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学校联动成效怎么写简短(爱护儿童未来更美好的学校联结作为保护因素,可缓解父母教养倦怠对儿童学习倦怠的影响)

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目前,学习成绩仍然是教师和家长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关注的焦点和重点,同时也是对学生教学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的关键因素。

长期以来,学生在进入中小学阶段时由于承受不了学习压力所产生的旷课、辍学乃至轻生等的厌学行为一直是教师和家长关心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我国教育愈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导致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逐渐提高。

即使国家提出了双减政策,还是有很多学生也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学习,这也直接导致学习倦怠的低龄化,小学生存在的学习倦怠问题已经日趋严重。

由于小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和重负,他们在思想上对学习感到厌烦和劳累,学习成就感不高,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变差。

对学生来说,教育环境改变、教育教学改革只能帮他们调整部分学习倦怠问题,而不能彻底消除。

研究者有必要以小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从根源上更深层次地探究影响其学习倦怠的因素。

生态系统理论和累积情境风险理论表明,家庭是影响儿童学习倦怠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一般来说,为人父母通常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和经历,养育子女会给父母带来幸福感和成就感。

但实际上,养育子女同时会给父母带来养育压力。如果父母的资源不足以应对或缓解养儿育女的长期压力,父母教养倦怠就会出现。

父母教养倦怠作为家庭系统中的重要风险因素,其对儿童的学习倦怠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理论指出,家庭系统和学校系统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情境论也认为不同的环境因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当家庭变量较为消极时,积极的学校因素可能会缓冲不利的家庭因素对儿童造成的影响。

因此,研究从家庭系统中的父母教养倦怠因素出发,揭示其与儿童学习倦怠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

一、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

我国近年来才开始开展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且多以国外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深入探讨与发现。

研究者率先关注的是中学生群体的学习倦怠水平。近几年由于学习倦怠的低龄化,小学生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也在逐渐开展。

以往有关影响学习倦怠的因素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大多都从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展开。

就个体因素而言,有研究证明了男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低于女生的学习倦怠水平,相反地,有研究发现女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较低。

但也有研究的结果表明,学习倦怠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学习倦怠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对于年级因素而言,有研究证实了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除此之外,家庭和学校等环境因素同样会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产生。

父母教养行为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积极的教养行为可作为学生学习倦怠的保护因素,而消极的教养行为则是学生学习倦怠的风险因素。

家庭因素中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等变量也与学生的学习倦怠息息相关。

此外,学校因素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都与学生的学习倦怠密不可分。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个体因素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而从环境因素入手,采取干预措施可能更有效,并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家庭是学生成长发展的第一环境,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

父母教养倦怠与儿童学习倦怠的关系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儿童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习得行为,并提出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对个体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强调了环境在儿童行为习得中的重要作用。

在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是第一环境。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在家庭中生活、学习、成长。

因此,作为儿童生活中交往最密切的观察对象,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儿童认知、情感和能力等的发展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累积情境风险理论概括了个体生活环境中的几个风险因素,如家庭、学校和同伴等。

该理论认为,风险因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多个领域的风险因素相互作用,共同累积叠加构成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不利环境。

个体感受到的风险程度越高,其感受到的生活环境支持就越少,多重风险的累积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

根据累积情境风险理论,家庭因素的累积风险指数主要包括三个风险方面:结构风险、资源风险和氛围风险。

累积情境风险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作为家庭氛围风险中的重要因素,父母教养倦怠会直接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情感距离。

从而对其养育子女的态度和行为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儿童的社会和情感发展水平。

以往研究发现,家庭因素会对儿童学习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例如,Shek发现家庭功能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成就呈显著相关。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长期处于教养倦怠之中,会导致其家庭功能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子女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导致学习倦怠。

此外,Shin等指出,若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倾向于采取疏忽的教养方式,则会增加其子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倦怠情绪的可能性。

Li等的研究也证实了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子女的学习倦怠。

具体而言,积极正向的教养方式被视为保护儿童免遭学习倦怠的因素,有助于降低孩子出现学习倦怠的可能性。

相反,消极负面的教养方式则可能成为招致儿童学习倦怠的风险因素,会加剧孩子学习倦怠的产生和发展。

而以往的研究证明,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父母教养倦怠息息相关,父母教养方式的消极水平越高,父母教养倦怠的严重程度也就越高。

二、父母教养倦怠与儿童学习倦怠的关系

研究发现父母教养倦怠可以直接预测儿童学习倦怠,父母教养倦怠越严重,学习倦怠程度越高。

潜在剖面分析的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表明:

三种类型的父母教养倦怠在学习倦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父母教养倦怠严重程度的增加,学习倦怠的程度也在增加。

生活在父母教养倦怠水平低、充满温情的家庭环境下的儿童,容易获得更多的支持与理解,更可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挫折,减少学习倦怠的产生。

相反,教养倦怠较高的父母倾向于采用严苛、暴力的方式管教子女,表现出更多的拒绝、更少的温暖,导致儿童难以获得充分的理解与支持。

因而更可能体验到挫败感和无助感,在学习上易出现消极态度,表现出更多的学习倦怠。

此外,以往研究证明了父母教养倦怠能预测婚姻冲突和对配偶的疏远心态,也就是说父母教养倦怠会激化夫妻间的矛盾,导致夫妻在心理上疏离彼此并产生隔阂的想法。

溢出假说可以解释夫妻关系对于亲子关系的影响,当父母的夫妻关系较差时,他们可能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发泄到子女身上,其对子女的教养行为可能更冷漠和情绪化。

当父母的夫妻关系较为紧张、冲突时,他们会更多表现出对双方的争吵和情绪化行为,进而减少对子女的关注。

久而久之,子女会对父母产生消极情绪,亲子关系变差,从而对学习结果产生消极影响。

由此可见,父母教养倦怠作为一种与消极教养相关的情绪,会对儿童造成消极影响,有可能促使其产生学习倦怠。

这也提示家长在督促子女进行学习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家庭因素的重要作用,家庭中积极和乐的氛围、父母的支持和关怀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子女的学习倦怠。

此外,研究一发现父母教养倦怠具有明显的三个类别特征,分别是“低父母教养倦怠组”、“中等父母教养倦怠组”和“高父母教养倦怠组”。

父母教养倦怠倾向分布呈金字塔形,父母教养倦怠越高,人数越少。

各组在父母教养倦怠题目上的得分和趋势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父母教养倦怠群体存在异质性。

这与Hansotte等在比利时的研究中将父母教养倦怠分成五个亚型以及Natalia等在西班牙的研究中将父母教养倦怠分成四个亚型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说明不同国家的父母教养倦怠存在文化差异,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中开展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研究发现来自伴侣的支持可以缓解父母教养倦怠。因此,可以通过强化高教养倦怠父母的伴侣支持,改善其倦怠水平。

此外,性别、工作情况与没有配偶也与父母教养倦怠有关,提示研究者在实际干预中要重点关注无配偶、无工作的女性群体。

三、父母教养倦怠、亲子关系、心理韧性与儿童学习倦怠的关系

父母教养倦怠、亲子关系、心理韧性和儿童学习倦怠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一方面,父母教养倦怠与亲子冲突、儿童学习倦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父母教养倦怠越严重,亲子冲突越高,儿童学习倦怠越严重。

具有教养倦怠的父母倾向于采用严苛、暴力的方式管教子女,表现出更多的拒绝、更少的温暖,这些都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疏离。

而亲子关系差的个体因为在家庭环境中满足不了情感需求,能量感不足,因此也不能够更快地从失败中恢复过来,也就很容易感到学习倦怠。

另一方面,父母教养倦怠与亲子亲密、儿童心理韧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父母教养倦怠越不严重,亲子亲密越高,儿童心理韧性越高。

不存在或较低倦怠的父母倾向于采取情感温暖积极教养方式,习惯以热情态度对待孩子的问题,给予积极肯定的反馈,尊重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更有利于营造出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促进亲子亲密。

这样的孩子会更加有自主性,获得良好的自我成长,遇到问题能高效解决,从而促进心理韧性的发展。

四、亲子关系在父母教养倦怠与儿童学习倦怠间的中介作用

研究将父母教养倦怠、亲子关系和儿童学习倦怠进行综合研究,发现亲子关系在父母教养倦怠和儿童学习倦怠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这一结果也与以往研究中父母教养倦怠对亲子关系存在负面影响、亲子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倦怠程度一致。

亲子关系在父母教养倦怠和学习倦怠中的中介作用支持了“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即父母教养倦怠这一远端系统对儿童学习倦怠的影响是通过亲子关系这一近端系统来实现。

也就是说,当父母感到倦怠时,他们会认为与孩子的相处变得困难,这很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

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倦怠的父母在与孩子互动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负面评价,反过来,这种负面评价又会加剧教养倦怠,从而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差。

作为学生最主要的探索活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失败和挫折。而亲子关系差的个体因为其心理韧性较差,因此也不能够更快地从失败中恢复过来,也就很容易感到学习倦怠。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