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拒绝纹身从我做起手抄报简单漂亮(爱护儿童不放任【网信普法】拒绝文身,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近年来,文身出现了“低龄化”现象,日渐成为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社会风险点。未成年人文身容易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影响未成年人就业和生活,让未成年人受到不良文化侵蚀。

什么是文身?

未成年人文身都有哪些危害?

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

从而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什么是文身

文身(俗称刺青),就是用带有墨的针刺入皮肤底层而在皮肤上制造一些图案或字眼出来。

文身危害

1、易感染

文身通过破坏皮肤真皮层,会导致皮肤出血、过敏、肉芽肿。由于文身材料含有铅、汞等重金属,文身面积大或频繁文身,会使皮肤残存大量毒素而诱发皮肤癌,同时不卫生文身存在感染艾滋病等传染病风险。

2、难复原

文身后存在难以清除、激光去除费用高且效果不佳的风险。多数未成年人文身带有冲动性、盲从性,后悔率极高。

3、影响就业、就学

全国各地已出现因在校生文身影响校容而被劝休学、退学。文身会直接影响青年人对军、警职业的选择,严重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4、心理影响

文身会带来标签效应,容易让未成年人与不良人集结,走上未发犯罪道路。有些文身带有暴力色彩的内容,成了张扬甚至释放戾气的“身份象征”,有些甚至利用显露文身作为实施滋扰、恐吓的软暴力,部分犯罪人员或团伙就专门网罗一些有文身的未成年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此外,文身还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交往和朋友圈产生影响。

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

未成年人文身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22年6月6日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切实解决引导、教育、监管等方面问题,充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为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6月6日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对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提出系列工作举措。明确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识文身可能产生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理性拒绝文身。吉林省印发了《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重点任务清单》,各责任主体相向而行,凝聚共识,用责任合力为未成年人筑牢“文身防火墙”。

作为孩子们的港湾,家庭更要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少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多听听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学会换位思考,多交流,多体谅,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更要多学一学相关知识,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对未成年人产生文身动机和行为的,要以一些典型的身边事去教育和引导孩子,及时劝阻,不得放任其文身,做到从源头制止未成年人文身。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