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作文500字左右(爱护康儿童鞋检测【未检护航】把爱“留下来”,让法治与爱陪伴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近日,四川省通江县检察院联合该县民政、妇联等部门,来到沙溪镇未成年人保护站,开展农村困境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该院“心语姐姐”未检团队有针对性地为留守儿童上了一堂法治课,并为孩子们送去精心准备的儿童节礼物。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充分的亲情关爱和有效的近亲属监护,更易成为不法侵害的受害者,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保护。2016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让更多人关注到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四川是人口大省,未成年人绝对数量多,同时又是全国外出务工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形成的留守儿童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十分之一,数量居全国前列。”四川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葛晓燕告诉记者,多年来,四川省检察机关把法治关爱保护留守儿童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民心工程,持续完善落实留守儿童法治关爱保护机制,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近日,记者深入四川省检察机关,详细了解他们多维度、深层次、全方位做好留守儿童法治关爱保护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面临更多危机
日前,四川省峨眉山市检察院“未·蓝”团队办案检察官与涉罪留守儿童谈话。(资料图片)
有人说,未成年人的成长是“升级打怪”的过程。对留守儿童来说,没有父母的陪伴和保护,他们在“升级打怪”的过程中显得愈加弱小,不仅可能遭遇溺水、交通事故、煤气中毒等意外事件,还可能遭遇人身侵犯等人为危险。数据显示,留守儿童最容易遭受侵害的违法犯罪是侵犯人身类犯罪,而性侵害在其中占比较高。“由于防骗意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欠缺、隔代监护能力不足等,留守儿童遭遇性侵害的几率相对较高。”四川省检察院第九检察部主任陈王莉介绍了一起案件。留守儿童张某的父母在外务工,其常年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一天晚上去同学家玩的路上,张某被邻居王某以看电视、吃东西等为借口叫到家中,遭受了性侵害。“校园性侵、熟人性侵、邻居性侵是留守儿童遭受性侵害的主要类型。”陈王莉介绍,近年来,四川省检察机关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进乡村活动,全力落实入职查询、从业禁止和强制报告等制度,就是要通过法治手段,让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未成年人少受或者免受侵害。记者了解到,除容易遭遇侵犯人身类犯罪外,网络成瘾正成为留守儿童面临的新危机。手机作为学习以及连接异乡父母的重要工具,在留守儿童中十分普及,而留守儿童家庭“老人+儿童”的结构,也造成手机经常处于“脱管”状态。四川省检察院的相关调研显示,一些中小学留守儿童放学回家后,“盯着手机不离手”“整个人仿佛钻进手机里去了”,娱乐化、游戏化、攀比观念等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留守儿童的“三观”。留守儿童刘某想要在外务工的父母给自己买一款新手机用来玩游戏,索要未果后,就潜入超市盗窃钱财。与此同时,网络上暴力、软色情等不良内容也对留守儿童心理造成影响。检察官通过办案发现,众多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正是通过网络直播、游戏聊天室、聊天软件等诱发。留守儿童刘某跟随祖父母生活,因为长期浏览黄色网站,对性充满了好奇,便趁邻居10岁女孩到自己家中玩耍时,将其骗到卧室实施奸淫。“很多时候,留守儿童对自己的行为还没有正确的认知,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也比较模糊。他们在遭遇危险的同时,也可能在制造危险。”四川省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副主任杨艳丽表示,留守儿童保护是一道“社会综合题”。构建留守儿童保护社会支持体系
今年3月,四川省营山县检察院“知心姐姐”未检团队走进学校,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资料图片)
每朵鲜花都应该盛开,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守护。“立足留守儿童大省实际,四川省检察院一直致力于与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妇联等多家单位通过建立完善合作机制、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等方式,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推动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不断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四川省检察院副检察长罗春梅谈道。2020年起,四川省检察机关连续三年开展“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专项行动”,突出打击性侵害农村留守儿童等犯罪。该省检察机关坚持依法介入引导侦查,依法快捕快诉,依法从严提出量刑建议,加大打击威慑力。2022年3月,四川某基层检察院对一起多次性侵留守儿童案开展立案监督并积极引导侦查。最终,被告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同时,带着“防止悲剧发生为先”的思考,四川省各级检察院领导依托法治副校长工作,带头深入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偏远地区中小学,开展犯罪预防和法治教育。2018年以来,该省共有2400余名检察官受聘担任法治副校长,覆盖3000余所学校。2022年,四川省检察机关开展“检爱同行——法治进乡村”巡讲活动,重点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开展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共巡讲1269场次,覆盖1235个乡村。2020年12月,四川省检察院与省民政厅等14个部门共同印发《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通过“司法救助+社会救助+法律援助+心理抚慰+造血扶智”的多元化救助,构建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全方位司法保护的立体格局。在办理一起性侵农村留守儿童案时,筠连县检察院检察官依法综合履职,切实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针对被害人伤情可能评残的证据,检察官依法通知法律援助中心,为被害人指派援助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同时帮助被害人委托鉴定中心对其伤残等级进行鉴定;考虑到被害人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且长期在外务工,诉讼能力有限,经被害人申请,该院依法支持其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最终,被侵害的留守儿童获赔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近7万元。针对被害人家庭因案致困的情况,检察机关还积极协助其申请国家司法救助金。在办案中和案结后,检察机关对被害人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她走出阴霾,重回正轨。留守儿童保护这道“社会综合题”,需要全社会多角度、多层次的参与。四川省检察机关延伸办案职能,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解决留守儿童案件背后的社会治理问题。成都、泸州等地检察机关重点对农村地区“黑校车”非法营运问题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开展整治,为农村留守儿童人身安全保驾护航。打通帮扶“最后一公里”
四川省绵竹市检察院检察官、石河村小学法治副校长宋振东为学生送上“开学第一课”。(资料图片)
留守儿童数量多、分布广,导致留守儿童保护工作难度较大。采访中,多位长期从事留守儿童保护工作的检察官表示,工作中还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和办案难题。留守儿童被性侵害的案件存在案发时间长、线索发现难、被害人挽救难度大等问题。加之案发后面临心理创伤难修复、学业障碍等多重难题,不少被害人被迫过早进入社会,又增加了他们走上犯罪道路或再次被害的风险。如何让被害留守儿童恢复正常学习生活?杨艳丽和泸州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杨涯林建议,健全留守儿童社会关爱服务体系,整合相关单位职能成立保护中心,借助辖区基层组织工作平台,利用“童伴计划”等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合理调配人员及经费,确保留守儿童保护形成合力,实现更好效果。巴中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南庆贺建议,在整合资源基础上,构建专门机制、机构和人员队伍,由专业力量长期跟进,为被害人恢复正常社会生活开辟“绿色通道”。达州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谢丽红提出借鉴“精准扶贫”经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组建义务辅导员志愿者队伍,由“爱心妈妈”对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定期与留守儿童沟通,做好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检察机关也在积极行动。2021年开始,古蔺县检察院开设“纳爱·纽扣课堂”,联合教育部门及中小学,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常态化、全覆盖向全县15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法治教育。今年4月,泸州市江阳区检察院联合团区委,在13个留守儿童村社实施数字维权项目,夯实做好留守儿童法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据了解,数字维权项目由“童伴妈妈”任站长、检察官任副站长,不仅为留守儿童提供定制式法治服务,还对有不良行为倾向的留守儿童开展重点关爱,预防其误入歧途。截至目前,该项目已重点关爱未成年人6人,走访排查线索32个。多位检察官认为,留守儿童罪犯的家庭监护不到位、司法保护效果不佳等问题也应重点关注。自2022年1月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四川省检察机关协同相关部门大力推动该法落实。杨涯林建议,提高留守儿童父母的责任意识,通过多方式、多渠道的普法宣传,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父母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全面履行抚养教育监护和保护责任。留守儿童家庭联系不够密切,关爱情感缺失;留守儿童家庭监护工作进展缓慢;留守儿童初次犯罪后惩戒不到位,法律威慑效果不佳……如何有效破解这些问题,给留守儿童以更全面充分的关爱和保护,检察官们一直在尝试、探索。代表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品鉴创新中心总经理 曾娜
我两次应邀到四川省古蔺县检察院,调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感受颇深。古蔺县检察院针对乌蒙山片区学校点多、分散,留守儿童急需法治教育的实际,精心打造了“纳爱·纽扣课堂”,创新推出了“线下课堂+共享课堂+班班通+户外移动直播+家庭电视终端”普法模式,为山区留守儿童打造个性化法治课程,把法治与爱的种子播撒到留守儿童心中。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希望检察机关继续发力,推动与教育、民政、妇联、团委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同全社会一起共画留守儿童保护同心圆。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