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实践与探究(儿童爱护植物活动总结论文范例一篇: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摘要: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教学中利用种植活动让幼儿体验探究过程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论文以《菌菇奇遇记》课程的具体实施效果为依据,以教学实际的具体效果证明种植活动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探索;幼儿教育;种植活动

1.引言

我国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扩充幼儿学习空间,为幼儿学习创设科学探究的环境氛围,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提升幼儿对于科学探究的热情。2019年笔者所在幼儿园开设科学探索课程《菌菇奇遇记》,这门课程的开设效果证明在幼儿园中利用种植园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具有积极意义。论文以《菌菇奇遇记》这门课堂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探究幼儿教育中利用种植植物为载体引导幼儿科学兴趣、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

2.研究内容与方法

2.1研究内容

幼儿园种植活动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2研究方法

2.2.1个案研究法

论文选择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附属幼儿园的种植活动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园幼儿在种植活动探究过程中的典型性行为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和归纳出种植活动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

2.2.2经验总结法

总结和概括出《菌菇奇遇记》种植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从该课程中获取利用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3.《菌菇奇遇记》课程概述

笔者所在的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附属幼儿园一日午餐时间,有幼儿看到汤碗中的食材发出疑问,“老师,这是什么?”教师答:“香菇”。幼儿提问:“为什么我妈妈做得香菇跟这个不一样?”针对部分幼儿的疑惑,老师在教学课做了调查,结果显示有占一半以上的幼儿不认识香菇。通过教研组讨论,园长认为可以利用幼儿对于香菇的好奇在全班开设一次种植活动,解答幼儿对香菇的疑惑,同时利用这次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于是“蘑菇奇遇记”课程就这样开始了。

在准备课程之前,教师先对幼儿进行了调查,向幼儿下发主题调查表,要求幼儿回家后与家长进行讨论,征求家长对于香菌菇种植的想法和建议。围绕幼儿提出的问题和幼儿家长的建议,幼儿园确定课程的题目确定为《菌菇奇遇记》,课程任务主要包括三项:第一是启发幼儿认识菌菇,包括菌菇的种子、菌菇如何生长、菌菇的种类、香菇的用途等。第二是引导幼儿观察植物,充实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培养幼儿种植植物的兴趣和责任感,并增进幼儿爱护花草和种植劳动的优良习惯;第三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幼儿在种植过程中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学习植物学知识,认识人与植物的关系,有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团体合作等多项目能力。

表1 《菌菇奇遇记》课程关键经验预估表

内容 科目

1.能够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大胆讲述自己对于蘑菇的发现 语言

2.能在探究各种与蘑菇相关活动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科学

3.能够结合与蘑菇有关的活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健康

4.乐意探究有关蘑菇的内容,在探索中有发现时能感到兴奋和满足 社会

5.乐意参与蘑菇有关的绘画,折纸等艺术活动,学习与蘑菇有关歌曲 艺术

4.幼儿园种植活动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效果

4.1种植园活动能为幼儿营造科学探究的环境氛围

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观察环境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必要条件。目前多数幼儿园都开设了植物种植园区,让幼儿在植物园区中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在《菌菇奇遇记》课程中,为了给幼儿们准备香菇种植园区,教师们特别将校园内花坛作为香菇种植区,教师们购买了木屑、玉米屑、菌丝等香菇种子,为了满足幼儿对于香菇品种的认识,教师们准备了猴头菇、金针菇、香菇、鸡腿菇等8个品种的香菇菌丝。通过查阅种植资料得知菌菇是喜欢阴暗、潮湿、温度适宜的环境生长,春季气温符合菌菇生长,教师们利用黑色垃圾袋作为遮光的材料,用大水壶来为菌菇生长提供潮湿环境。在种植园区的创设中,教师们还为幼儿们提供了种植的彩色装饰袋、铲子、植物架等,让幼儿们能亲自动手制作菌菇生长菌包,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幼儿对种植的兴趣。另外,在种植园区创设完毕后,对幼儿是开放的,教师给与幼儿充足的时间到园区去主动探索菌菇的生长情况。

在菌菇的种植和生长过程中,幼儿们会抛出很多问题:菌菇的种子是什么?菌菇生长要“吃”什么?菌菇幼苗是什么样子的?菌菇多久能长大?对于幼儿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教师们没有直面回答,二是让幼儿们参与观察。通过观察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鼓励幼儿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共同探讨答案。幼儿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要依托环境,而“菌菇奇遇记”课程创设的菌菇种植区为幼儿们提供了一个可直接观察菌菇生长的园区环境,这非常有助于幼儿们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为幼儿们日常的科学探索打下基础。

4.2种植园区引导幼儿形成科学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在培养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课程中要幼儿的兴趣作为依托。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有部分幼儿园的开设了种植园,目的是希望教师和幼儿们一同通过种植园种植和饲养活动,来参观、观察生物的多样性,感知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授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提升幼儿的科学观察经验。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幼儿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幼儿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幼儿的求知欲,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发现新事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教授幼儿观察的方法。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于幼儿的问题积极引导和科学解答,利用贴近幼儿生活的事物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积极性。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幼儿兴趣作为引导。《香菇奇遇记》课程能顺利实施,主要依托点是园区幼儿对于香菇的好奇,香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幼儿常见的香菇主要是出现在餐桌上,在幼儿园的午餐中经常出现香菇粥,但部分幼儿对于香菇的生长并不全面,如调查发现:约有1/3的幼儿并不清楚香菇是通过菌包种植,1/5的幼儿认为香菇是生长在树上。幼儿的这些认知错误源于幼儿植物知识的缺乏,在幼儿园开设植物种植园有助于让幼儿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对植物的生长有全面的认识,通过亲自动手和种植引导幼儿的科学探究态度,在探究中能形成诸如观察、记录这些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不断地提问,不仅了解蘑菇生长过程的相关知识及生长环境,而且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这也更彰显了课程游戏化的指导精神。

4.3种植工具激发幼儿科学探索欲望

对于幼儿而言,种植活动的工具是一种玩具。菌菇种植活动使用的小铲子、喷壶、植物架、菌菇袋、小尺子等工具对于幼儿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在菌菇种植后,有幼儿坚持每天去观察菌菇的生长活动,用喷壶给菌菇洒水;在菌菇生长之后,有幼儿坚持用尺子测量。如幼儿第一次使用喷壶给菌菇洒水,幼儿会学习喷壶的使用方法,如何给喷壶加水,有的幼儿会观察对喷壶为何会喷水产生兴趣,研究喷壶的内部构造,这就是工具激发起了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现代幼儿教育理论认为简单的工具激发起幼儿使用工具的兴趣,幼儿会主动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开始探索工具的工作机理。儿童教育学者皮亚杰认为:儿童对于数的认识要早于对量的认识。一般儿童在8岁至10岁之间学会测量,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学会使用尺子、等工具,开始使用直尺的测量菌菇的生长变化,教师允许幼儿用直尺测量菌菇的高度,不会用直尺的幼儿也懂得用自己的小手测一下菌菇植株的高度,在生活中再有需要测量的地方,幼儿也懂得了测量的方法,这说明幼儿已经有了最初的科学使用工具的思维。通过菌菇种植活动让幼儿有了使用工具进行探索的思维。

4.观察记录过程让幼儿学会科学探究方法

植物的生长千变万化,幼儿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植物生长的经验。而生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幼儿自己观察的过程。观察植物生长是一个综合性的环节,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观察,更多的也要通过劳动来延续观察。在菌菇种植园区成立后,有部分幼儿每天坚持到种植区观察,发现菌菇有变化,幼儿会用绘图、数字的形式记录。现代教育学认为:促进幼儿的理性探索思维,首先前提是让幼儿能将观察到的变化用自己的形式记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让理论性的东西在幼儿的大脑中发芽。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对观察、记录感兴趣,从而促进幼儿掌握科学的记录方法。在菌菇种植园区中,幼儿获取了大量有关菌菇生长的信息,在《菌菇奇遇记》课程中,有绘图课,教师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变化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幼儿将他们对于菌菇生长过程的理解用绘图的方式记录,幼儿的绘图向教师表达出自己对于科学探究的理解。

总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小班年龄阶段正是探索的萌芽时期,在幼儿园中开展种植活动课程对于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科学探究,形成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意义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佳慧.例谈在户外种植活动中促进中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J].下一代,2018.

[2]陈琳.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J]教育新时代,2018.

[8]王小霞.种植活动对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美育月刊,2019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