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儿童故事爱护花园教案积极心理学故事如何引导孩子形成好品质?|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
本文字数5857,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
关于作者:
孙科,编剧,儿童故事作家,积极心理学践行者。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和科技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模式的研究,拥有12年文化教育行业开发运营管理经验,擅长用故事疗愈儿童心理。
贾新超,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积极心理学与积极教育的研究,擅长儿童青少年积极心理培养与测评,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本书的内容非常简单易懂,有长篇大论的说教,也没有不痛不痒的鸡汤,而是通过一个个的小故事启发孩子主动思考,让孩子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进行绘画创作,与小伙伴、同学、老师一起创作舞台剧,同时鼓励孩子把书中的积极心理学故事讲给他人,变成积极心理学故事的幸福传递者,以此锻炼口才,加深其对积极心理品质的理解,形成积极良好的伙伴关系。
家长通过书中的故事,能够与孩子做角色扮演的游戏,提高亲子陪伴质量,促进亲子感情和关系的发展。家长可以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解决育儿难题,思考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促进孩子积极品格优势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经过多年积极心理学的探索实践,他归纳出六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美德: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由于篇幅问题,接下来,我们说说其中的3大积极品质,12项优秀人格。
01、培养孩子的智慧与知识
智慧与知识这部分作者介绍了5项优秀人格,分别是好奇心、爱学习、创造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同时结合5个小故事,告诉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智慧与知识。接下来我们分别了解一下。
1、好奇心
什么是好奇心?顾名思义就是对生活中的新鲜的人或事都会特别留心观察。具有好奇心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渴望,哪怕是生活中一件小事情。比如,家里添了什么家具、玩具或者物品他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那么拥有好奇心的孩子有什么优势呢?那就是能够将对自我的认知逐步扩大到对整个环境的认识。遇到困难,他不会放弃,而是努力去尝试,还会让孩子逐步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动机、欲望、感受、评价和规划管理能力等等。因为积极的自我认知会让孩子更加积极和乐观,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那你可能会问,真的有这么神奇吗?还真的有。比如,正因为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了好奇,我们才会发现万有引力;而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气好奇,才改良了蒸汽机。
这些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好奇心是孩子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孩子拥有好奇心呢?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叫做《怪怪去哪儿了》。这个故事一开始的创作是因为很多家长会抱怨孩子不听话,该吃饭不吃饭,总是不分场合大喊大叫。家长很苦恼,觉得是孩子有什么坏毛病,但其实这是孩子对于事物的自我体验。
作为家长首先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要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或者觉得孩子行为不好,而是应该明白这可能是孩子的好奇心在驱使孩子主动去探索。
其次,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看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认为孩子的想法是可笑的,也不要打击孩子,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后鼓励孩子努力去实现,哪怕最后失败了也不要紧。我们可以教会孩子换一种方式去尝试,认可孩子成长的这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每个孩子都不同,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要与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很多家长总会说,你看谁家孩子学习成绩那么好,你看你就不行。你这样话语会让孩子失去信心,大家孩子的积极性,产生自卑心理。
最后,做一个同理心的家长。我们要站在朋友的角度与孩子相处,站在帮助者的角度去教育孩子。学会控制情绪,放慢自己的语言和行动,以开放地心态倾听孩子。同时与孩子共情,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建议大家去阅读一下书中《怪怪去哪儿了》的故事,或许会对大家有所启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怪怪,只需要我们去探索,就会更加了解自己,何不去尝试一下呢?
2、爱学习
爱学习是一切的根本,只有爱学习的人才能主动去探索新知识。他们会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种进取心需要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培养起来。
那么还学的人具有什么特点呢?首先,必须有学习的内驱力。包括三个方面: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情感和学习的兴趣。这就好比我们的祖先,如果人类祖先不去学习狩猎,他们就无法生存,这是生存的需要。因此,学习的动力来源于生存的挑战。
其次,要有一定意志力。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这无需置疑。如果没有毅力,我们就无法达成目标,因为没有毅力的人,遇到一点困难都会退缩。因此,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和孩子共同面对,积极引导孩子认识困难,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困难,而不是责备孩子。只有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孩子才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尝试去克服困难,从而提升自己的意志力。
最后,要有知识和能力做支持。比如很多孩子对玩具车感兴趣,于是就会想办法把它拆掉,但是很多家长认为这种行为是具有破坏力的。但是作者认为,这是孩子感知和分析的过程,所以作为家长不要去克制孩子的这种兴趣。我们只需要和孩子一起探索就够了。当爸爸能通过展示给孩子怎么把玩具搭好的时候,孩子会通过模仿和观察去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
具体来说要注意4个方面:
1.家长以身作则,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用书启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3.深入挖掘孩子的爱好。
4.鼓励孩子发问,并一起寻找答案。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一个叫《斯奈尔的烦恼》的故事,来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个故事主要说的是,斯奈尔发现蜗牛为什么会走得那么慢,通过主动寻找解决方案,自己主动探索,提升自己好学品质的故事。
3、创造力
创造力可以是发明也可以是发现,发明是制造新事物,而发现是找到本来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拥有创造力的孩子会发掘事物的价值,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意。创造力强的人具有很强的想象力,会对事情产生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想法。会变得更沉稳,有条理性,而且不会恐惧和担忧。
作为父母要支持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就需要我们做到几点:
1.尽量不要给孩子设定太多标准,要多维度、多角度地丰富孩子的思考空间。
2.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家长多启发,需要孩子多看、多思考。家长要多加以引导和陪伴,利用启发提问的方式,刺激孩子的思考和语言表达。
3.尊重和支持孩子对兴趣爱好的选择。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查理的舞台》来启发孩子的创造力。
4、洞察力
拥有洞察力的孩子能够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遇事沉着冷静。在婴幼儿阶段我们应该多帮助孩子训练观察能力。比如,通过日常生活中小细节来培养孩子的抓取能力。
家长要多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多感受、多思考。比如,对于花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如果花儿凋谢了,给大自然会带来什么?给花儿带来什么?
在家庭中,孩子的洞察力还会通过对父母的情感认知进行改变,比如,父母吵架了,孩子会通过观察来察觉这种关系的变化,他们会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或者故事制造问题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状态,避免影响到孩子。在这里作者建议看的故事叫《阿里芬家族的故事》,其中的主人公小阿里芬就是一个具有洞察力的小象。
5、判断力
判断力需要开放性思维,能够考虑周围的一切,会根据事实来做决定,并且愿意改变主意。这样的孩子喜欢独立思考,很有主见。良好的判断力需要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需要孩子有尊重事实和敢于自我否定的能力。
书中《哭泣的拉布》这个故事可以让孩子明白,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要有自己的判断。家长可以通过这个小故事和孩子讨论拉布每次行动的问题,告诉孩子,特殊情境下要保持警惕,对自己的处境要有一个判断力。
02、培养孩子的勇气
培养孩子的勇气这部分一共包括四项品质:正直、热情、勇敢和毅力。接下来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1、正直
正直的人能够真实地面对生活,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做事诚恳,言行一致,富有同情心,有正义感。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是非观,这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以身作则,孩子会以父母的行事标准作为参照,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果父母经常说脏话,那么孩子也会说脏话。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正直、城实的品质呢?
第一,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保持真诚相待的态度。给予孩子尊重和理解,让孩子有平等沟通的权利。
第二,让孩子明白正直是什么,具有诚实的品质、真诚的态度、正确的是非观念、敢于承担的勇气。比如可以通过绘本故事或具体事件,告诉孩子撒谎是不对的。
第三,家长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孩子犯错要去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冷静地引导孩子。不要动则打骂,以启发为主。
第四,与孩子订立一些规则。比如,不可以动手打人,不能撒谎。
第五,家长要树立正直的榜样。
我们可以参照叫《卡尔的世界》这个小故事,培养孩子的品格。
2、热情
具有热情的孩子能够全新全意地投入学习和生活。积极向上,充满活力,遇到挫折能够勇往直前。而那些消极的人,做事总是会半途而废,无法实现目标,停止成长。这样的人没有人愿意接近,与之相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热情呢?
第一,给予孩子自主的空间。
第二,多沟通,多交朋友,拓展交际范围。
第三,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第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物质满足。
书中介绍了《克劳恩历险记》来帮助家长培养有热情的孩子。
3、勇敢
勇敢的人,面对困难、威胁和痛苦,无所畏惧,勇担责任,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充满魄力,行动果敢。对于幼儿来说,大胆发言,独自睡觉,跌倒了或者受伤了不哭,不怕寒冷,犯了错敢于承认这就是勇敢。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摔倒和爬起来的过程。如果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挫折中学到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勇气,这会帮助孩子战胜挫折、习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父母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即便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要鼓励孩子,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的勇敢。书中《勇敢的强尼》这个小故事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孩子勇敢的能力。
4、毅力
什么是毅力?毅力是遇到困难从来不抱怨,有始有终;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这就需要孩子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自觉性。要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家长要注意4点。
第一,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目标。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目标感,这个目标可以是一件小事。比如,每天坚持跑步5分钟,每天写一篇日记。先从小目标开始养成孩子坚持的习惯。
第二,学会分解目标。将一个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这样孩子更容易去实现目标,加强孩子的积极性。
第三,设置激励机制,让孩子感受坚持带来的喜悦和成果。建立仪式感,可以让孩子得到认为,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成长。
第四,家长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书中介绍了《奔跑的小马龙》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实现目标。
03、培养孩子的仁慈
影响他人幸福的德性中最重要的就是仁慈和正义。仁慈要求我们去帮助他人,这种德性和同情有直接的联系,很自然地从亲近的人向陌生人扩展,也就是说我们总是会倾向于优先帮助自己的孩子、父母、朋友,然后才去关注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这也很类似儒家说的“爱有差等”。拥有仁慈,意味着我们具备善良、爱和社交能力。当我们具备了这些能力以后,就可以与人友好相处,影响他人的幸福。
1、善良
善良的人心地纯洁,纯真温厚,和善,心地好。善良的人懂得珍惜、善待他人,懂得感恩。
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观点是效用论的一种翻版。你为什么要做好事?因为做好事能带来好报,你看中了好报,所以你要做好事。你为什么要回避做坏事?因为做坏事会带来坏报,你为了回避坏报,所以回避做坏事。
假设在某种环境下,好人不得好报,坏人一直得到好报呢?难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拒绝做一个好人,拒绝按照道德原则去要求自己吗?要不要做好人,要不要按照道德来做事情,和你能不能得到好报,没有什么太密切的关联。在相当大的一个程度上,你做一件事情取决于你是不是有善意把这件事给做好。
而拥有善良的人,才能拥有善意。善良的本质是,人人向上提升为善,先天具有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善良,但也要明辨是非,拥有判断善恶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去付出和帮助他人。
平时我们可以以身作则,在生活中善待他人来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在故事《带刺的大石头》中,小刺猬吉吉就是一个善良的“小暖男”,他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芽芽芽,陪伴她生长。
所以带着孩子看看《带刺的大石头》这个小故事启发孩子拥有善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爱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爱由三种成分组成:亲密、热情和承诺。拥有爱的孩子能够给予爱和感受被爱,珍惜自己与别人的亲密关系。拥有爱可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
怎么表达爱呢?我们可以通过拥抱来表达。当孩子受伤,不开心的时候,简简单单地一个拥抱,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温暖,肢体语言胜过一切口头的语言。所以,和孩子拥抱是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皮肤饥饿感”,在父母和孩子的接触中,抱着孩子和搂着孩子的肩膀能够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学会拥抱,拥抱自己和他人。当孩子拥有足够多的爱时,他们就会学会爱别人。
我们可以通过《我可以抱抱你吗》这个故事,来教会孩子如何学会爱,建议大家看看原书。
3、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也称社交智力,指一个人能够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格、动机和意图,并结合自身的想法,指导自己的行为。社交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避免各种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等。而且积极社交可以避免孤独,降低40%的痴呆症的风险。
社交能力强的人,情商也很强。高情商是能够看清自己和别人的需求,建立信任关系,带来“顺心”。在人际交往中,不要去议论别人的短处,要去赞扬别人的美德。
家长可以通过角色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体会这种人际关系,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一个小故事《我喜欢你》,他建议以家人为单位,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角色扮演《我喜欢你》,要让孩子进入情境,让孩子的行为和他所扮演的角色相吻合,帮助孩子体会角色的情感和两种角色的差异,让孩子在游戏中就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再现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这本书可以作为家长的育儿指南,可以时刻打开看看,作为一个指路标,帮助作为家长的我们培养优秀的孩子,孩子是幸福的传递者,也是幸福的缔造者,从小发展孩子的优势,让他们拥有勇敢的力量,坚定的信心,学习的兴趣,宽容的胸怀,他们就会在成长的路上幸福前行,看到希望,追逐目标,为幸福人生创造更优越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