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窗户摔下来那个完整(怎么爱护小区儿童滑梯爬窗、跳沙发、倒着滑滑梯…...孩子爱做危险动作,打一顿就好了吗?)
文章首发于「孩想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你家神兽干过这些事儿吗:爬窗台、倒着滑滑梯、玩儿刮胡刀、爬到书架最上层、爬栏杆、跳椅子、爬门框......大人认为危险不能干的、不让干的,他要试试。
家有四岁多女宝,以上冒险刺激的事儿几乎都干过。也听过很多朋友跟我吐槽:
孩子老是玩儿危险刺激的东西,阻止一次下次还玩儿,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谈谈孩子冒险那些事儿。
冒险这件事
似乎没有完结篇
对孩子冒险这事儿,大人可能想:等娃长大点懂事就好了。然而事实并没有如此,只是他们冒险的能力在增强、冒险的花样变多、复杂度变大了而已。
儿童冒险行为的频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一直到青少年期。
所以在小区的运动场,我看到 2、3 岁的孩子吊在栏杆上荡秋千;4、5 岁的孩子头冲下往下滑(安全的方式是:坐着滑);6 岁以上的孩子们是站着从滑梯的滑道冲上去、再冲下来;最厉害的是 8、9 岁的大哥哥们,爬到滑梯的顶上,两只脚站在滑梯的两个支架上,俯视群雄。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我承认,滑梯这件事是没完了。
小区花园里的一棵大树,经常在傍晚时分挂满了小学生,他们有男有女,分布在那棵树的不同枝杈上,下面的爸爸妈妈们心态每天都要崩一次。
当时我的宝宝 1 岁多,心想:我闺女可能不会这样吧。
在她 3 岁时尝试把温度计咬破,被送去医院拍 X 光;在她用刮胡刀给自己刮了胡子,并划出一道血口子之后——对于孩子的冒险精神,我悲观了很多。
这跟他们对自己的乐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孩子不知道有危险吗?
3 岁以下的宝宝大多数时候确实——不懂什么叫不安全,不明白什么叫危险。懂也记不住。记住了也按捺不住自己想去冒险的冲动。
在他眼里:
啥叫冒险刺激?应该叫好玩儿吧。
孩子眼里的世界跟大人完全不同。
我们眼里的/孩子眼里的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我们眼里的/孩子眼里的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我们眼里的/孩子眼里的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我们眼里的/孩子眼里的 图片来源:自己画的
在孩子眼里:一切都可以是游戏。
知道有危险
依然选择去冒险,为什么?
3 岁以后孩子完全能够分辨危险 / 不危险的情况了,至于去不去冒险,那是由他的决策、情绪、认知能力、性格特点各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1. 个人神化心理
他们会在冒险和回避中间做出选择:感觉这种新鲜的刺激会让我很高兴的,那我就去做。
如果真的不小心受伤了,孩子会判断这是运气不好。而且越长大他们越相信自己不会「受伤」。那是因为孩子有自己的理论:个人神化。炫不炫目?
所谓「个人神化观念」是指儿童和青少年常常认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相信自己是独特的、无懈可击的、无所不能的。
换句话说,他们觉得不好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对一些危险常常视而不见。
如果你跟他说「这个栏杆太高了,特别危险,千万不能上」,他会眼神放光,内心独白是:
正好可以验证我的神力,给你们看看!
所以大人越说不行孩子劲头越高涨。(因为我是蜘蛛侠啊!因为我是魔法公主啊!)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你需要给他输入更多的「意外观念」「负面预期」,用来抵抗他的盲目乐观、用来给他当作判断依据。
自从给女儿讲解了「平衡」的概念,她会自己总结哪些情况下人是平衡的,哪些时候不平衡。不平衡就容易摔跤。
掌握了这个原理和语言之后,她不仅可以提醒自己,还可以提醒其他的小伙伴了!
2. 高感觉寻求型孩子
有高感觉需求倾向的孩子有如下特点:
总是追求冒险性的活动
总是有独特的思维和特立独行的方式,寻求奇异的感受
不喜欢抑制自己
对重复的事情、单调的环境、不变的人感到厌烦
总之,他们需要大量的刺激才能有足够的的感觉。
高感觉寻求的孩子低估风险、高估自己的能力,不服从管理,情绪性比较明显。
对高感觉寻求的孩子,日常要帮他们找到满足感觉刺激的事情,比如「荡秋千」「跑步」「激烈的扮演游戏」等。感觉得到更多的满足,才能减少在冒险刺激上的尝试。
是什么在影响
孩子的冒险行为?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1. 父母的反应和态度影响
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反应速度和态度差异,影响孩子对风险的判断。
首先比是反应速度,如父母在看到孩子类似行为时,要马上制止(字面意思:立刻马上,不要延迟),孩子会因为父母反应速度的不同判断风险高低的。
另外就是态度。因为是男孩,家里人会说「男孩就是淘气」「男孩就是胆子大」,那么男孩也会因此比女孩对风险采取更加乐观的态度。
重点提示:
因为父母经历多次孩子的「冒险行为」:比如爬到窗台上,并没有发生危险或者受伤,逐渐发生认知疲劳。那么会降低对孩子提示的速度。
所以父母要提高警惕,对孩子的危险行为始终保持高度关注,持续提醒和制止。
2. 同伴的影响
对有同样倾向的同伴和哥哥姐姐更要注意。这种类型的孩子在一起,倾向于做出更加冒险的行为。有研究说明,具有冒险倾向的儿童会强化同伴的冒险行为。
也就是,冒险这件事互相传染:你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我愿意跟你去冒险......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因此建议,如果孩子倾向感觉寻求、喜欢冒险,最好减少跟一个热爱冒险的孩子一起玩儿了。
反而可以跟谨慎的同伴一起,如果有谨慎的大姐姐就更好了。
年龄较大的女孩更愿意给弟弟妹妹讲「怎样避免危险」的道理,而且弟弟妹妹也愿意相信和配合。
如何应对
孩子的冒险行为?
用小伤害换取安全意识。
生活中家人判断有伤害、但伤害不大的事儿,可以让孩子体验后果。
比如很烫的鸡蛋(不会烫伤),从椅子上掉下来,疯狂跑后摔倒,提醒之后,如果孩子继续行为就让她亲身体验「风险」。这样的好处是,让他提高对危险的「负面预期」——原来我还是有可能受伤的。
任何危险行为之前提醒孩子。如果已经做了,马上制止!
并一定要说明你制止的他的原因。随着孩子认知范围和深度的变化,他们会有利用更多的线索来决策——要不要冒险。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为什么不可以摸插座?
因为触电会让人受伤,而且可能非常严重。
为什么不可以在马路中间跑?
车来车往,速度很快,如果司机不能及时刹车,就会撞到人。
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影响孩子是否决定去冒险。我们给孩子更多的科学原理,用科学对抗盲目,比单纯讲道理有效得多。
我们可以在两个方向入手帮助孩子:
一是观察学习,在一些风险现场给孩子讲解危险的原因、发生的过程和后果。孩子也不可能亲身体验各种类型的危险。观察学习,就是看到别人的行动后果,自己通过观察、分析和判断,获得相关的体验。其实孩子大部分关于危险的意识,都是看别人的后果学习到的。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二是创造性地改良孩子的游戏和环境。喜欢冒险刺激的孩子是有寻找新鲜刺激的需求。如果在游戏中增加创新环节,他们的关注点转向创造刺激而不是冒险刺激。
比如滑梯这件事,我曾经尝试让宝宝一边吹泡泡一边滑滑梯,泡泡跟着滑行的她飞出去——是一种新鲜又刺激的感觉。
在家里玩儿,我会把椅子搭成一座桥,满足她「登高爬上」的需要,在椅子中间上上下下,她非常振奋。
最后,对于盲目乐观、寻求刺激的孩子,作为家长,唠唠叨叨说教和简单粗暴斥责作用甚微,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去帮他们才能直达目标,那就是——立即制止、改善认知、负面预期、观察学习、创造性游戏。
文章首发于「孩想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排版:徐疯疯
封面图来源:站酷海洛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