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小班科学我会爱护小动物活动反思(儿童如何爱护动物视频【教育随笔】聊聊科学课中爱护小动物的问题)

本周由于要上《观察蚂蚁》一课,想着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观察蚂蚁,灵机一动想到用透明胶将蚂蚁粘住观察,最后放生的想法。但是,这个也勾起了我一直以来对于科学课中爱护小动物的疑惑。

科学三人行

于是,与李定宇老师、张艳华老师聊了这个问题。

科学课上如何给学生讲爱护小动物,遇到一些实际的例子,我往往回避不讲。比如养蚕一课,有些版本教材是有抽丝的内容的,我也让学生试过。抽丝的过程,需要用开水煮蚕茧,蚕蛹就会死在里面。当然有些学生用的是蚕蛹已经出来的有洞的蚕茧。这抽丝似乎与杀害小生命相矛盾。再者,人类吃鱼、家禽等话题,我也是避而不提。日本的生命教育我也曾经关注过一个例子,学校要求高中生孵化小鸡,养小鸡,长大后亲手杀掉来吃。

最后,我们通过交流,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1. 从出发点入手。我们去研究小动物,出发点是为了了解它,而不是为了弄死它,这过程难免会有死伤,但我们要尽可能避免。

2. 回归博物学。博物学家在给动物分类,描述动物时,总会带上情感。比如狗是忠心的,狐狸是狡猾的等。现代数理科学讲究改造自然,算是冷冰冰的,无情的。

3. 尊重每一个生命。在不影响我们生活的情况下,就让它在那里。比如蛇入侵了我们的校园,可以驱赶它,让专业人员带走它,而不是弄死它。

后话:反正现在我是不能接受带着学生去捕蝶做标本这类事情。高中、大学的解剖鱼、兔子实验现在也能够理解了,出发点是为了研究。央视的《开学第一课》中的TFboys无壳小鸡孵化实验(失败多次,每次失败意味着一个生命的死去)也是为了研究。

名师释疑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请教了特级教师,松山湖二小陈中云老师。第一次请教大师,竟然是这样的问题,会不会太“幼稚”了。想不到,陈老师耐心地给予了我指导。非常感谢陈老师!

附:生命领域教学内容点滴思考

首先,向张老师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提出问题的精神点赞。我要向你学习。

一、关于生命领域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

1.在生命的观察、研究课里,教育学生一定不刻意伤害小动物。

2.从多个层面理解生态平衡。(缺失和过载都是不平衡。我在线上课程给二年级设计过一堂食物链的亲子游戏课。)

3.饲养动植物,体验、观察生命过程,理解生命特征是一层目标。也需要在另一层上让学生明白:有些动植物具有研究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等。

4.死亡,是生命的必经历程。是完整生命过程的一环。

二、关于科学观察方法的问题

1.不管是什么小动物,益虫也好,害虫也好。都用小刷子等工具刷进昆虫盒。为了卫生、安全、减少捕捉过程中的伤害。

2.观察课中设计送小动物回家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强化认识了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也建立了保护小动物的情感连接。

3.蚂蚁乱跑,影响观察效率的解决方法:在水槽中放半盆水,水上放一小片树叶,再把蚂蚁放在树叶上。不仅减少了蚂蚁的活动范围,还可以观察研究蚂蚁会不会游泳。

4.学生惧怕某些小动物的问题: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学生看到实物,由远及近,由看到摸,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比如观察蛇可由高仿玩具开始,再到标本、到拔掉牙齿的无毒蛇。我估计是突破不了了,到目前我看到高清屏幕里的蛇,身体都会有惧怕的反应。)

5.对于蟑螂、老鼠之类,观点明确它是害虫。但是杀灭它们,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专门的杀灭方法,这也是科学问题。不是学生可不可以杀死它的问题。(比如蟑螂的细菌病毒、老鼠的鼠疫病毒等,为了保护自己安全,不要直接接触)

受到名师指导,请允许我嘚瑟一下

1.科学课除了要教科学,还要注意这些

2.如何关注学生科学素养,我从这三方面入手

3.科学教育,我的探索之路

4.一组数据告诉你,科学老师该如何定位

5.致30岁的自己

6.爱求作业的韩俊成

7.我的科学老师

一个青年教师交流平台,致力于分享基于儿童的项目式学习、低成本的趣味实验、科学课堂教学、校园科普活动、名师视频等优质资源。在优酷、土豆、腾讯同名视频空间(国华4C探究室)播放量已超百万人次。

(本微信公众号菜单如上)

·END· 

玩转科学

趣味·专业·可操作

本人微信号:Zhgh2017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视频专区观看更多视频。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的内容均来自原创及互联网转载。最终目的为从事科学教育的工作者、喜欢陪孩子玩科学的家长、热爱科学的学生收集相关的视频内容,不涉及商业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人,将会在第一时间内删除。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