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如何加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建议(培养儿童爱护环境的作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丨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提出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指导幼儿学习并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通过教学活动、户外活动、艺术活动、盥洗活动等一日生活活动的形式,把文明礼貌行为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各种活动之中,使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育幼儿讲文明、懂礼貌是学前教育中社会领域方面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将以如何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为论点,提出对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从而提高幼儿对文明礼貌行为的认识,自觉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

关键词:

幼儿;文明礼貌;培养

本次研究的目的一是为了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幼儿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并结合实际和文献资料,阐述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二是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实践、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展现幼儿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表现及原因分析。三是根据幼儿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表现及原因,进一步探索开展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教育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为:

理论意义:通过对幼儿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研究,一是可以让我们意识到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二是对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家长塑造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良好道德品质提供更全面的借鉴,具有一定的意义。

实践意义:3-6岁的整个幼儿阶段不但是幼儿开发早期智力的最佳时机,也是塑造和培养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从小讲文明、懂礼貌,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品德修养的提高,还能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品质与理想情操,从而发展文明礼貌行为。因此,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行为教育,已然成为了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一章概念界定

(一)文明礼貌

文明,是从古至今由历史沉淀而来的符合人们的精神追求,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符合社会公德的良俗秩序等,有利于增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适应。礼貌是人类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能够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一致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人们在交往中通过语言、动作、态度、表情等言谈举止互相尊重和友好的体现。它不仅反映人们的文化素质与涵养,更是彰显一个民族的文明与进步。文明礼貌是社会公民公共生活中的一条重要道德规范,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必须遵循的言语行为准则

(二)幼儿文明礼貌行为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亲善、和顺、恭敬等文明和谐的行为,是文明礼貌行为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包括幼儿言语文雅谦恭、举止彬彬有礼、待人接物得体大方等文明礼貌行为。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教育是指幼儿的家长、教师、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针对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通过各种途径采取适合幼儿年龄发展水平与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教育幼儿待人友好热情,能够使用正确的文明礼貌用语和他人打招呼;别人说话时不随便插嘴,安静的倾听;对有困难的他人给予帮助;遵守班级和幼儿园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等。

第二章幼儿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家庭成员重智轻德,疏忽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教育

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相比幼儿文的文明礼貌行为教育,许多家长更重视幼儿的智育能力和智育水平的发展,让幼儿参加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疏忽轻视了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教育。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溺爱使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教育对幼儿以后在社交中所体现的行为举止是以后适应社会、被社会所接纳的人文基础修养。对于幼儿平时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甚至是粗暴低级的言语,家长从来不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和正面教育,而是直接简单的告诉幼儿这是不正确的就草草了事,或者任其发展,不管不问,反而当作乐趣。因为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幼儿学习成绩优秀,其他的都不是问题,所以,对基本的文明礼貌行为几乎不去教育,他们觉得幼儿还小,说话粗言恶语,顶撞老人等都是小事,幼儿长大了自然就懂了。正是因为家庭成员对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教育的意识薄弱落后,才导致幼儿出现过多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表现,如:幼儿盲目机械地模仿大人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谈举止,说脏话、粗话、丑话,不注重环境卫生,甚至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有些幼儿还经常顶撞父母他人,说话语气生硬,如:“讨厌”“笨死了”“你烦不烦呀”“我不喜欢你了”等不文明不礼貌的词语和语句,不高兴时还会砸东西、摔门等。

(二)家园共育对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教育缺乏全面一致性

幼儿园认为幼儿在3-6岁的这个阶段,幼儿园是孩子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对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教育一般都是片面浅层的,他们只负责教授简单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把文明礼貌行为教育当作一种知识去教授,通过说教的方式与日常教学相联系,不管幼儿是否能在现实生活中熟练应用。而且,幼儿园没有完全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生搬硬套的方式开展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教育,导致幼儿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而且有很多幼儿园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欠缺,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存在些许不文明的现象,例如,自身形象不佳,没有约束自己以身作则,影响幼儿形成文明礼貌的行为。同时现如今的幼儿园越来越“小学化”,文明礼貌行为教育的形式单一,重说教、操作性不强。对于家长来说,家庭教育比老师更重要,文明礼貌行为教育更是需要家长的示范和引导,而不是把文明礼貌行为教育当作一时兴起的说教。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对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疏于全面教育,导致幼儿出现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表现,如:大部分幼儿对各种文明礼貌常用语基本掌握,但是运用少不熟练,对文明礼貌用语使用不广泛,在幼儿园他们会尽量使用普通话和老师同伴交流,但是回到家里和父母长辈交流几乎不使用普通话;挑食挑穿,没有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等。

(三)社会生活环境中成人的不文明不礼貌行为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幼儿对周围生活环境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当其他社会成员在公共场所中使用粗俗的语言、不雅的动作、恶劣的行径等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被幼儿看到后,他们就会模仿、学习这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潜移默化的给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例如:等候的时候不排队;坐公交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随地吐痰、横穿马路;不遵守公共秩序,随意毁坏花草树木;不爱护公共财物,在墙上乱写乱画;用餐时在餐桌上乱扔饭菜残渣,进餐时大声喧哗吵闹等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

(四)同伴交往中的不文明不礼貌行为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同伴群体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交往技能不强的幼儿有时因为说话的语气和方式不恰当,令同伴误解,导致同伴之间交往不和谐,给幼儿的心理造成了消极的负面影响,阻碍幼儿发展文明礼貌行为。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成员极少教育幼儿要主动与他人和谐交往以及幼儿自身孤僻的性格导致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与同伴交流,丝毫不顾及同伴的想法与感受,通常固执己见,不愿意采纳同伴的意见,更不愿意给同伴分享自己喜爱的玩具和书籍。这些幼儿几乎不会对有困难的同伴主动表示同情和给予帮助,也不喜欢主动邀请同伴一起做游戏,与同伴发生摩擦时,会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以自我为中心,和同伴交往时稍有不顺心,便大喊大叫的骂同伴、用脚踢同伴、推挤同伴、与同伴争抢玩具等。这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表现,导致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没有形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不仅影响幼儿发展文明礼貌行为,还使部分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受到创伤。

第三章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培养的策略

(一)将文明礼貌行为教育贯穿于一日活动中

1.入园离园的文明礼貌行为

教育入园时教师教育幼儿要学会并使用一些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教师和幼儿一起主动向对方问好,向家长道再见,例如:老师早上好、小朋友早上好,爸爸妈妈再见、爷爷奶奶再见等,入园后,主动在晨检处排队,等待保健医生检查。离园时教师和幼儿要主动说:老师再见、小朋友再见等。让幼儿从老师的言语中得到示范模仿。

2.教学活动的文明礼貌行为教育

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教育幼儿坐姿端正,认真倾听,别人讲话时不插嘴,回答问题前要举手,不大声吼叫,不玩弄自己的衣服和头发;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要教育引导幼儿注意力集中,积极动脑,轻轻地翻看图书,摆弄学具,需要上厕所的幼儿要向教师举手报告,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教室,由保育员带领去卫生间;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教育幼儿向老师说:“谢谢老师,老师辛苦啦”,以此教育幼儿学会感恩老师。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

3.课间盥洗的文明礼貌行为教育

喝水时,教师要教育幼儿排队领取自己的水杯,不拥挤不推搡其他小朋友,喝完水后要将水杯放回原处。上厕所时,教师要教育幼儿排队上厕所,不在卫生间嬉戏打闹,洗手时,教师要教育幼儿做到有序排队、节约用水,不把水龙头开大,溅湿自己或其他小朋友的衣服,洗完后要把水龙头关紧,做到不玩水,不向其他小朋友甩手上的水珠,要端正地站到自己队伍里的位置等待老师带回教室,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4.游戏活动的文明礼貌行为教育

进行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邀请幼儿玩“谁来做客”的角色扮演游戏,引导教育幼儿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小主人与小客人,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并学习一些做客与待客的文明礼貌行为,例如,客人来了,作为小主人要热情礼貌的与客人打招呼,为客人倒茶水,学会使用敬语,例如:“请”等词语;作为小客人去做客,学会尊重他人,面对主人的热心招待要说:“谢谢”。玩“一起逛超市”的游戏时,教导幼儿买东西时要轻拿轻放,排队等候,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游戏交流。玩积木等建构游戏时,教师要教育幼儿不和同伴争抢独占建构材料,要学会谦让、分享,同伴之间要互帮互助。如果在游戏活动中遇到某些幼儿因违反游戏规则而被其他小朋友排斥时,教师要及时出面调和或者引导幼儿文明礼貌的自行化解矛盾,让幼儿拥有使用文明礼貌的方法去化解矛盾的经验。

5.艺术活动的文明礼貌行为教育

教师可以将关于文明礼貌的行为编成儿歌,教师教授音乐的同时,幼儿不仅能够学会唱儿歌,还能够通过歌词内容和教师编配的文明礼貌的行为动作潜移默化的学会并应用文明礼貌用语。例如儿歌:“讲文明、懂礼貌,不打架、不骂人,小伙伴们手拉手,大家都是好朋友”。进行绘画和手工活动时,教师应教育幼儿不喧哗,不和其他小朋友争抢画笔、不撕毁画纸、不在桌子上乱写乱画,保持画纸和桌面干净整洁。进行手工活动时,教师要教育幼儿主动帮助手工困难的同伴,受到帮助的小朋友要说:“谢谢”。

6.进餐时的文明礼貌行为教育

教师带领幼儿餐前洗手,为幼儿在餐前播放舒缓的音乐、给幼儿讲文明进餐的故事、带领幼儿一起读爱惜粮食的感恩诗,培养幼儿对粮食的敬畏之心与对父母老师的感恩之心。用餐时,教师要教育幼儿做到坐姿端正、不挑食、不浪费食物、咀嚼饭菜时应闭着嘴巴、吃饭喝汤不发出声音,吃饭时尽量不说话,饭菜残渣放在指定的盘子里,不乱扔,不面对其他小朋友和老师咳嗽打喷嚏,要捂住自己的口鼻,避免他人感染。餐后,教师要教育幼儿用餐纸擦嘴漱口,将自己的餐具送到餐具框中。

7.午睡时的文明礼貌行为教育

教师应在幼儿午睡前,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教育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脱鞋子、衣服、袜子,并折好放到脚下方,当幼儿准备好午睡时,可以适当的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帮助幼儿安定情绪,教育幼儿要养成不尿床、不将鼻涕擦拭到被褥上以及睡前不和同伴说话嬉戏,培养幼儿安静入睡不吵闹的良好行为习惯。起床后,指导幼儿迅速按顺序自己穿衣服、袜子、鞋子。

8.户外活动的文明礼貌行为教育

进行户外活动时,教师要教育幼儿文明有序的排队、不插队、上下楼梯不拥挤推搡其他小朋友、不爬护栏、不撕拉其他班级走廊上的作品袋,不用手抠墙皮,队伍前进时有事需向老师报告出列。活动进行时,教师要教育幼儿遵守活动规则,在老师规定的区域内活动,集合解散时要听从老师的口令,做到礼让同伴,爱护活动材料。活动结束后帮老师将活动材料放回器材室。

(二)塑造优质教育环境,陶冶幼儿道德情操

1.创造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教育的环境

幼儿园:第一,在不影响幼儿智力开发的前提下,幼儿园尽可能地在课堂教学中多开设一些有关于文明礼貌行为教育的课程,幼儿教师以一日活动为载体,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强化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教育,巩固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幼儿园教室可创设“文明礼貌行为墙”,例如:文明礼貌行为操、文明礼貌绘画手工展、我是文明小天使等。第二,抓住节庆日的契机,结合节日纪念活动,培养教育幼儿尊重长辈、关心他人的良好行为,如:通过清明节教育幼儿爱国缅怀英雄及思念逝去的亲人;通过端午节教育幼儿与他人团结合作;通过重阳节教育幼儿尊老爱老等。第三,在幼儿园悬挂、张贴关于文明礼貌行为的宣传语,在幼儿园走廊上设置温馨提示语卡片,如:“请”、“你好”、“再见”、“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你”等,在幼儿园门口开辟文明礼貌行为插画的宣传专栏,通过这些,让幼儿园环境的每个细节都传达文明礼貌行为知识。家庭: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最初是通过与父母接触交流,从而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家长不能一味的只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育发展,也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和德育发展。首先,家长要转变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当幼儿与他人交往出现困难和不足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其次,家长尽量不要把工作或者其他方面的负面情绪带到家庭中,以及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约束改正自己不佳的行为,为幼儿作文明礼貌行为的示范与榜样,例如,父母不应在幼儿的面前数落爷爷奶奶的不足,更不能对爷爷奶奶不耐烦或者嫌弃老人不卫生;带幼儿出去游玩逛街时,不乱扔自己制造的垃圾;等公交时,教育幼儿自觉有序的排队上车,看到老弱病残孕的时候要让座等。

2.加强家园联系,设立家长园地

幼儿园建立家园联系专栏,利用电话、微信、面谈进行家园联系,帮助家长认识到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帮助家长建立合适的家庭教育。例如,幼儿园每天的晨间接待和离园放学都是家长和老师互换意见的好时机,家长可以给自己孩子的带班老师反映幼儿在家里的文明礼貌行为表现,让老师及时了解情况,和老师讨论文明礼貌行为教育的方法。特别是一些突发事件,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误解。其次,幼儿园还可以为家长制定家园联系手册,通过家园联系手册,教师可向家长反映幼儿学习文明礼貌行为的近况。另外,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家长园地,家园同步配合,共同加强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教育。

3.促进同伴和谐交往,共同发展文明礼貌行为

同伴是幼儿成长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幼儿同伴群体又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同伴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让幼儿通过同伴交往观察同伴的文明礼貌行为,从而模仿学习,使文明礼貌行为得以发展。例如,当幼儿把自己喜欢的书或游戏材料分享给同伴时,同伴也会潜移默化的学习分享行为,日后也会给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喜欢的物品。因此,同伴之间和谐交往,有利于巩固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增加幼儿同伴和谐交往的友好情感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