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每日小记300(儿童爱护小国旗动画视频【每日小记12.12】)

亲爱的小鹿宝、鹿爸鹿妈们:

今天周二,小领读员是达孙世博,昨天正逢他的生日,也祝小虎生日快乐,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小鹿三班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健康快乐成长。???

今天语文课,我们一同学习了新课《升国旗》,孩子们先观察语文书上的插图,老师引导仔细观察,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完整说话: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向国旗敬礼。)

接着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你听到什么歌声?你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说话: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我听到了国歌声,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立正向国旗敬礼。)我们每周一早晨的时候,在我们学校操场上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还记得升国旗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国旗》。

板书课文题目。老师要在黑板上写课文题目了,请大家注意看:“升”是独体字;“国”,里面是个玉米的“玉”;“旗”是左右结构的字,它的笔画较多。让我们一起来读“升国旗”。

理解课题。老师讲解“升国旗”就是把国旗高高地升上天空。在我国的首都北京,每天清晨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解放军叔叔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国旗,我们的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识字教学时,还是让孩子们尝试分类识记,如:1、后鼻音:升、中、红。2、偏旁:国、红、起。3、动作记忆:起、立、升。(鹿爸鹿妈们可以让孩子们在预习新课文时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认识认字表和写字表的生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希望更多的孩子积极思考问题,举手发言??

从何时起,我们的世界多了一个品格教育?今天,2017品格教育国际论坛聚焦成都:花开国际,落叶归根;是普世价值与个性张扬的共享。前路漫漫,且行且珍惜。❤️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作业困难户”里的错误百出款,为什么有些孩子能把“桂花”念“挂花”,能把“树上挂满银条儿”变成“树上挂满油条”。

论智商,现在的小朋友差距真不大,学不懂的绝对是少数。尤其在小学低年级,很多错误不是因为孩子不会,而是粗心大意导致。即便到了高年级,知识掌握不足,也多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吸收效率降低。说到底,作业错误多不多,很大程度是由孩子的专注力来决定的。

说到专注力,我采访了好些家长,总结出了两个最具代表性的问题:

1. 专注力是不是天生的?为什么有的孩子专注力好,有的孩子就坐不住?

2. 孩子看动画片、玩玩具挺专注的呀,就是做作业不专注,怎么破?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两个问题——

问题1:为什么有的孩子专注力更好?

跟大家分享一个蛮有意思的“实践观察”。

我和先生,每晚都去绘本馆和小朋友们做亲子共读。慢慢地,我们发现,即便是同年龄的孩子,专注力区别都很大。有的孩子,不论是看书还是听故事,都很投入。有的孩子做什么都好像很难进入状态,刚坐下一小会又跑远了,似乎周围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影响他。

我们观察到这个现象后,出于对教育的敏感,想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于是,征得同意后,分别采访了两种孩子的家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

专注力好的孩子,家长都给予了比较高的关注度,会及时反馈他的问题,同时,知道在孩子专心玩耍时不肆意打断。专注力不好的几个孩子,家长陪伴较少,投入的关注度也更少。并且,没有具备“不打断孩子”的教育认知。

透过这个“规律”我们看到,专注力好的孩子,家长的养育方式都是—— “足够关注”和“适时退出”结合。在孩子需要注意力的时候,对他倾注全部的注意力;当孩子需要个人空间的时候,又知道适时、适度地退出。

为什么这种养育方式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大家都知道,专注的人不易被环境影响。做到这点不容易,因为人是群居性生物,天生在意自己在群体环境中的定位。只有一种情况下,人具有了向内探索的力量,就是确认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安全的。所以,安全是专注的前提。

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的环境。父母给的关注度高,意味着环境稳定安全,环境中的孩子,才能专注做自己的事。

举个例吧,一个小孩在画画,他妈妈坐在不远处。如果,他知道妈妈不会离开,肯定能安心画画。如果,他觉得妈妈随时都可能离开,还怎么沉下心来画画呢?

“适时退出”则是一种看似消极的积极。孩子天生有专注气质,他们观察一只蚂蚁就是大半小时。孩子散发这种宝贵气质的时候,家长要学会退出。

有人可能会疑惑,关注和退出,不矛盾吗?

我用自己的经验来安利一下具体做法吧:

所有的游戏,我都是先带孩子玩。在她不知道怎么玩的时候,给她一些想法,引起她的兴趣。而她专注玩的时候,就把主动权还给她,在她的游戏里,我只当配角。但当她有问题,这个配角又会积极回应。

问题2:玩起来挺专注呀,就是做作业难专注,怎么破?

前面说的养育方式是给专注力打基础。可到了小学,家长郁闷地发现,好不容易打下的基础,崩盘了。看动画片、玩游戏挺专注的,一到做作业,就开始东张西望、心不在焉。

其实,这个毛病大人也有。

很多人在拥挤的地铁上玩手游、看小说,完全不受周围喧嚣影响,专注到甚至错过站。一工作就神思恍惚。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自己没兴趣的事,该如何保持专注力???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在TED做过一个演讲,名叫《如何与压力做朋友》,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她在演讲中提到:医学已证实,一定水平的压力值可以刺激大脑产生名叫神经营养因子的化学物质,并加强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促使人集中注意力。

就是说,面对有兴趣的事时,内驱力令人专注。而面对没有兴趣的事时,一定的压力能促使人保持专注。

对成人来说,压力源自生存所迫和价值所需。为了获得生存养料和社会认同度,就算对工作没兴趣,还是会强迫自己认真对待。

可对孩子来说,首先他没有生存压力,即便学习不好,家长也会提供物质保障。其次,他的认知还没有成熟到能理解作业与未来生活的关系。

而且,大多数家长在学龄前,心态是放松的,强调“顺着孩子兴趣”,少有“必须按照要求”,一是因为学龄前没考试这类硬性指标,氛围不那么紧张;二是新式教育理念支持孩子自己做主。

这几个主客观因素一起构成了低压力外部环境。

试想,一直呆在低压力环境中的孩子,到了小学,忽然有了必须做的事,还得接受评价,一下子怎么适应得了?

最后,来个小结。

“作业困难户”中的错误百出款,问题出在专注力上。

除先天因素,专注力还受到养育方式的影响。专注力好的孩子,家长采用了“足够关注”和“适时退出”相结合的养育方式。

即便是专注力好的孩子,也会在小学遇到瓶颈:喜欢的事很专注,没兴趣的事难专注,比如做作业。解决这个问题,好的方法是家长在学龄前,给孩子制造一些压力体验。

我个人觉得,养育方式比较容易做到。专注地做没兴趣的事还真难办,只能说有过压力体验的孩子,在面对重复枯燥的作业时,更容易接受和坚持。但即便如此,也没法让孩子做作业像玩游戏那么投入。

“陪娃做作业”绝对称得上世纪难题,但我相信,一定还有很多智慧的爸妈,有不错的方法解决难题。如果,你正好有锦囊秘籍,欢迎分享让更多的爸妈获益,愿我们都能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变得游刃有余。???

爱你们的:蒋老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