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小镇研究(爱护儿童的项目设计儿童友好 | 为了儿童而设计——儿童友好公园研究与实践)
将儿童优先理念落实到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各方面,尊重、爱护儿童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形成。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和儿童友好社区,增加公益性儿童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娱乐等校外活动场所,提高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
为了响应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研编了《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等系列导则和指南。公园绿地是儿童户外休闲游乐活动的重要场所,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和户外游憩需求,对儿童使用频率较高的郊野型公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及广场,社区公园、游园和口袋公园,按照儿童友好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和适儿化改造,为儿童提供安全、有趣、有包容性和体验感的绿色公共空间,是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风景园林行业持续加强儿童友好城市的研究,在公园绿地与城市开敞空间规划设计、公园儿童友好设施建设等方面,结合研究和项目实践,积极贯彻儿童友好理念。
儿童友好公园
公园绿地适儿化改造及游憩设施建设要点
郊野型公园
根据郊野型公园的自然及地域特征,增加儿童游憩设施,营造自然趣味的空间,因地制宜开展适儿化改造。
推进“自然营地”建设。鼓励建设多功能活动驿站,开展自然体验、科普认知等活动。
建设与自然融合的多类型儿童游乐场地,鼓励引导儿童探索与认知自然。
郊野公园自然营地建设示意图
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及广场
围绕适配多元需求、丰富游玩体验、激活想象力与创造力、拓展社交空间等目标,构建多元活力空间。
优先增补儿童游乐和体育运动场地,儿童游乐场地宜配置创意性的游乐设施,为儿童营造寓教于乐的体验。
宜结合儿童行为尺度、看护人看护需求等,配置多尺度、包容性的休憩及服务设施。
城市公园趣味儿童游戏空间建设示意图
社区公园、游园和口袋公园
围绕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和社交能力、丰富课余生活等目标,为儿童提供亲切便捷的游戏、交流、探索自然的空间及场所。
应采用自然化设计,增设游乐、运动、休憩等多类儿童活动场地。
利用社区闲置空间和既有绿地,建设“农事体验角”“迷你菜园”,建设“花卉步道”等亲子空间;设置儿童友好的游憩设施,打造“游戏角”。
社区“农事体验角”儿童植物认知示意图
游憩设施建设
游乐设施材料宜结合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活动特性和动静需求分龄分区设置。应注重体验式设计,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可变性。设计应满足紧急情况下成人可进入,避免造成挤压危险,设置防跌落保护。
体育运动设施建设鼓励配置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益智类体育设施和锻炼儿童攀爬、支撑、跳跃、平衡、反应能力的体育器材。宜配置适宜儿童使用的运动器材。
高低起伏的儿童游戏地形示意图
安全有趣的儿童戏水池示意图
亲切自然的植物景观示意图
生动的科普教育设施示意图
多功能体育运动空间示意图
↕↕上下滑动查看
儿童友好公园建设实践
森林童趣:北京通州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以森林童趣为主题,结合海洋、森林、沙丘等不同自然要素为故事线。
戏水谷模仿自然中水的旅程,水从高处顺势跌落,形成水渠,浅湾,波浪、漩涡、涟漪和大小不同的水花。
乐沙园以沙地“微探险”为特色,引导小朋友通过攀爬触摸探索世界,感知活动的乐趣;
欢游园重点考虑低龄儿童的使用,为家长的陪伴提供舒适的林荫空间,陪伴小朋友在摇荡秋千、攀爬木屋、旋转摇椅等游戏互动设施中玩耍游乐。
↕↕上下滑动查看
儿童主题园+活动场:北京冬奥公园
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采用“儿童主题园+活动场”的建设模式营建活动组团,分别为冰晶花园、企鹅绿谷、冰川广场。
冰晶花园为3岁以下的幼儿设置,在雪花型场地内设置触摸园、味道园、声音园、五彩园等感官花园及趣味沙坑,激发婴儿对感知周围环境的兴趣。
企鹅绿谷适合3-6岁学前幼儿,利用场地高差设置趣味跑道、捉迷藏景墙通道,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
冰川广场适合6-12岁的学龄少年,利用场地高差形成冰川攀爬墙,“雪球”休闲篮球场,将运动与景观有机融合。并利用地面及周边空间普及冰雪小常识,寓教于乐。
↕↕上下滑动查看
针对儿童特性的游憩设施建设
图片来源:重庆中央公园
图片来源:江西省吉安县龙湖片区景观整治提升
图片来源:北京石景山金顶山公园
▌注:本文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分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供稿
///END///
撰文 | 王凯伦、辛泊雨校核 | 付彦荣、王斌、马浩然
审核 | 贾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