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内容有哪些(是呵护儿童还是爱护儿童爱馨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 呵护幼儿健康)
— 爱馨幼儿园 —
预防传染病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孩子们的健康是幼儿园一直以来着重关注的问题。随着季节的推进和气温变化,结合我国既往手足口病流行规律(4~7月为手足口病流行大高峰期,10~12月为流行小高峰),爱馨幼儿园温馨提示各位家长:学龄前儿童正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为了守护孩子的健康,我们要共同关注手足口病,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校园预防措施
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预防手足口病教育活动,我们通过观看图片、讲故事、儿歌、律动等多种形式,向幼儿宣传手足口的防治及危害,提高幼儿自我防病意识。同时注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幼儿饭前便后用七步法洗手。
各班教师加强晨检、午检、晚检工作,做好全日观察。在晨检时仔细询问幼儿在家的活动与身体情况,认真检查幼儿手、口有无异常。
定时对各班活动室内的玩具、桌椅、扶手,卫生间等容易接触的东西进行清洗消毒,保持活动室内的空气流通。
紫外线消毒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CV-A16、CV-A6、EV-A71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5岁及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易感人群;主要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传染性强。
手足口病的发展阶段
潜伏期
”
幼儿被病毒感染后多会经历3~7天的潜伏期。潜伏期无临床症状,患儿在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发热期
”
起病急,体温一般不超过38.5℃,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疱疹期
”
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
皮疹特点:
口腔黏膜疱疹散在分布于两颊部、咽后壁,舌边、唇齿侧,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其周围有红晕,疼痛感较明显。手和脚的皮疹多发生于手掌和脚掌,皮疹周围发红,疱疹较硬,里面有少量浑浊液体。
臀部及肛周也可能出现与手、脚掌同样的皮疹,但躯干及面部很少出现。恢复期
”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一般情况下7~10天后疱疹愈合,不结痂,不留瘢痕。但因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有极少数患者(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实际上是通过三种途径传播。一是通过粪口途径;二是通过接触传播;三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家庭防治措施
勤洗手
”
洗手是最好的预防细菌和病毒的方法,特别是幼儿玩过公共设施,从户外环境回来时,当然勤洗手不只是幼儿的事,家长们也要多注意,因为虽然成人免疫系统完善不易感染手足口病毒,但是作为家长的你们确是可以成为手足口相关病毒的携带体的,所以不管是面对手足口病还是其他病毒细菌都记得勤洗手。
勤通风,常换气
”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不二法则,而手足口病虽然是肠道传染病,但是它的传播途径不仅是局限粪口传播,它还会通过呼吸道飞沫、咳嗽、喷嚏等进行传播。
勤洗晒,消毒
”
洗晒大家都知道,那么家中消毒怎么进行呢?肠道病毒最怕的是紫外线和高温煮沸消毒,家长们可以对家中物品结合以上两种方式进行消毒,还可以用84消毒液进行环境表面的消毒,如家具、座椅等,注意消毒液的稀释。
接种疫苗
”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EV71疫苗),分为2针打,在满6月龄至5周岁之间打,第一针和第二针之间需要间隔至少1个月。手足口病疫苗主要用于预防EV71型病毒感染。虽然接种了疫苗不代表肯定不感染手足口病了,但是请家长们知悉在手足口病病原体中71型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最严重的病毒,而接种了EV71疫苗能起到很大的防护作用,确保感染后不会出现重症病例。
相关护理工作
手足口病虽然会多次复发,但普遍可自我痊愈,家长也不要太恐慌。
只要严格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勤锻炼,少扎堆聚集,早到正规医院接种疫苗等预防工作那么手足口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 。
如发现不适,要早确诊,早治疗,早隔离,隔离期间遵医要求居家隔离,不去公共场所。家长注意事项
1.如果幼儿有手足口或其他传染性疾病,要及时的通知学校和经常一起玩的孩子家长,这样学校和家长才能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2.宝宝患病后要及时的隔离,家里的玩具、用品等也要及时的消毒,并在阳光下暴晒。
3.家长切莫病急乱投医,用利巴韦林之类的药物来抗病毒,想当然的用免疫调节剂来预防重症病例的发生,但这些药物并不会减少孩子患病的机会也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反而可能增加孩子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共同携手,用心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幼儿园热线:0888-5818866
编辑:闫冬
初审:丁洁
终审:黄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