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宝宝的关心语(爱护儿童作文爱护婴儿,从爱护母亲开始)
近期,暴力睡眠训练致死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一个睡眠训练课程提倡“解锁趴睡”的所谓指导下,一个妈妈用“哭声免疫法”训练三个月的孩子戒除抱睡,眼睁睁在监控里看着孩子翻身闷住口鼻而身亡。
网上已经有很多文章在批判暴力行为训练,在此我不赘述。
很多人心痛、愤怒的同时非常不解,为什么那个妈妈会这么糊涂,为什么华生“臭名昭著”的婴儿训练还在流行?
由于网上信息不一定真实也并不充分,我不想野蛮分析,故而今天谈的话题是——
一个新晋妈妈将经历什么?
也许能够从中理解到一部分答案。
一、她失去
婴儿早期被原始的本能淹没,有大量混乱的感受和生存焦虑,需要妈妈母的及时安抚来感受这个世界是稳定的、安全的。
这些很多文章都提到了。
然而,很少有人看到,这对新晋妈妈是一个多大的挑战。
请想象一下,当一个人在你看来毫无理由地哭闹,你一定会惊吓、烦躁,本能地迅速离开。而妈妈却要迎面而上,无条件地去爱这个人。
一个产后的女人不仅在生理上是虚弱的,在激素水平的影响下,心理上也是脆弱的。与此同时,她不仅要照顾孩子的生理,还要承担孩子心理的全部。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她将暂时失去自己,动员全身心的能量来充当婴儿自我调节的心理功能。
二、她经历
理想的状态下,在婴儿降生初期(大约三个月内),新晋妈妈将经历三个阶段:
01 妈妈感受到婴儿的焦虑,并将其视为自己的一部分
初为人母,产妇的内心是打开状态,容易感受到婴儿的内心,同时也极易被卷入。或许在某种角度而言,产后激素变化产生的心理不稳定状态,正是有效呼应婴儿的脆弱、接收婴儿的混乱的一种生理调节。
在现实层面,妈妈可能会把这理解为自己的焦虑,包括“为什么我做不到安抚自己的宝宝”“我是不是一个好妈妈”“我月子是不是没坐好”“为什么其他人都不能理解我”……
不管有怎样奇怪的焦虑内容浮现,也许都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这正代表了一个现象,母婴与婴儿成功地在精神上连接了。
02 妈妈稳住了自己的焦虑,以稳定的节律安抚孩子
当妈妈涵容自己的焦虑,就像是代替婴儿消化了一部分原始的混乱。
此时她才能真正发挥调节婴儿心理的功能,做到以情绪稳定、有耐心、有节律的状态去安抚孩子。
03 孩子感受到妈妈母的稳定,有效接收安抚
在妈妈感应婴儿的同时,婴儿也在感应妈妈,并暂时将其视为自己内心世界的外延。
妈妈经由混乱后的稳定,就像是注入心灵的一剂良药。在长期的作用下,婴儿将内化这一部分功能,逐渐发展出自我安抚的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妈妈的稳定对于婴儿来说极其重要。
三、她需要
此刻,请大家不要忘记:养育一个孩子并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情,还有父亲,或还有其他家庭成员。
很多因为生孩子导致的家庭矛盾、妈妈抑郁的根源就在这里,家庭成员并没有看到她正在承受的东西,把她当作一个正常状态的女人,而纠缠于各种现实事件。
我只能说,此刻只跟她谈理性,不谈她的痛苦,这是残忍的。
产妇承受着身体的虚弱不适,承受着碎片化的睡眠,承受着孩子的混乱,承受着健康焦虑和自我怀疑等。内心极为动荡,且不可名状,急需家庭的涵容。
她需要一个坚定的声音告诉她——
在这个阶段,母亲需要承受很多很多,这些剧烈的痛苦使得你有点想逃,想要立即解决什么问题,但可能这就是成为母亲必定会经历的辛苦过程,而我将会陪伴你度过。等到孩子长大,也许这将会是最亲密、最珍贵的回忆。借由丈夫及家庭的支持和照顾,她才能够稳住自己,全身心地关注孩子。
如果没有声音告诉她这些,她很难有足够的能量在照顾孩子的同时照顾自己。可能会有点想逃离母亲的身份,但理智却说“不可以”。
于是,婴儿睡眠,这个介于现实困扰与“分离”象征之间的主题就浮现水面。而各类睡眠课程正是戳中了这个G点。
当然科学哄睡一定是有效的,也是需要花心思去学习和实践的。然而,暴力睡眠训练则打着“为孩子好”的名号,实际是“逃离孩子、找回自己”的一种伪装。
但如果,一个心理脆弱的新晋妈妈面对的是“要么自己疯掉,要么孩子遭罪”的两难局面,只看到这么一根兼顾两者的“救命稻草”。不得不信。
我想,也许,当那个妈妈看着监控里的孩子在挣扎的时候,内心也是极度挣扎的。她有母亲的本能觉得孩子危险,但是也有强烈的逃离欲望。
而群内清一色的劝她“不要前功尽弃”的言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似乎让她觉得可以顺理成章地抱着侥幸心理选择自己的欲望。确实愚昧。可同时,其他家庭成员在哪呢?也确实可悲。
我是云禾,一名心理咨询师,在此探讨自我探索的话题。如果我有幸让你关注,我愿将你看成志同道合的同路人。我们“自我探索”的旅途没有交集,但是可以相互分享“攻略”。梦了那么多年,现在我想成为一个“醒着”的人。写下这些文字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与君共勉。
wx号:苔花望。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