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严禁偷盗的标语及后果(爱护儿童作文爱护偷窃行为的孩子)

今天在班上再次处理了一件学生偷窃行为的事情,每次面对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都会发出疑问“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为什么总会有这样的行为呢?他们每次偷窃的背后都有什么理由?”网上的许多文章都在强调在处理这样的事件时既要让小学生明白偷窃行为的不良影响,同时也要保护好学生年幼的心灵,只要让学生知道做错了并为之改变就可以了。

在处理这件事之前我也去询问了教龄丰富的前辈们如何去处理这类事件,前辈们给出的答案几乎都如出一辙,例如“询问偷窃的原因;告诉学生偷窃行为的不良影响;请家长过来学校一起教育…”。是的,在学校发生类似的偷窃事件时都愿意选择那样的方法去处理,而大部分家长也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处理结果。可是,我们会发现,经过这样的教育方式,那些有偷窃行为的同学还会有下一次,或者会变本加厉。曾经听一位老师讲过,他们班的一位同学就是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都在做偷窃的事情,不管老师和家长怎么教育都起不到一点作用,可是当大家都习惯了他的行为后,那位同学却停止了偷窃,且至今都没有再做偷窃的事情。那么他偷窃行为的背后的原因事什么呢?没有人去理会或探索,家长和老师也会从孩子的改变相信孩子已经改过来了,孩子就会健康没事了,而我思考孩子是否真的像看到的那样没事了呢?

在一次聊天中,一位年长的前辈讲了他小孩在读小学时因为偷了家里的10块钱,结果他第一次拿起棍子把他的孩子打了一顿。他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动手打他的孩子,他心里非常难受,他从来也没想过自己的孩子会做这样的事情,会有这样的行为发生。为了他以后不会再有这样行为发生,他选择了动手解决这个问题,他要让他的孩子一次就知道害怕,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允许出现的,父母也是深恶痛绝的。自从那一次把孩子给打了一顿后,他的孩子就再也没做过那样的事情。”现在这位前辈的孩子很优秀,今年刚大学毕业就到国外进修了。对比现在我们这些家长,遇到这类事件的时候,可能大多数都会选择说教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效果如何我们都不能做十分明确的肯定。孩子表面是被我们说服了并加以改正了,但内心的想法到底是怎么样的,只有孩子自己知道,可能有的孩子会醒悟,接受教训,不再做那样的事;有的孩子表面诚服而已,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哈姆雷特。

到底是说教的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改正这些不良行为还是棒棍下教育的方式,我想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因为每种处理方法都是有利有弊的,况且教育对象是面对一群是非观念薄弱的孩子。因为是孩子,所以他们总会犯错,而发生这些行为的背后往往都是孩子在心理或生理上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所导致的。

今天这位偷窃的孩子就像所有做了坏事的孩子一样,开始都是不承认自己有做这样的事情,且信誓旦旦的样子真的会让我觉得他是无辜的。当时我在想“为什么做了不对的事情后,孩子还可以如此镇静地说自己是被冤枉的?”当我把大量的人证物证摆在他的面前的时候,即使他承认了自己做了这样的事情后,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一直找借口、编各种谎言为自己辩解,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了。当我问他:

“你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情?据我所知,你父母都有零花钱给你花的,你是什么都不缺的。”他沉默了一会才开口说:“老师,我想买很多东西,我不够钱,所以我就去拿了同学的钱。但是等我有钱了我会还给同学的,我真的没有偷。”是的,这个孩子在整个聊天过程中都没有说过“偷”这个字,即使在我向他解释了“拿”和“偷”。他依然说拿,一直强调他只是暂时拿了别人的钱,他会还回去的。在一旁的妈妈也很不解自己孩子的这种想法是怎么产生的,这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采取了温和说教的方式,尽量让孩子明白自己做的是什么错误的行为。最后,孩子就承认自己做错了,当问他做错了什么的时候,他把妈妈的话原原本本的复述出来,我知道错了,我以后都不会再做样的事情了。孩子的妈妈也像舒心了一样。我很震惊,我不知道这个孩子是真的知道错了还是不想再和妈妈或老师继续纠缠下去而主动承认错误,而内心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面对这样的事件,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如何去处理,既能让犯下错误的孩子得到一个改正的机会,同时也能有效的让孩子改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一般都会遇到下面几种情况:

一是小学生在这个阶段道德水平是发展不足的,是非观念是缺乏的,自我控制的能力薄弱。当想要拥有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他的想法是单向的,所以导致他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偷窃行为;二是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早期的家庭教育过度的以孩子为中心,只要孩子想要的都能让孩子得到,即使在这个过程中有过正式的教育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但是孩子身边人却一直给孩子想要的东西,长期的影响,孩子就会产生很强的占有欲;三是有些孩子由于环境的影响导致出现的一些心理疾病,偷拿别人的东西成为一种习惯,这些孩子会享受偷窃的过程,在他的计划下他偷窃成功后会得到一种快感,而非东西获得的本身;四是家庭困难型,想却无法得到,就会想偷取别人的东西,把他有变为己有,且心里认定这就是他自己的东西,是他通过偷窃这种劳动来获取的。这也可能是教育上的一个失误,在教育孩子的只强调了通过劳动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不损害他人利益的;五是报复心理,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属于一群比较弱小的群体,容易被身边的人欺负,所以他们只能通过偷窃对方的物品来产生一种报复心理,心理得到慰藉。

在面对这些行为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该如何处理:

吴正宪老师曾在一个讲座上说:“像尊重成人一样去尊重孩子,像孩子一样去理解孩子。”首先,是孩子就会犯错,大多数的时候孩子犯错都只是一时发糊涂。但我们在处理这类事件的时候很容易把它上升到道德水平,把事情的后果性放大。我想作为教育者最应该具有爱心,教育的对象都是一群尚未定型的孩子,如果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犯下的一点错误就给他的人生贴上一些标签,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成长的路上总会犯错,作为教育者就是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帮助他们加以改正,且以最大的宽容呵护他们健康成长。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做不到,换个角度,如果是你的孩子,或许你就会理解。其次,惩罚的力度尽量降到最低,其实事情的结果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惩罚,这个惩罚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所以在班级处理时不妨让犯错的孩子为班级做一些事情来弥补犯下的错误,同时也尽量息事宁人,或者成为师生间的秘密,给孩子一个改过的机会。如果情节严重还是要联系家长加以监督和教育的。最后,相信每一个孩子犯下的错的背后都有一个原因,并非看到的那样,深挖背后的原因,选择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努力做一个理解孩子、爱护孩子的教育者。

第 1 页 共 1 页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