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实施意见(教师对于特殊儿童的爱护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该如何对待“随班就读”特殊生)
浅谈如何对待随班就读“特殊生”
近年来,特殊教育事业,特别是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但大都是学龄智力残疾儿童的9年义务教育,对于学龄前或已到入学年龄,但因其智力低下未达到入学能力的儿童教育仍是一个盲点。这类儿童多数只能跟着正常儿童随班就读。
早晨入园时,佳玮穿着开裆裤,哭得惊天动地,嘴里拼命喊着,“家----家”。妈妈涨红了脸:“我怎么生了你这个现世报?”狠狠地把他按在椅子上。佳玮跳起来在妈妈手背上咬了一口,妈妈反手一巴掌,佳玮就一屁股坐在地板上尿了……发饼干时,佳玮把饼干捏碎了,撒在别的孩子头上,傻笑着、尖叫着推倒了周围孩子的椅子;叫他的名字无动于衷,任性地坐在地板上。没办法,老师只能把他抱到前面,避免他的过激行为伤害到其他孩子。
很明显,这是一个智障孩子,他的到来给我们班级的保教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随班就读不仅为智障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入学机会,多数轻度智障儿童通过早期的训练和教育,可以获得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技能,有助于他们向正常化发展。但是,如何使“随班就读”不演变成“随班就坐”、“随班混读”,是个需要探讨和深思的问题。如何让智障儿童享受到特别关注,如何挖掘他们的最大潜能,最终回归主流走向正常化?我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对待随班就读生,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营造随班就读的绿色环境
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他们也需要有参与群体生活的机会,需要一种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游戏、被尊重、不被孤立的和谐氛围。营造随班就读的绿色环境就是要建立一种适合他们学习、生活的环境,让随班就读的幼儿感受到融入群体后被接纳、被关爱后的愉悦心情。
伙伴助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班里,教师要将随班就读生安排在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孩子身边,给他提供模仿对象,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态度也很重要。教师在日常活动中的呵护、关爱能唤起同伴对特殊孩子的爱心,以集体的温暖化解他们在生活、游戏、学习中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使他们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
1.不溺爱
家长不能认为是自己的过失造成了孩子的现状,或者认为自己孩子本身就比别人差,而从心理上、行为上去补偿孩子,对他们的要求千依百顺,凡事都包办代替。殊不知,这样其实剥夺了他们锻炼和发展的机会。
2.不迷信
这类孩子最明显的表现为走路晚,说话晚,口齿不清,发音不准,说两个字以上的词语较难,理解成人的简单指令但不会表达。许多家长心存侥幸,认为是大器晚成,或者听信算命先生的说法等,从而错过了孩子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机。唯一能改变现状的办法是早发现、早治疗、早训练、早干预。
3.不遗弃、不放弃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智障儿童会得到更多人的关爱和尊重。正是他们将那些导致残缺的基因表现出来,人类才有可能变得更健康。家长不能有怕人嘲笑、羞于带孩子出门的心理,更不能遗弃他,要配合,用最博大的爱心、耐心,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弥补他们的缺陷,陪他们一起成长。
针对佳玮妈妈的急躁,我们从转变观念入手,为佳玮妈妈提供了一些相关的专家资料,如《对智障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教育》、《儿童自卑心理治疗》、《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怎么办》等,同时向她表明我们的态度,逐步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共同商量、制定了佳玮的教育计划。
比如,每当入园环节,我们都会主动迎上前抱起他,或摸摸他的头,缩短我们之间的距离,增加他对老师的信任,使他体会到老师喜欢他。同时先让他妈妈进行全日陪同,一个月后缩减为半日陪同。半学期后,佳玮已能独立参加集体活动了。
我们还多次到他家家访,了解他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对其在园的进步给予肯定。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是有希望的,只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家园合力,佳玮一定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面向全体、兼顾个别
1.在集体活动中采用分层次的教学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关系是“融”与“被融”,我们要给特殊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之融入其中,而不是让多数孩子陪一个特殊孩子学习,也不是让随班就读的孩子随班“混”读或是只随不读。针对佳玮的现有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我们坚持个别化教育,加强个体训练,采用了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使他能得到适合其自身发展水平的教育,即在不降低整体活动目标的前提下,灵活地分层次教学,从基础的点、线的练习教起,让他学到跳一跳够得着的知识,兼顾了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使其与普通儿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以满足特殊儿童的不同教育需求。
2.在日常活动中加强语言训练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和加强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很重要。我们从纠正发音开始,争取让他有清晰的发音,让人听懂他的语言。
每天的区域活动是佳玮最开心的时候,也是对他进行语言训l练的最佳时机。由于他识记缓慢,注意力易分散,一个单词、一句短句要教近百遍,还要每天进行练习以免遗忘,如说出感兴趣的一些玩具名称,再学说生活中的物品名称以及一些常用短句。坚持训练了一学期,佳玮能用比较清晰的语言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另外,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预设一些他能回答的问题,让他逐步建立自信,并引导他注意倾听同伴的回答,学习重复表达、耐心倾听、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以达到巩固记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3.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智障儿童社会生活的基础,智障儿童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回归到大众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习惯,不能遵守起码的社会生活准则,那么他们很难被社会承认和接纳。针对智障儿童的个体差异,我们制定出符合佳玮能力水平的训练计划,运用多样的语言、合适的方法引导他养成爱清洁、守秩序的习惯。
引导他学习为集体做些简单劳动,如擦桌子、捡纸屑等,教会他怎么坐、站,怎么走路等。对于普通孩子一教即会的内容,对于他来说则要上百次的重复,不厌其烦地练习,还要辅之以物质刺激的小奖励,多鼓励,多表扬,不断强化他正确的行为直至形成良好的习惯。
四、关注心理健康,正确评价
1.智障儿童往往都有病态的情感,如哭叫、发怒、不可遏制的冲动性。教师要爱护他们,以表扬为主,耐心说服,循循善诱,指导其改正缺点,千万不能训斥、打骂,否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向他们讲明并示范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要让他们生活在同伴的讥笑中,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增强适应力。
2.要客观地评价智障儿童,不能有过高的要求。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与孩子自身相比,而不是与正常儿童相比。茅于燕教授曾讲过,早期干预不是要把孩子变成正常,而是提高他们自身潜能。一棵小树要浇水、除虫,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一个正常的孩子也需要从小培养才能顺利成才,更何况一个智力发育迟缓的弱势孩子呢?因此智障儿童更需要关爱,需要尽早接受适合自身的高质量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弥补缺陷,开发潜能。
是树儿总会发芽,是花儿总会开。如果老师都对随班就读生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家园合力,他们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