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我想要儿童节礼物英文(爱护尊重儿童的句子儿童节,孩子最想要的礼物是爱与尊重)

儿 童 节 快 乐 ~ 

孩子,不该仅仅被当作资源或负担看待。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爱,也有权获得尊重。

                                                                      ——李旸

5月31日,新华社消息的发布,令之前已被广泛讨论的“三孩生育政策”终获官宣。一时间,朋友圈被一片调侃+自嘲刷了屏。

在这些调侃中,孩子不是“资源”就是“负担”,而这恰逢儿童节的前夕。作为长期扎根滇西山寨、陪伴困境儿童成长的公益人,今天我想替孩子说句话。

明明有太多的孩子被带到这世上,却缺少人爱。我说的是真正“看见”孩子的那种爱、无条件接纳的爱、站在孩子角度的关心和爱。

有人以为我说的,只是榕树根之家平时在山区里陪伴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不是的。留守孩子当然是最缺少关爱的儿童群体之一,但并不只是他们。

很多条件优越的城市家庭,孩子心理压力也特别巨大,被苛责,不被看见,不被真正地爱着。在重度抑郁症中挣扎的、轻生的孩子、遭受侵害不敢言说的孩子,我们陪伴呵护过太多、太多,每一次都感到无比的心痛。

各位大人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们自己最想要的儿童节礼物是什么?

不是一定要精美昂贵的玩具,而是只要可以完全放松地自由玩耍一天,没作业、不练琴,就是大大的惊喜。

不是一定要花好多钱去迪士尼,只要爸爸妈妈同时放下手机和电脑,陪我一起在家做好吃的,或在小区绿地里看蚂蚁和玩小猫也很开心。

如果真要谈“资源”,那么比孩子更稀缺的,是有效的陪伴和儿童友好型社会啊!

什么是“儿童友好型社会”?学者们可以提出各不相同的定义。如果允许我尽情畅想,我的脑中会闪现这样一些图景和瞬间:

在一个儿童友好型社会里,“尊重儿童自主意愿”已成共识。孩子不必在儿童节这一天被安排甚至强迫去给大人们演节目。成年人每一次邀请孩子表演,都真诚地征求孩子的意见,就像对待同事和朋友那样。如果孩子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表现欲,就给TA创造舞台,孩子不想表演就尊重他的选择,不必去取悦任何客人或大人物,迎合任何场面。

在一个儿童友好型社会里,“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学业表现重要”已成共识。保障充足睡眠相较于按时完成作业,拥有毋庸置疑的优先权。鼓励或迫使孩子牺牲睡眠换取学业进步的机制设计,将受到抨击和惩处。

在一个儿童友好型社会里,有数量充足、各具特色,各不相同的学校,不同境遇、不同特质、不同发展阶段的孩子,有机会获得最适合TA的教育。孩子们不会因单一考试的失利而被定义为失败者,而是有机会获得针对自己情况的帮助去克服学习困难,去发现自己擅长或喜欢的事情,去尽情投入。

在一个儿童友好型社会里,“儿童有免遭恐惧的权利”已成共识,法律和社会公共价值观念将共同保护孩子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免遭肢体、语言、精神等各种形式的暴力、恫吓、威胁。发现疑似侵害儿童的不法行为,大家都能大胆报警或出面制止,而不必担心误报会遭受处罚或报复。

性侵儿童的罪犯将不可能再从事接触儿童的工作,住址和个人信息也将被公开。

而每一个受到侵害的孩子,都不会受到来自身边人和新闻报道的二次伤害,且能够获得专业心理医师的帮助。

在一个儿童友好型社会里,孩子可以开心地向爸妈或老师分享自己喜欢班里某个男孩、女孩,而TA不会遭受任何负面评判和责骂。TA会得到理解、肯定和赞赏:“你是一个善良的好孩子,看得见别人的美好;你长大了,已经懂得去爱别人”。进而有机会学习适合TA年龄段和认知水平的健康亲密关系知识、身体和性知识、两性互相尊重与平等的知识。

在一个儿童友好型社会里,非婚生与婚生的孩子,服刑父母的孩子,有身体和精神障碍的孩子,不同性取向与性别认同的孩子……和任何一个孩子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尊重,不会因他们的家庭出身或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而遭受歧视,TA们都有机会追求梦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

如果这些畅想显得太天真,那就说明我们距离真正的儿童友好型社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也许长大令我们善于遗忘。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应扪心自问:自己的童年是否曾有伤痛和阴影,年幼的我们曾希望得到怎样的对待?

在那些早已将上述畅想变为现实的儿童友好型社会中,这样的美好图景也不是从来就有,或从天而降,人们对儿童的理解和认知也是逐渐进步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各方不断努力争取的结果。

榕树根之家只能在小小的山寨里践行我们的儿童观,营造一个儿童友好型的家园。而建设理想的儿童友好型的社会,还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政策和法律制定者、企业、学校、司法部门、媒体、公益机构和我们每个人,都要为了孩子,付出自己的那一份努力。

我理解人口经济学家的视角,看得到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危机,并且完全支持国家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而大家的调侃中,似乎模糊了一点:放开生育限制本身不等于催生、逼生。它不过是把原本被剥夺的生育自由还给每个家庭,这甚至还说不上是“鼓励生育”。

鼓励生育,不只是现金补贴、产假、育儿假。鼓励生育应该也必须包括建设儿童友好型社会,让父母解除后顾之忧,放心选择生孩子,让每一个出生的孩子免遭恐惧、自由呼吸,获得爱与尊重。

孩子,不该仅仅被当作资源或负担看待。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爱,也有权获得尊重。

这个儿童节,你是否愿尽微薄之力,让自己身边的孩子可以被温柔以待?

撰稿 / 李旸

排版 / 唐婷

摄影 / 榕树根志愿者米克 麻庆 李旸 乐安东 榕树根孩子雷滚砍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