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元日述怀唐卢照邻(儿童爱护小国旗动画片《元日》:儿童视角看动画短片中蕴含的民族情感共鸣和生活哲思)

2015年11月上映的《元日》,是“中国唱诗班”其中一个年味十足的动画短片,获得“传统文化”微视频类别金奖。而这系列动画是由中共嘉定区委宣传部投资出品,现在已被列为嘉定800年重点项目之一,短片上映后迅速收获了观众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国漫之光。有的网友甚至给出评价:“在这短短的5分钟短片,我真实感受到了教科书式的年味,勾起无数童年回忆,看到最后竟不知不觉地就掉下了感动的眼泪。”

《元日》的成功取决于国画水墨范原创手绘和传统年俗文化完美结合。该片以围绕过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为叙述顺序,从儿童角度将明代上海嘉定的过年习俗和贺年羹由来的故事结合起来,创作出以年前拜灶神、年后热闹街景、元宵佳节盛会为主线的动画短片。在豆瓣上,评出8.5的高分,好于84%的动画短片。

该片的灵感源于喜庆的春节,以王安石创作后流行至今的《元日》为背景拉开帷幕,以小孩的视角带我们去领略:制作团队用心考究历史资料后,向我们展现还原后的明代上海过年习俗场面,还有上海流传至今贺年羹起源的真实故事。

《元日》从儿童视角出发,将年俗与民风、日常可见的物品与背后的美好寓意等元素融合在这短短的5分钟传统文化之旅中。在丰富喜庆的传统文化元素下,在习俗和民风的结合中,让观众感受到了上海嘉定明代人过年场景的真实再现,表达了我们对简单美好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年俗”与“日常可见的物品”的细致刻画,影片从文学层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存在形式,体现了短片的民族情感共鸣和生活哲思。

这部动画短片之所以能收获观众的喜爱,我想是因为短片讲述的故事能让我们对这份几百年前年味产生了向往憧憬之情。孩子们被这古色古香充满童趣的画面吸引,能从短片中对传统文化有所启蒙;而成人们在欣赏动画短片时也能重新感受幼时那份赤子之心,会心一笑。

接下来,我会从儿童的视角分析这部短片的独特魅力,从叙事方式、视听语言和成长意义三个方面入手,解读这动画短片的情感共鸣和生活哲思,与此同时我也会结合短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短片所传达的现实意义。

01,从儿童视角出发,围绕春节为中心的线性叙事方式,让剧情由浅入深

短片的开场是从一只手颤抖着又惊又喜地点燃了春节特色鞭炮,鞭炮声响起,烟雾散开,显示出“元日”二字开始,简单明了交代短片的主题。继而在小男孩门前和小伙伴捡地上的小碎鞭炮来玩被母亲训话后带着小伙伴们进屋,跨过那高高的门槛,从近到远、从低到高地看见了偌大的两层房子:有人在前院清扫地上余雪,有人在扶着梯子,好让梯子上的人安心挂灯笼,还有人在楼上擦门窗……人们忙碌张罗,给灶老爷送上丰盛的贡品,上海人们祭灶除尘,春节将至的意味不言而喻。

在围绕春节为中心的线性叙事方式下,短片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将小孩充满童趣活泼好动的天性穿插在剧情中,让我们看到的短片内容新颖趣奇,还能让我们感受到近乎真实的“穿越”体验,恍如亲临其境,并且引起我们对孩子成长中心理发展特点的好奇与深思。

那从儿童视角来说,影片是如何将围绕春节为中心的叙事顺序提升影片的感染力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①独特的开场模式,因为生疏而不断颤抖的手拿着香点鞭炮后迅速走开,细致深刻的描画,给观众一种过年时小孩学大人点鞭炮的新奇即视感。

短片的开头,先抑后扬,最初是很安静的,我们只能看到作为节日符号的一根鞭炮在画面中央,随后被颤抖中的细香点燃了的鞭炮导火线,发出了既熟悉又让我们开始紧张起来的“嘶嘶”声,让小孩好奇、让大人紧张,一下子就让我们代入了场景,炮响过后,以《元日》这首古诗改编的儿歌随之欢快响起,过年的喜庆氛围越来越浓。最后鞭炮的烟雾散开,显露出短片的主题——“元日”。

短片中点鞭炮的小男孩,在还没上学的这个年龄阶段,已经开始拥有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探索意识,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能在探索过程中感到无比快乐。这个时期的孩子其实是很需要得到成年人的支持与正确引导,因为他们自控能力与边界感还很不完善,而且在情绪上会比较敏感脆弱。

②从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想要探索一切的心理出发,通过“非义取物”的情节,让剧情发展由浅入深

因为母亲随手给的一小把零食不够三个孩子分,于是胆子最大、敢点鞭炮的小男孩带着其余两个小伙伴踩过高高的门槛,进入家里探寻“好吃的”。就是在这么充满童趣与探索精神的小男孩带领下,成功地为这5分钟的年俗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几个小孩看着长长的梯子感到惊奇,情不自禁地“哇”一声,小男孩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很自然地就爬了上去,这其实也是我们很多人小时候懂事后第一次见梯子的真实写照,自家用梯子的次数不多,最常见的就是过年时用于挂灯笼,贴春联。

被父亲教训一句后,小男孩很快地就爬下梯子,然后自控力不强的这三位小朋友很自然地又被旁边厨房里的香味吸引进去了,一句“真香啊”就把小孩天真无邪,见到什么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烂漫性格表露无遗。

在强烈的好奇心驱动下,边界感和自控能力不足的小男孩,心里想拿灶王爷贡品中的苹果,就攀着灶台去拿了。随后,短片通过父亲的教育方法让剧情发展由浅入深,先罚后赏,让氛围随之急剧变化,也披露出当时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淳朴民风和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两者相辅相成,宽厚待人、勇于改错、积极向上才得以蔚然成风,代代相传。

短片的创作者巧妙地把握儿童的探知欲望、缺乏边界感和自控能力的特点,喜欢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让整个年俗之旅充满不确定性的惊喜与童真,让观众的感受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起伏变化。

③依据儿童尊重父母意见又有些敏感的性格出发,设置人物情绪多种翻转,让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淳朴民风更突出

学龄前的孩子,人际关系简单,在潜意识里很依赖也很尊重自己父母的意见,在乎身边人感受,但是往往不善于言语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尤其是自己感到困窘时,很容易表现为低头不语。但其实孩子们的本质都是简单纯粹,他们只是想通过自己的行为表达、获取认为值得的东西,继而获得身边人的认同理解和支持。

当小男孩按自己的想法想要拿好吃的和小伙伴一起分享时,被父亲指责:“没规矩”,“物非义不取。忘了吗?”我们可以发现小男孩已经知道自己的行为不恰当了,羞愧地低下头来不说话,而旁边的另一个小男孩开始幸灾乐祸地嘲笑他。

但是这位父亲的做法让我感到很温暖,他代表了那个时代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淳朴民风。见到孩子已经低头瘪气了,他懂得孩子心中的羞愧,也懂得给孩子一个新的出口,说出一句“知错能改,孺子可教。”让孩子走上更好的道路,马上告诉孩子什么是不对的同时,也拿好吃的及时肯定以及鼓励他做得对的地方,这一点很值得家长们参考。

而且更妙的是,这位父亲顾及到小孩的天性,每个小孩子都给分了好吃的,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好吃的上面,刚才的小小不愉快就一扫而空,父亲和孩子们又快活起来了。于是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短片里的灶王爷满是欣赏地笑了一笑,欢快的背景音乐又重新响了起来。

02,从儿童心理出发,融合儿童感兴趣的色彩、物品等元素,给我们一个传统文化的视听盛宴

《元日》以喜庆的春节为背景,讲述丰富古代年俗。传统文学作品讲述年俗时,会使用古文来长篇叙事,单调的文字和晦涩难懂的古文句子会让读者产生一种“困扰”与“恐惧”的负面情感体验。但《元日》一反传统的单调,大胆运用明亮鲜艳温暖的色彩,精选有代表性的文字,生动有趣地与日常可见的食品、物品等元素结合,构建出一个多姿多彩的明代上海嘉定春节盛宴,抛开繁冗的文字,给观众一个别开生面、乐得自在的视听感受。

作者新颖地从儿童的视听角度出发,结合春节年俗文化的元素,创作出一场令人向往的民族传统文化之旅。让观众在观看短片中,不知不觉地代入了明代的上海嘉定的春节中,感受到节日的盛大与丰富,其后又通过一碗小小的贺年羹中让我们领悟到,过年的本质其实不在形式,而在于人们心中的美好的情感联系。

①结合春节传统文化元素,从儿童喜闻乐见的视觉角度出发,设置丰富节日符号和带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食物

在明代上海嘉定,过春节时,鞭炮被人们视作节日的代表符号,花灯是元宵佳节的象征符号,是元宵佳节的重点,它们有各种各样的款式,但更多的借此形式是向我们传达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小男孩带我们前往的花灯摊上看到的是十二生肖的可爱形象,它们颜色亮丽,格调统一,最重要是每个生肖花灯的设计都带有浓厚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

动画短片的制作团队在遵从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从儿童喜闻乐见的视觉角度出发,将短片的开场设计为一个点燃鞭炮的趣味场景,将开场的地点选择为孩子们最为亲切熟悉的家门口,将人们在传统文化熏陶下的美好愿景设计为日常可见、通俗易懂且具有显著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门联,寓意“母慈子孝”,还有两个倒着贴的“福”字,寓意“福到了”。对比以往长篇古文的叙述给人晦涩难懂的感觉,这样的设计在视觉上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亲切而熟悉的氛围,一下子就被带了出来,让整个画面既简单又温馨,没有负荷感,便于各年龄层观众心理上的接纳认可。

每一种经过历史考究的传统食物,都是为揭示主题而服务。因为元宵佳节是春节的尾声,所以寻常人家为过年准备的丰富食物也差不多消耗掉了,而家家户户都会在正月用菱角、地梨、圆团等当时常见食品供奉。又因为顾鼎臣等一众学生前来拜访老师唐时生,老师才想到以正月里的供菜和自己种的晚菘创新做成贺年羹以招待学生们。而这碗简单质朴的贺年羹,被老师赋予有一种美好寓意,同时也向我们传达着贺年的精粹不在于形式,人人乐在其中,心与心之间紧密的情感联系,精神世界丰富且乐得逍遥才是贺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②运用多种色彩,展现出明代上海嘉定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营造喜庆氛围

为了能更好的展现明代嘉定的特有文化,短片中运用多种色彩,小男孩所在小镇是色彩温暖自然的,元宵晚会的色彩是璀璨明亮的,不同色彩的转化,可以让观众能更好地融入情景当中,去感受明代嘉定的传统文化瑰宝。

《元日》中小男孩所在的小镇,原型为嘉定先生唐时升隐居的明代上海嘉定小镇,为了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小镇当时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主创作者李夏恩同时也是历史学家,李夏恩带领着创作团队仔细翻查古籍,连一个小小灯笼穗的颜色形状等都仔细考究了三四天。红色是中国国旗的主颜色,也是喜庆节日的代表色,而原木黄、石砖灰则构成了明代上海嘉定建筑的色彩基调,正因如此,短片中小镇的画面近景主要使用低亮、泛黄或泛灰的色彩基调,表现出当时上海嘉定的淳朴民风,给我们展示出一个古朴细腻、充满民族传统文化气息的小镇。

以小男孩家中的灶王爷供品摆设为例,我们不会感到过于严肃或沉重,在烛光和阳光交织而成的色彩中,温暖亲切的感觉不言而喻。灶王爷富态有趣的笑容,让我们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和自在。在小镇上看到的法华塔、拱桥等青灰色建筑,都是创作团队依据明代嘉定流传至今的图文手绘而成,让我从而们能感受到当时上海嘉定真实的文化。在大街上,在被叫卖着的红色糖葫芦,吹糖人和金黄澄亮的糖画,还有花灯摊上五颜六色的十二生肖花灯,都让整个画面充满当时人们生活的气息。

为了把上海嘉定的元宵佳节与其他地方同样喜庆的气氛区分开来,同时也为了增强嘉定的地方特色,更好的展现当时上海嘉定庆祝元宵佳节的盛况,创作团队在创作元宵佳节以夜晚作为背景,嘉定当地的孔庙和汇龙潭在配合大量橙红、橘黄的花灯光彩,让观众对这些古建筑感受不到历史的距离感,反而让人产生自然亲切的感觉。

千家万户中深受爱戴的灶神、大街上各式各样的小摊、元宵佳节的灯火盛会,无不在展示属于明代上海嘉定的春节文化和传统民族风情。

严谨地参照大量历史文献,巧妙地多处运用引人注目的璀璨光彩,如花灯、灯塔、烟花、孔明灯等,让观众乐在其中,将地域和时间上的距离感消除,易于各年龄层的观众接受。

③音画精确同步运用,让人物情绪更加突出,情感表达上更加及时、准确

背景音乐与动画相辅相成,一方面提升了动画短片的可观赏性,另一方面还能传达人物心理活动,推动剧情发展。

短片在背景音乐选取方面,主要运用由古诗《元日》改编的轻快歌曲,结合鞭炮声在内,更具民族特色。根据剧情的发展阶段,在讲述贺年羹由来时,配置了悠扬抒情的琵琶乐曲,配合老人较为低沉的语音语调,将贺年羹的内涵娓娓道来,更展露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生智慧和对质朴美好的向往。通过对背景音乐的精确运用,我们在观看时中除了能够更好地明白短片的主旨外,还能感受到背景音乐带来的感染力,这是一股正面向上的力量,让观众在听完以后回味无穷。

在小男孩奋力攀上灶台后快要拿起灶神的供品时,随着父亲用手轻轻打了他的小手,随着拍手的那一下响亮,欢快的背景音乐戛然而止,突然安静下来。此时的氛围变得严肃略带沉重,小男孩的头埋得低低地、变得羞愧不语。这也让我们的情绪跟着小男孩变得低落,随后父亲给每个孩子分了一把“长生果”——花生,此时随着孩子们打开手掌心,欣赏自己因为“知错能改”得来的奖赏,心情豁然开朗,节奏欢快的背景音乐及时响起。

这一段小插曲,很好地向我们展现了明代上海嘉定人们在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淳朴民风,“物非义不取”、“知错能改,孺子可教”等实质上都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年俗、家庭的日常互动,再一次点明了短片的中心思想:民族传统文化在古代嘉定的存在形式以及传统文化对我们为人处事的重要指导意义。同时,这也引发了我们该如何在现代继续把传统文化精华传承下去的思考。

总而言之,背景音乐在动画短片中不可或缺,背景音乐与画面里人物所表达的情绪一致且同步,可以直接显露人物的瞬时情绪,可让剧情的表达更有张力,而且我们感知到的人物情感更真切实在。

03,结合剧情发展,谈谈短片带给我们的民族情感共鸣和生活哲思

《元日》是一部从儿童视角出发的动画短片,它讲述的故事以“春节”为背景,通过轻松欢快的表现手法,中国风的精美画面,向我们讲述了关于“年俗与民风、日常物品及其背后美好寓意”的贺年羹故事。

如果想让孩子接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不想用晦涩难懂的古文来传达,我认为《元日》是一部值得推荐观看的教育短片。短片从一个孩童的视角来描述明代上海的年俗,讲述年俗承载的民族文化底蕴,讲述贺年羹的由来,可以让我们在愉悦的欣赏过程中感悟到短片蕴含的民族情感共鸣和生活哲思。

①引导我们对儿童成长中心理发展的关注与思考

学龄前的孩子已经进入好动期,自主意识和探索能动性越来越强,对于自己的存在和行为,他们渴望得到身边家人和朋友的认可和支持,但自控能力和判断能力却不足,有时会表现得比较困惑和敏感。作为长辈,我们应该用心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并正确对待。

对于学龄前乐于探索的孩子,可以通过增强父母和孩子的有效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真正想法,减少双方不必要的情感冲突。这个时期的孩子对父母的心理依赖程度很高,父母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耐心体贴地与孩子交流,对增强孩子以后面对人生的安全感有很大的帮助。

小男孩之所以想拿取灶神的贡品其实是想分享给小伙伴,突然间被父亲发现并训斥,小男孩变得羞愧怯懦起来。但是父亲明白孩子自身的判断力和自控力不足,并没有继续责罚,而是选择转变态度,赞赏他知错能改,最后三个孩子都拿到了奖励,而适时的奖励就是家长用行动向孩子传达肯定的直接简单好办法。

②引导我们应该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帮助孩子们尽早树立积极正向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很需要我们的正确指引,特别是孩子学龄前,家长的做法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个性发展走向。如果能够得到积极正向的指引,那孩子成长路上可以少很多不必要的磕绊,也能少走些弯路。总体来看,孩子是祖国的花骨朵,所以作为园丁的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们树立正向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短片围绕春节年俗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而展开,通过小男孩在家欢度春节为主线,穿插了贺年羹由来的故事线。因为小男孩年少无知私取灶神供品,在父亲对其的教育内容中,自然地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的关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精神瑰宝。

传统文化和教育是可以互相融合的,而这种融合需要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非纸上谈兵可做到。这和中国现代的家庭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很强的共鸣。长辈以身作则,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言行中做表率,先树立我们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使者的良好意识,有意识地掌握传统文化的精粹,谨言慎行,再萃取传统文化的精华灌溉孩子们的心田,指引他们培养出良好正向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我们的成长路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诱惑阻碍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必须要有积极正向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守护我们善良的初心,始终诚实地面对自己,乐观地面对这个精彩的世界。

③关于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给下一代的哲思

文化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软实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耀眼璀璨的灵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承载着无数贤人积累下来的人生智慧,是我们的民族瑰宝。关于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给下一代,我认为可以从小激发和培养孩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把传统文化的传承当成我们每一个人生来就有的使命。

短片以明代上海嘉定的春节为背景,结合当时民风淳朴的特点,将父子之间的日常互动、师生之间的交流都融入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父亲对孩子说的那些良言金句、老师为招待学生们创新的贺年羹,实质上都是在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在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流传着无与伦比的民族传统文化。但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被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上的数据流冲击,无暇顾及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关于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关注、去深思

在我看来,关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孩子的教育开始。源源不断地向孩子灌溉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开其智、明其慧,以创新有趣的教学方式,将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融入教孩子认知、解决问题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让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并丰富孩子的思想。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正面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于孩子而言,是无价的精神宝藏。孩子在接触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受益过程中,往往也会自然地分享给身边的同学朋友,因为优秀的文化同时也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

结语

《元日》通过小男孩的视角,带我们到明代体验了一番上海嘉定的过年习俗,讲述了一段关于年俗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贺年羹故事,短片画面精美,细节经得起历史考究,满足了各个年龄阶段的观众观影需求和审美情感需要,并且引导我们往更多的正向积极思考,是一个兼具高度教育启蒙意义和整体美感的短片。

如果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多如繁星,那么《元日》就是那一颗光芒璀璨的星星,点亮了我们对明代嘉定年俗的喜爱,点亮了我们对质朴淳厚民风的向往,点亮了我们心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