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爱护儿童对吗(爱护儿童对吗文昌读吧: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    01    -

前言

     “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它犹如一泓清泉,清澈甘甜、沁人心脾,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能时刻自我反省。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老师的建议》,书中有一段文字令我深有感触:“年轻的朋友,如果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因为你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而这朵娇嫩的花它又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

-    02    -

选题缘由

   对孩子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可能因为老师无意间的一句粗暴话语,或是一次漠视在心里留下了永远的阴影,导致孩子不再信任老师,不再对老师敞开心扉。信任,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纽带之一,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当教师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不能及时发现孩子当下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时,教育也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成果。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儿童的利益和幸福,关心儿童的完满的生活,这意味着首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

    儿童的成长有一条重要途径,那就是观摩、模仿和认同。而儿童模仿对象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信任与爱。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愿意模仿他喜欢的对象,认同他信任的对象。所以要让孩子接受教育、更好地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首先应获得孩子的信任并好好爱护这份信任,让其一直延续。

     因此,讨论研究如何更好的爱护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r

-    03    -

学习与思考:

    针对如何更好地爱护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我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受益良多。

1.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认为这里的尊严感,首先来自于教师对儿童的信任与尊重。环境在尊严感的造就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教育这一外在环境因素对当下的孩子们而言,更是处于最重要的位置。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待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尊严感,使孩子们始终能感受到公平与信任。有教无类,教师的眼中不应区分好学生与坏学生,更不应有冷眼和偏见。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成才。

2.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却看不到成果。当教师能爱护好学习对自己的信任,及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反馈。学生亲其师,自然信其道,那么教师的一言一行就能给予学生启发和鼓舞,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让孩子们理解从各方面去感受自身的进步的意义,不单单只是以成绩来衡量,使孩子们始终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进步的愉悦,从而产生自豪感。

3.关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教师所面对的是极易受到伤害,心灵及其脆弱孩子,教师应该用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引导学生完善自我;用爱的目光去关注学生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用爱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次的成功,让学生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正如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是对孩子的爱。”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亲情去呵护。

4.善于倾听学生的倾诉和抱怨。

    当孩子向老师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感情和精神诉求,说出他们心里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时,很可能此时的孩子正经历着最痛苦的时刻,而这也是教师接触、走进儿童心灵深处最好的时刻。抱怨是孩子最真挚的祷告,同时也反应了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所以此时教师应温柔且谨慎的进入儿童的心灵,给予孩子安慰,想他们所想,从孩子的诉说中更全面的思考孩子所遇到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孩子走出困境,重新树立自信。

5.教师自身不断的学习积累。

    苏霍姆林斯基所述:“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沿着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当师生交往达到一种和谐,儿童信任教师,教师给予学生相同的信任,教师也能带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    04    -

行动与研究

    就这样我带着对本书的学习与思考展开了我的行动研究……

第一次尝试:

     一天发完单元测评试卷后,我在教室整理东西,抬头时无意间看到小A同学将刚发的试卷折叠成小方块,把它夹在书桌与墙壁之间。我猜这是他这次没考好,不想将试卷带回家。我刚想批评他的不当行为,又暗自觉得这样不大妥当,我静下心来思考,《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的建议:“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也正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点醒了我。我想到孩子这样做一定有他自己原因,不能用简单一句话将孩子拒之门外。我重新调整情绪,走过去询问他:“你这是在做什么?”他的眼神有点闪躲,估计在思考着该不该跟我说实话。我给予他一个肯定的眼神,他有所放心,终于对我实说了:“我这次考90分,回去我爸爸就要打我的手心10下。”我听完后百感交集:孩子信任我才将此事告知我,我该怎么做才能让他安心?思考片刻后,我对他说“考试只是为了检测大家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哪里不会我们就重点练习哪个部分。没考100分也是正常的,说明我们接下去还有努力的空间,我们要勇敢面对,相信爸爸妈妈也是这样想的,老师一会就跟爸爸妈妈打电话沟通,让他们不要打你,好吗?”听到我的解答他终于松了一口气,放心地把试卷放回书包。他回去后,我及时与家长沟通反映了刚刚发生的情况,家长也表示接下去会调整教育方法。第二天,小A一来上学就热情地与我打招呼,我刚想询问他昨晚回家后的事情,突然发现他望向我的眼神里相比从前多了几分信任与亲近。那一刻,我知道这就是昨天我们一起经历事情过后达成的默契与信任。

    这过后,我把握时机,在课间或是放学后时常与小A聊天,及时跟进孩子的学习情况。小A有一点进步时,我马上给予表扬,孩子慢慢找回自信,对我也更加信任。学习上、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也愿意主动与我分享,我及时与家长保持联系。经过多次的沟通,家长逐渐与学校取得同步,配合学校共同引导孩子。

又一次尝试:

     班上的小B同学很聪明,头脑灵活,学习上并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行为上时常控制不住自己,比如上课经常出现不举手就随意插话的现象。我多次与他单独谈话,孩子认错态度良好,但没过几天就又会犯了。小C同学遇到老师时总是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但是课堂上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融入课堂,作业也时常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脚步。课后我与他进行多次谈话,放学后将他留下来单独讲解,但他依然改不掉上课走神的习惯,功课自然也还是跟不上。这两个孩子成为同桌后,更是摩擦不断。

     面对这两个孩子反反复复出现的问题,我不禁陷入沉思。我是否能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与孩子的一次次谈话是否能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我的处理方式、之间的谈话内容是否能获得孩子内心的认可?我给自己的答案是“孩子不能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真心关爱和信任。”在他们想来,老师每次的谈话就是批评、否定他们,孩子已经形成消极、抵触的心理。想通这一关节,我懊悔不已。可能在某一次的师生交谈后,我就已经失去了孩子对我的信任。有了前一次的成功经历,这次我决定同样以这段时间研读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所感所悟来重新着手此事件。

    两天后,这天我们每周二下午例行的大课间活动,大课间结束时,有孩子说小B同学朝操场吐口水,小B急忙为自己辩解:“没有!”但是由于小B平日里较活泼,喜欢与其他同学打闹,做错事时爱与同学争辩不休,导致其他同学对他的信任大打折扣,不相信他说的话,才一会功夫,又有几个同学说他有吐口水的行为。小B同学越来越愤怒,不断解说自己没有。小C同学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最后竟把小B说哭了。放学后我留下他们俩,想着让他们说看看近日相处中遇到的问题。我还没开口,小B已经委屈地向我诉说刚刚操场发生的事情。从他的眼神中,我知道他这次是真的没有犯错。孩子选择第一时间将这件让他感到委屈、不公平、惶惑、不知所措的事告诉我,说明孩子内心又对老师有了期盼和信赖。我想,这是孩子发出想重新信任我的信号,我不能再次辜负孩子的这份信任。倾听完孩子的诉后说,我摸摸他的头,很肯定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没有吐口水,自己没做的事情,不用去理会别人说了什么。当你觉得委屈、遇到困惑时,请马上告诉老师,我们一起来想办法面对。老师还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你还能做的更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你感到骄傲。”一瞬间孩子眼里的阴霾一扫而光,他看我的眼神也和以前不同了。

     这件事的处理已有初步成效,于是我进一步深入,询问最近同桌两人之间的摩擦问题。两个孩子先是互相告状,接着是互相指责,说话声音也越来越大,从“说”“吵”升级成“吼”。小B越说越委屈,边说边哭,小C表示无奈,但也丝毫不肯退让。我默默在旁边倾听他们长达半小时的争吵,在事情了解得差不多后,我采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分别与他们聊天。就在我与小C的谈话快要结束时,门外的小B突然问了一句“老师,我6点要去看弟弟,不能太晚回家。”小C连忙说“是他姑姑的孩子。”我看到了事情突破口,连忙问小C是怎么知道的,小C解释小B很多天以前就告诉他这个消息。我又接着询问“那你们是……好朋友咯?”小B点点头,小C也表示赞同。接着我以这件事为切入点,在谈话中引导他们重拾这段友谊,希望他们在今后的课堂中能再用心一些,与同学相处更谦让一些……最后,两个人握手言和并保证接下去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遵守纪律。

     虽然孩子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承诺,但我能感觉到此次孩子作出承诺时眼神透露着坚定,像是在下决心。我还是不确定他们能坚持多久,或许是一节课,一个早上,或是一天。但,我还是对他们表示出十足的信任与赞赏,以一句“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做到”结束了当天的话题。走出教室时已是傍晚六点钟,我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在家中也多采取鼓励、引导的方式,看看第二天的效果。第二天两个孩子果然打起十二分精神听课,也积极举手发言。更让我惊喜的是小B身上最大的改变,之前总爱随意插话的习惯竟真的改变了,小手坚持举到我请他回答才开口,而小C也是第一次主动在课堂上和其他学生一起将作业完成。我倍感欣慰,尽量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多表扬他们。同时也将孩子今天的进步告诉家长,请家长及时跟进,让孩子的生活环境充满信任和鼓励。当天晚上小B家长主动联系我:“孩子回去后说别人都不相信他,只有魏老师相信,还说以后只要有困惑的时候,就可以去找她,表示日后一定要好好表现。”没想到,改变孩子内心的竟是这样小小的一句肯定,这次经历使我充分认识到孩子对教师信任的意义是多么重大,也更深刻的理解“教师”二字沉甸甸的份量。

这次分离

不说再见

-    05   -

反思与小结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而建立并爱护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劳动,花费许多精力的。因为学生的心灵就像那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美丽可爱,却也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助力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成长。

     信任,它是一种自发流露出来的,可以繁衍、生长的情感。同时它又无处不在,像空气的某一种成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珍惜孩子对教师的信任这份教育的契机,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

读吧征稿 · 

现征教师的读书笔记、朗读作品,和家长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的作品或学生朗读的心得、作品。 

  【朗诵作品要求:文稿+音频或视频(附朗读者的简介)】           

欢迎来稿!    

投稿邮箱:wcdb0001@163.com

与文昌同行,追寻教育春光

撰稿 | 魏思婷

版面编辑 | 魏思婷

文字编辑 | 陈娜

审核 | 张端妹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