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对未成年什么保护(如何爱护未成年儿童对于保护未成年人这件事,我们普通人能做些什么?)

悲剧频发,加强对未成年人群体的关注迫在眉睫

前段时间成都四十九中一名中学生跳楼自杀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官方给出的结果是因为该学生从去年开始有心理问题,且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所致。

而实际上,更多关于未成年人的不幸事件并没有像四十九中这件事一样得到大量曝光和关注,弱化了人们对此类问题的重视。

在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推出后,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更有效的走进孩子的内心,强化彼此的联结,避免悲剧的发生?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操作,有效保护孩子们免受伤害?

家长应当如何有效陪伴、保护孩子?

一、陪伴孩子

(一) 如何构筑良好的亲子关系

日本学着诧摩武俊说:“不管你立足什么理论,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其中特别是社会化)过程中,父母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

我们普通家长实际上只要记住三个原则,就能更容易拉近跟孩子的距离,搭建一座沟通无阻的桥梁:

1、 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自己或他人的附属品

国内传统家长最喜欢做的事之一就是替孩子做选择,而没有考虑孩子自身的接受程度或喜好:每个人都是从孩子成长过来的,你可能就经历过家长觉得你该个报美术班、音乐班、舞蹈班等等,哪怕不情愿也必须报的情况;而如果你想学足球、玩说唱等就成了不务正业、没出息的象征;

或者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要求你给亲戚朋友当众表演才艺,如果你害羞或者身体不舒服并不想做,还要受到家长的一顿数落,演不演都成了自己的不是。

长此以往,亲子关系怎么能不紧张?把本属于孩子自己的选择权交还给孩子,这是家长应该有的觉悟,而不是守着老规矩不放,说句不好听的;自己入土的时候难道还要把孩子带走嘛?

2、 在生活中用平等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态度去对话

有些权威型的家长最喜欢用身份压制孩子,哪怕自己错了也必须争个面子。这些家长可能觉得一旦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以后就不好管孩子了,实际上这种跟孩子较劲的态度才恰恰激化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矛盾,甚至让一些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怀恨在心”,不再袒露心声。

试想自己和一个普通人交往,你还会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你也知道这样的态度无法让人轻易接受,那么就请也不要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本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你又怎么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主动疏远彼此的距离?

3、 不拿孩子和别人比

但凡你问问身边的同龄人,肯定大多数都经历过自己家长抱怨:“别人家的孩子多么多么优秀突出,再看看你怎么怎么掉链子不省心。”这时候你内心中肯定有千万个不满,既然自己不喜欢被拿出来和别人比,那就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当年的想法在孩子身上同样会出现,所以要多寻找孩子身上的优点、天赋,而不是用自家的短板比人家的长板。

这三个原则其实大多数家长都能够明白,可一旦实际操作起来依旧障碍重重,归根结底问题在于家长对待孩子的心态没有放平,这方面其实是家长最应该修炼的“内功”,而非注重外在的种种形式、物质的影响。

二、保护孩子

(一)预防未成年人性侵

最主要的就是重视现在孩子的性教育

尽早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可以避免孩子因为无知而受到伤害,并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安全的接触和不安全的接触;

最关键的是教会孩子如遇相关危险,及时反馈给家长或熟悉的亲人、老师等处置;

如果危险已经发生,家长也千万不要慌乱,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可以帮他,而不是任何时候都想着责备孩子。

(二) 预防校园欺凌

影片《少年的你》关于校园欺凌的刻画非常真实,而想防范其实并不难:

提醒孩子谨慎交友,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尽量避免与别人正面冲突;

在不可避免遇到伤害时让孩子学会保护关键部位,防止受伤过重。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孩子在事后勇于向老师、家长或警察报告这种不法行为!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 预防网络侵害

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等等网络相关问题都已经开始将黑手伸向未成年人,比如网络游戏中的语言暴力、去年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色情大案“N间房”及涉及儿童色情的网络游戏“迷你世界”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无论是哪种网络侵害,对孩子和家庭而言都是沉重的!最关键还是家长应该提前告知孩子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及其危害性,帮助孩子提高辨别能力,用实际案例警示孩子:如果自己身边没有,也可以在网上多搜索类似的社会热点及关键字,会有非常多的专业人士通过视频或情景再现的形式来帮助人们加深印象,避免受到相应的伤害。

保护孩子,家长们依旧任重道远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在即,在让家长们在主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更注重如何合理爱护自己的孩子,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孩子的合法权益,才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同时,我也能希望网络平台可以加强这方面内容的推广,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防止孩子误入歧途,抱憾终身。既能扛起属于平台的那一份社会责任,也能带动整体行业对未成年人群体身心健康的关注和重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