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儿童面霜出问题了(爱护儿童面霜检测发现多款网红儿童面霜违规添加,专家提示:效果越明显越要警惕)
宝宝身上起湿疹,宝妈被种草,“一抹就灵”的神奇药膏“见效太快反而引起了我的怀疑。”今年7月,多名宝妈向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讲述了宝宝使用婴幼儿面霜、冷敷凝胶后出现皮肤红肿、起痘的情况。而连日来,有关婴幼儿面霜成分超标的话题也受到关注。
根据宝妈们提供的线索,上游新闻记者购买了多款宝妈们常用的婴幼儿抑菌乳膏、冷敷凝胶、面霜等。除未标明全部成分外,部分产品使用的批号也存在造假行为。另据检验报告显示,送检的3款产品中,均含有激素、抗生素等不适合婴幼儿使用的成分。
8月1日,参与检测的老爸评测日化技术工程师怀英表示,常见的儿童外用类产品,如儿童化妆品,退热、冷敷凝胶,冷敷贴(物理降温类医疗器械)、消字号,还有一些“三无产品”等,根据国家规定,激素、抗生素、抗真菌类药物等具有药理性质的成分是不允许被添加的,长期使用添加此类违禁药物的外用产品会出现红斑红疹、激素依赖性皮炎等症状,同时也提醒宝妈们,效果越明显的产品越应该提高警惕。
网红“婴儿霜”被曝含有抗生素
近日,3个月大的宝宝身上起红疹,让宝妈李女士很着急,在母婴店的推荐下,李女士购买了一款名为红色蜗牛婴初霜的产品,母婴店称该产品是中药成分,没有危害。可使用后,孩子症状没有缓解,还出现了大面积的疹子。
随后,李女士在社交平台查询后发现,使用红色蜗牛产品后出现红肿、起痘的现象并非个例。上游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在社交平台上,红色蜗牛的婴初霜一直在被大量推荐,不少宝妈在宝宝出现皮炎后会使用该产品在宝宝患处进行涂抹,起初效果明显,但随着持续使用,宝宝的皮肤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其中还有宝妈作为面霜和身体乳等给宝宝涂抹使用。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检测报告提到,红色蜗牛婴初霜中含有他克莫司成分。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红色蜗牛官方公众号显示,红色蜗牛婴初霜中含有苦参、忍冬花、红花、薄荷纯植物提取物,具有止痒、抗菌、消炎、抗过敏、止痛的效果,还特意提到,产品中不含激素、香精、酒精、色素、矿油等化妆品危害添加物。既然是纯天然提取,为何宝宝使用后会出现过敏、红肿等症状?今年7月初,浙江知名评测机构老爸评测曾对该产品进行检测后发现,这款红色蜗牛婴初霜中虽然不含有激素,但却含有他克莫司成分。
▲红色蜗牛称系植物提取,但经权威检测,含有禁用物质。图片来源/红色蜗牛官方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说明称,他克莫司是一种强力的免疫抑制剂,属于治疗中度或者重度皮炎的抗生素,为处方药,用于成年人或2岁以上儿童。目前医用他克莫司软膏中的他克莫司含量为0.03mg/kg。但据上游新闻记者获取的红色蜗牛婴初霜检测报告显示,其中他克莫司的含量为0.034mg/kg。而根据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使用禁止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原料、在化妆品中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属于违法行为。
▲浙江临海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文称,封存的3批产品均检测出他克莫司成分。图片来源/浙江临海市场监管
针对红色蜗牛婴初霜含有他克莫司成分的情况,7月12日,浙江临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息称,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标示“产品名称:红色蜗牛婴初霜”、标示“备案人/生产企业:广州中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化妆品、备案编号为“粤G妆网备字2022312819”的产品涉嫌非法添加“他克莫司”,该局已责令广州中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暂停生产经营,并召回上述产品。临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发现,临海3家经营单位库存共计有上述红色蜗牛婴初霜10盒,分属3个不同批次,执法人员对上述产品进行现场抽样并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验。目前,三批送检产品均检出“他克莫司”。
此外,上游新闻记者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信息平台看到,目前,该厂包括红色蜗牛婴初霜在内的46款婴童护理产品备案信息已被注销,涉及宝妈们常用的杏修璞护保湿润肤面霜、杏修璞护霜(婴儿型)、菲诺熊草本婴肤霜等。
多款冷敷、乳膏产品被检出激素
实际上,红色蜗牛生产商之一的广州恒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10月就曾被曝出3批次“婴贝萱婴肤霜”和1批次“婴康益生元身体乳”检出化妆品禁用物质“氯倍他索丙酸酯”“卤倍他索丙酸酯”和“赛庚啶”。广东省药监局对该公司作出10年内不给予其提出的化妆品备案和不受理其提出的化妆品行政许可申请的顶格处罚。广州恒澜生物生产负责人也被给予终身禁止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处罚。
而除了红色蜗牛外,上游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孕婴专用的医用冷敷凝胶、宝宝抑菌乳膏等中也被曝含有包括各类激素在内的违规添加成分。
上游新闻记者通过门店及电商平台下单了乐某堂孕婴专用冷敷凝胶后发现,该产品呈浅橘黄色,有较浓的香味,霜状的产品涂抹在皮肤上有冰凉的感觉,但多次涂抹后有轻微瘙痒、刺痛感。该产品用途中标明,产品使用于儿童及成人皮肤炎症的护理、瘙痒、湿疹、皮炎、癣症、脚气、蚊虫叮咬等,但说明书中却并未对成分进行标注。
▲企业回应称,该产品2022年就已停产,目前已通过法律途径处理。图片来源/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有使用过的宝妈表示,在线上和线下,这款面霜人气都较高,也有不少人推荐这款产品对宝宝轻微湿疹见效很快,但就是因为快,让其对产品的成分产生了怀疑。上游新闻记者根据其说明书中的生产备案凭证号查询后发现,鲁济械备20180633号的生产备案凭证号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及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均无法查询到。
▲经查询,乐某堂医用冷敷凝胶的备案批号并不存在。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另据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通过高分辨质谱筛查发现产品中含有益康唑、特比萘芬、氯倍他索丙酸酯、咪康唑成分。公开信息显示,益康唑、特比萘芬、咪康唑为抗真菌成分,氯倍他索丙酸酯为调解代谢及免疫力的糖皮质激素。多名三甲医院儿童皮肤科、内科医生介绍,这些成分大多用于重度、中度皮癣类、湿疹类病症治疗,但是即便是成人也不建议长期或在未遵循医嘱的情况下使用。“婴幼儿轻度湿疹或皮肤类疾病不建议使用,会出现红疹、过敏、皮炎等问题,如果很严重的皮肤疾病,医生会开具激素类药膏,但要严格遵照医嘱,或在医生陪同下使用。不建议家长随意为孩子涂抹具有抗真菌、激素类药膏或凝胶。”儿童皮肤科医生说。
▲经检测,乐某堂冷敷凝胶中含有抗生素和激素成分。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针对乐某堂医用冷敷凝胶的检测情况,全国食品工业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理事白利强介绍,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作为医疗器械冷敷凝胶里面不应该含有任何的药物成分,也就是说这些成分均不得检出。按照检测报告,其中含量最高的咪康唑超标18万倍,而糖皮质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也超标4600倍。
此外,在另外两款能够查询到备案字号的婴幼儿冷敷凝胶中也检测到了激素、抗真菌类药品成分。一款宝宝抑菌乳膏还在检测中被发现含有硝酸咪康唑、丙酸氯倍他索两种药物成分,而这款宝宝抑菌乳膏在被当地卫生部门认定含有禁用物质并处罚后,目前仍在销售。
对于有网友曝光其在孕婴专用冷敷凝胶中添加违禁成分,8月1日,乐某堂冷敷凝胶生产厂家回应上游新闻记者表示,该产品2022年就已停产,此前生产的产品并不含有禁用添加成分,且停产后产品备案凭证号等也相应注销。厂家负责人称,对于被曝光的情况已经报警,并准备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当记者问及2022年就已停产,为何记者购买到的产品生产日期为2023年5月8日时,该负责人称自己并不清楚,只多次提及是有人炒作。
8月2日,上游新闻记者将该情况向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了反映,工作人员记录相关情况后表示,如果经核实备案号被注销,那说明该企业存在问题。还能买到新生产的产品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信息被冒用,一种是企业违规生产。会将该情况转交给相关部门进行核查处理,并作出处理结果。
专家提示:见效越快越要警惕
上游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含有药物、激素成分的婴幼儿产品多为械字号和消字号产品。而近年来,有关“宝宝霜”被检测出添加激素、药物的事例,几乎每年都会被热议,不少网红带货宣称无添加的产品也屡屡出现翻车事件。
参与检测的老爸评测日化技术工程师怀英向上游新闻记者表示,《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等相关规定明确提到,“消毒产品禁止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等物料。”而2023年7月7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的《化妆品中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的测定》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规定了化妆品中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的测定方法。其中,化妆品中他克莫司的检出浓度上限为0.01mg/kg,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婴幼儿产品中添加过量激素和抗真菌类产品均为违规行为。
而全国食品工业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理事白利强则明确表示,现在市面上宝宝湿疹类产品,如果效果真的好,要不就是研发实力强,能研发出好的产品,要不就是厂家胆子足够大,敢添加别人不敢添加的成分。“大家一定要注意,效果奇好的十有八九是药。不过不是所有的激素都不能用,而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心谨慎地使用。”白利强表示,效果越明显越要警惕,要看清楚成分后再给宝宝使用。
而上游新闻记者从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多地食药监部门了解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婴儿霜、婴幼儿冷敷凝胶等大都主要分为“妆字号”和“消字号”两种。而“消字号”的许可证发放此前主要由省级以下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时间短、费用低,且企业无需标注出产品所有成分,只需检测是否具有“消毒”“抑菌”的能力,且相较于需要有国家药监部门审批的“妆字号”产品,“消字号”的产品违法成本也更低。这就是“消字号”类“宝宝霜”成为违规添加的重灾区的主要原因。同时,新华社此前报道中也提到,相关专家证实,在备案审批环节,国家规定的检验项目不包含激素成分,这就给了一些企业可乘之机。
另根据工商登记信息公布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47万家经营范围含“抗菌、抑菌、除菌、杀菌、消毒产品、消毒用品、消字号”相关企业。而在这47万多家企业中,有超11万家企业的经营范围同时包含“婴儿、婴幼儿”产品,占比达24%。对于这个数据,有业内人士和检测人员表示,对于“消字号”产品的规范,除了要规范行业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消毒产品的质量监管,增加抽检频率,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对违法添加、涉医宣传、虚假宣传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外,北京京本律师事务所主任连大有律师认为,对于违规添加禁用成分的厂家也要加大违法成本,针对故意生产缺陷产品,造成人身严重损害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刑法》规定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他建议主管部门及时将相关处罚案例对外发布,在提醒消费者的同时,也对违法企业起到震慑作用。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编辑:徐远哲
责编:范永松 官毅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