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爱藏在心里(爱护儿童的句子这些藏在爱的旗号下的话语,正在毁掉孩子)


参与感比过度保护更重要
每个孩子在父母长辈心中,都是掌上明珠,恨不得为了娃“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要是平时有个什么磕磕碰碰的,想想都能心疼半天。这就很容易造成过度保护了。说到过度保护呢,大概幼儿园里是最能集中看到端倪的:每个班里大概会有那么几个宝宝一直不能好好的自己吃饭,一打听都是在家里有大人给喂饭的。理由多半是孩子自己不知道好好吃饭,怕饿着,喂一喂才能吃饱,大人心里才踏实。每个班里大概也会有几个午休起床不太会自己穿衣服的宝贝儿,因为在家里总是大人代劳,理由是孩子那么小哪儿能做好这些事儿啊,回头衣服穿不好还着凉。也总会有那么几个宝贝特别容易在集体活动里哭鼻子,但凡想要的玩具没拿到,想看的书不在自己手里,都是这些小宝贝的泪点所在,因为在家里所有大人都让着宝宝,不管有理无理,只要宝宝想要,都给。长辈礼让什么的也都不重要,宝宝最大最重要。别让宝宝哭,让宝宝开心是最要紧的,一哭全家都心疼。有大人喂饭的宝宝确实一顿饭也没有饿过肚子 ,但是他可能既不能体会认真品尝食物味道带来的乐趣,也在这种过度依赖里,变得更加“偷懒”起来,觉得很多事儿不用自己做多轻松呀。
一直有大人帮着穿衣服的宝宝或许真的一次也没体会过裤子拉不整齐所以露出小肚子的嗖嗖凉意,但是他可能会在突然有一天疑惑: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总能自己独立做好更多的事情,而自己只要没有大人在身边就手忙脚乱一团糟。
一直在家里做着“小皇帝”的宝贝或许真的在家里过得很开心,但是可能每一次集体活动都会让他觉得无所适从格格不入,那些分享、合作,对于他来说可能会一直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我们真的想要我们的宝宝变成这样么?理由只是因为爱他,想要保护他?how to do适当的放手不是要我们对孩子撒手不管,不闻不问。而是在安全的范围内,可控的范围内,让宝宝去尝试自己所属那个年龄阶段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要把宝宝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扼杀在摇篮里,更不要把宝宝的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无情斩断。比如洗衣服对宝宝来说太难了,但是让他试着洗自己的小袜子也未尝不是可以参与的家务劳动之一呢;洗碗或许还不适合幼儿园的宝宝参与,但是饭后帮助妈妈一起把碗筷拿进厨房未尝不是一件做家里小主人翁的事情呢。
换种方式表达爱
有时候,我们可能把对孩子的爱藏在一些奇怪的地方,这可能是从上一辈就传承下来的某种羞涩和不擅表达。比如妈妈们最爱说的那句:“你别动放着我来。”还有那句:“不用你帮忙,我一个人就行了。你忙你的去。”我们多少次,在妈妈这份爱里,心安理得的只顾自己,觉得她一个人反正可以。现在轮到我们当父母了,有时候,也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把我们的爱藏起来。当我们想对帮忙做家务的孩子说:“谢谢你宝贝,虽然你现在做的不算太好,但是妈妈觉得很开心,很欣慰。”但是话到嘴边就变成“你作业做了吗?这里不用你帮忙,我自己一个人弄得好好的,你来反倒更乱了。”没有人一出生就什么事情都会做,什么事情都做的特别好,我们明明想鼓励孩子,想肯定孩子的事儿,怎么就别别扭扭的把我们的爱变成了别的东西从嘴里说了出来呢?而这些羞涩的爱,不善言辞的爱,甚至张嘴说出来变了味儿的爱,孩子们未必能体察出它的本质,更多的是扫兴和灰心,一次一次之后,可能我们的孩子也会放弃这种对我们的爱的表达和回应,因为他们也会担心,担心自己只是一头热,他们也会害怕,害怕自己的努力只会换来批评和嫌弃。how to do下一次,当你的宝宝想和你一起包饺子的时候,不妨高兴的欢迎他的加入,就算弄花了小脸蛋,浪费了几张饺子皮,可是一起做鬼脸指着奇形怪状的饺子哈哈大笑的回忆一定很珍贵;下一次,当你的宝宝说妈妈你一个人叠衣服太辛苦的适合,不妨把他的小衣服小裤子递给他,教他怎么叠起来,就算他叠的不好,几乎每一件你都要悄悄返工再叠一次,可是他一丝不苟用小手反复按压想抚平折痕的样子一定让你觉得动容又可爱吧。没有人生来就会做所有事情,更没有人生来就能把所有事都做好。我们都是从手忙脚乱开始一点一点尝试和摸索,然后才学会怎么把事情做好。
让孩子体验为爱付出的成就感
把一件事情做好,会有成就感。有所收获有所得,会有成就感。付出,其实也是成就感的另一种来源。很多时候,让孩子体会付出的快乐,会比让孩子获得什么,更为重要。比如开头米妈说到那件米粒和我之间的日常小事,也正是一件付出之中体会成就感的事情。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微小时刻,咱们做家长的,持何种态度,对宝宝想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米妈对米粒说:“宝贝,妈妈冷没关系,只要你不冷就行,你不冷妈妈就开心。”一次两次很多次之后,作为小孩子的米粒,还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她是不是会以为“只要我自己好就行,妈妈无所谓,其他人也无所谓”是对的,是正常的,是人之常情?如果身边的每个大人都一次或者多次的在类似场景里重复类似的话语,是不是会让她自然而然的形成这种思维模式,并且不以为然?米粒不会因为真的帮我取暖就发生什么实质性的伤害,甚至她连感冒都不会发生,只是会感受多一点寒冷而已。但是如果米妈因为自己对她的爱和心疼,所以舍不得她手一点点寒冷,米粒并不能从中感念妈妈的一片爱意,相反的只会觉得受挫,觉得原来付出爱不一定会有回应,原来自己的热心帮助并不是受欢迎的,也并不是正确的。how to do有时候,我们不妨就坦然的接受孩子们的爱吧,说一句谢谢,说一句“宝贝多亏了你,让我觉得好多了”,只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很重要的激励和肯定,他们能从这句话里获得的正是爱的正面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