们,我们才能真切看到孩子们的点滴变化。”
懂孩子更懂特殊孩子
愿他们被世界温柔以待 在特教教师的专业引导下,入学一年后,很多特殊儿童的行为逐渐发生好的改变,但一个假期过后,不少孩子就会遗忘掉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一切归零。遇到此种情况,兰静和她的同事们不会对孩子进行谩骂指责,而是再一次从零开始慢慢引导,从基础生活习惯到日常礼仪,如此循环往复,毫无怨言。10岁的布布是个唐氏综合症患儿,刚入学时性格比较封闭,很少和别人交流,而且总是默默哭,语言表达上只能说简单的文字。“我们一开始只能通过眼神和表情来猜测她的想法。”为了让布布能取得进步,兰静专门给她上个训课,从语言、行为、认知等方面进行训练。对普通人来说,问好、答话是家常便饭,但让布布说一句“你好”,就得反复教导许多遍。如今,经过3年多的耐心教导,布布能背诵20多首古诗,还会做简单的算术,家人都为布布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从事特教工作五年来,兰静有过委屈,但更多的是喜悦,很多像布布一样的学生,让她一次次感受到人性的美好,自豪于自己的特教教师职业。“看到这些特殊的孩子,内心就变得柔软,我愿意用爱心帮助他们不断成长、快乐成长。”兰静说,她会把特殊教育当作人生事业,用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帮助更多的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也希望他们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来源:三亚传媒影视集团注意: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